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4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简析: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  相似文献   

2.
本课的教学,突破了传统应用题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亮点”有三:(一)提供给学生的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以旅游中的数学问题贯穿一堂课的始终,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彰显了数学的鲜活和生命力;(二)倡导的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教者注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为学生搭建宽松宜人的表现自我、发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三)实现的是真正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中学生不仅较好地理解了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法。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3页。【课前思考】本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教材按照"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应用"的思路展开,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完整的过程。备课前,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情境出发?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开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活动,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这些都有赖于我们教师为学生搭建思考、表达、合作、实践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二年级活动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旅游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5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简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相似文献   

6.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问题"为切人点,以"问题"为主线的活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长期的传统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出示问题学习新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个题时,首先干什么?生:读题。师:对,当我们解答一个题时,首先应多读题,而且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要读明白这个题说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要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三遍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明白了吗?开始吧。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数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效果所进行的一种策划。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领域目标、学段目标和内容标准)和教育基本理念,要达到这些目标和实现这些理念,就必须认真审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也就是说必须认真研究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徐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解决问题策略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交流师:同学们,你们自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生:买过。师:买过什么东西?生1:铅笔。生2:橡皮。……师:看来,大家买过的东西还真不少。瞧,这两个同学也在商店买东西呢!(出示课件)2.观察信息窗,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每根圆珠笔芯0.2元。生2:小男孩要买3根圆珠笔芯。生3:每根橡皮筋0.05元,小女孩要买9根。师:根据相关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相似文献   

11.
(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12.4第二小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韦达定理,并能巧妙灵活地利用韦达定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现实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通过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以美启真,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黄金分割".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教学内容。 [设计理念]“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人的发展为本。"那么,教师如何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四个"让"。一、引导预习,让学生自觉学习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是应用于制造各种能促进人的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过去数学教学一贯注重"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显然是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两能"到"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缘何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设计实际上是数学教学构想.是数学教师为将要进行的教学勾画的图景,它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素材与细节时隐时现,反映了设计者对未来数学教学的认识与期望.但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教学中能否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是广大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并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可见,“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目标。就“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而言,具体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创新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于凤霞  云鹏 《山东教育》2012,(Z2):97-99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看下面的问题:山间公路上有一辆正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