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诗人。现代诗人番草曾说过,“从境界方面来说,戴望舒似乎不能算是我们当代的大诗人,在他的诗作里,我们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子,听到民族的声音;在风格方面,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由《雨巷》而一举成名,被誉为“雨巷诗人”,诗风与象征派很为接近,诗中音乐的成份也较浓;到了《我的记忆》,诗人则以“散文入诗”,为中国的现代诗开辟了新的蹊径;到了后期,《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则转向了深沉朴实的现实主义。他在诗歌风格、形式以及技巧等方面的探索,使他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诗风则代表了新诗发展史上三个不同的阶段。由此,我们有理由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相似文献   

3.
曾几是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曾经从他学诗;在南宋诗坛上,他是一个有影响的作家。他曾因力主抗金受奸相秦桧的排挤而退居农村,写了不少反映村居生活的好诗。这类诗多清俊而富于生活情趣,这种诗风给大诗人杨万里开辟了道路。《三衢道中》是代表他这种诗风的名篇。诗题中的“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县境内;“道中”就是“路上”。诗写的是初  相似文献   

4.
诗佛王维     
盛唐之音,可谓古典之菁华;而盛唐诗人王维,又以格高气畅、澄淡清新的创作被后人奉为“盛唐家数”中的绝唱。其人,才华炳焕,笼罩一时;其诗,真趣洋溢,脱弃凡尘。又因他爱耽禅吟诗,被后世奉为“诗佛”。封建的士大夫哪一个不为求取高官而读书破万卷,哪一个诗人没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而那理想抱负却以官职来衡量,所以纷纷读四书以逐功名,就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也曾进长安为自己谋一席之地。王唯也不例外,他也不是一出生便心向佛门,大彻大悟。他为官之途较之于李白可算幸运多了,世称“王右丞”。但他仕途毕竟不得意,险象环生,让他产生“…  相似文献   

5.
柳亚子一生以诗为生命,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主要成就在于旧体诗的创作。茅盾说:我以为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他自己也说旧体诗“是我的武器”,主张以唐诗中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来创作鼓吹革命的诗歌,为斗争服务。因此对明代尊唐派诗人陈子龙和夏完淳非常推崇,更赞誉顾炎武和龚自珍;同时他反对宋诗的形式主义诗风,以及后来宗法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的“同光体”。由于尊唐的  相似文献   

6.
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不拘,同时代的诗人贺知章把他比作下凡的“谪仙”,故后人尊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气势雄浑、忧国忧民,叶燮有“诗圣推杜甫”之句,故后人把他称为“诗圣”。白居易的诗富有情味,雅俗共赏。他写诗刻苦,常常“狂醉又引诗魔发,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学史把臧克家描述为一心关注现实的“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本文发掘出被臧克家有意遮蔽的佚诗五首,它们对个体主观消极情愫的表现、视艺术为宗教的艺术至上观,展示了诗人的另一面。它们的发现,可加深对臧克家作为诗人复杂性的认识。本文还发掘了臧克家两篇诗论佚文。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是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在岂术创作上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早期将中国诗风与西方诗风结合,以《雨巷》为代表,被叶圣陶誉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第二个时期是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成熟时期,以《我的记忆》为出发点,以后日臻成热,形成了朴素而亲切的诗风。但由于艺术上自由主义倾向及个人痛苦,他没能走出个人的小人地。最后一个时期是戴望舒诗风新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到香港从事抗日文艺活动,不幸被捕入狱,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民族气节,抒发对灾难深重祖国的诚挚的爱的诗篇。  相似文献   

9.
李勋有许多好的诗,对于他的诗,已有人作过比较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认为他的诗是富有真情与爱心的,他把对诗的态度与对生活的态度融在一起,形成诗风上“质朴浑厚,冷峻温馨”的特色。李勋的诗可以经历时段来分类,比如早期多为农家诗(我以为这是他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诗种):离乡入伍之后,便开始了军旅生活诗的创作;之后,他诗歌表达的内容在扩大,他几乎整体性地向情感诗方向转折,这是他重返世俗后诗向成熟面发展的显示,尽管视野在开阔,诗之氛围却在收缩,诗风诗意内在情绪都有别于以往那种激情冲击。有人把他的“爱情诗”作为最好的诗,也许是从这方面而论。我却更喜欢他的那些用泥土包裹着富有思想力的“农家诗”,这种不仅有农家生活又有农人新思想的诗作才是他的诗的美之所在、韵之所在,也是他独特诗风的基础。《庄稼汉》(1988年)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大意】 猫性情温顺、聪明活泼,感情细腻又颇具灵性,她的独立与个性为人们所称赞。本诗节选自英国诗人克里斯托弗·斯玛特的《Jubilate Agno》。通过对爱猫乔佛莱习性和习惯的描写.诗人盛赞了猫.”没有什么比静卧中他(爱猫乔佛莱)的宁静卧着更加甜美;没有什么比行动中他的生命更加活泼”.并称赞猫的性情,“他是儿童学习仁慈的工具;没有猫.家庭不完整,幸福有缺憾”。  相似文献   

11.
清代嘉道间诗人张际亮,经历了从一心仕进的书生,在遭到压抑和接触现实后认识了社会的黑暗衰败,成为改革弊政、禁烟抗英阵营成员的觉醒历程。他最早自觉以转移诗风自任,并以“志士之诗”号召诗坛,其创作也转向反映疮痍满目、危机四伏的现实,鸦片战争时期所作更汇入爱国诗潮,对近代初期诗风新变潮流的形成起了领先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史上,波德莱尔以其独异的诗风傲立于现代主义诗坛,他那“从恶中抽出美”的另类美学观备受同行们推崇,艾略特就称他是“现代所有国家中诗人的楷模”,而韩波尔更盛赞其为“第一个慧眼者,是诗人之王,一个真正的上帝”犤1犦。波德莱尔当之无愧,因为他是用生命的热情写诗的,在诗中他“放进了自己所有的心、所有的柔情、所有的宗教和所有的仇恨”犤2犦,他以非凡的灵智、对生命真谛的深彻警悟,缔造出了一个高蹈的审美天地,寄予了他对丑恶时代的真挚关怀。他将探求美而不得、追逐爱而失败的苦痛以诗为宣泄口,借助荒诞的反讽手法,打造了一个个…  相似文献   

13.
秦少游以词名家,他的婉约词被称为“词之正宗”(清先著《词洁》),又有“词坛颇袖”。(清陈廷掉《白雨斋词话》)之誉。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只是为词所掩,人们重扣了他的词却忽略了他的诗,少游观存诗二百四、五十首。分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探讨他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是就地前期的诗歌而言的.秦观早年的诗风十分鲜明,在他的师友间得到了异口一词的品鉴。张来在评论苏氏及同门友人的一首诗中说:“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鹏峭霜…  相似文献   

14.
皎然论诗标榜“风流自然”,是提倡语言畅达、精神脱俗、情思飞动的诗风,但他并不认为这种诗风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是主张以苦思结撰反求流动畅达,以脱俗之精神进求狂逸之表现,达到“格高”、“气正”、“体贞”、“貌古”等等。这使得其所谓“自然”含义更加丰富,在“自然”的旗帜下加进了重视技巧的因素和崇尚主观的精神。这种文学思想对中唐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宋人“以文字为诗”及明代格调派诗歌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乐进 《文教资料》2009,(31):15-16
吴嘉纪是清初一位较为杰出的遗民诗人,以“冰霜高洁.刻露清秀”的诗风自成一家。本文主要分析了他的送别诗和寄怀诗,并从此类诗歌的题材内容、抒情风格、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诗人诗歌创作的心理成因及采用多种意象手法.揭示其诗歌创作以凄冷为主调的多样化诗风和善于运用真朴而自然的白描手法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6.
郭俊臣  张磊 《语文知识》2005,(11):36-37
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务道路。泥土黄淮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小诗最讲究真实、独特的感受,写法上贵凝练而忌散乱,重含蓄而忌浅露。这两首诗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意味隽永,令人深思。诗人鲁藜欣赏“泥土”的淳厚、无私、平凡。这种感情渗透到他的诗里,形成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与诗同行     
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世界。——题记爱诗,爱它“二月初惊见草芽”的惊喜;爱它“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爱它“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凄怨;爱它“北风江上寒”的落寞。孤寂的凤凰台上,李白以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道尽了他的哀思,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直是我心头的牵引,  相似文献   

18.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风雄浑豪放。他把这种诗风也带到送别的写作中来,一扫送别诗霸桥折柳的缠绵与渭城朝雨的惆怅。《别董大》(原诗见卷首)是一首赠别诗。董大,可能就是董庭兰,是唐玄宗时代颇为有名的音乐家,善操琴。有人说他“高才脱略名与利”,可是他既有才气,又很清高。正因为如此,高适才与他相交甚厚。《别董大》之二云:  相似文献   

19.
诗中表面上是在描写和赞美大自然。事实上是在表达诗人心中的思想,表达诗人心中的感情和诗人崇高面优美的心灵。诗人正是以这种华美清丽、热烈奔放的诗风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流风格。同时,诗中表现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也影响到了法国后来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