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存不能完全描述被探求的存在本身,生存具有不可封闭性和不可完满性.这表明了生存有许多不能明确的东西,生存会时时面时着未知与威胁.在个体的生存结构中,在时间和空间铸就的框架里挣扎、生存.人的生存结构是多样而不断改变的,生存结构不断的动态的变化带给我们迷茫、局限和逼迫我们面对痛苦.在不断改变的生存结构中,外在的生存结构影响着内在心理结构的变化.人的生存就是一个不断打破与重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着"危机",也重新完成了人生的"图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存论意义的教育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作为生存者是自我生成、自我敞开的存在,是不断地实现着某种可能和不断地发生着某种意义的整个生命和生活。“教育”从词源意义上看是作为儿童的一种生存方式出现的,因此,教育是人的重要的生存方式,是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使人“学会生存”、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生存中的基本需要,教育活动应围绕着关怀来组织并且助人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亚洲。正面临着一种“新生存困境”。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早年因自然根源造成的贫穷、饥饿和疾病,转变成了今天因为发达和追求发达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印尼大海啸、缅甸大风灾、中国的四川大地震等.都是这种“新生存困境”的展示。它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和改变我们亚洲的文学现状,却直接改变着我们整个亚洲的生存现实。而这种生存现实无疑会走进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作为一个来自中国中原地区最偏僻的乡村的写作者,我对家乡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而写作无疑是这种情感焦虑的结果。面对“新生存困境”,我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和灵魂,去关注那些被掩埋在黄土之下永远无语的亡灵,去聆听他们向这个世界发出的最悠长和最揪心的疑问与感叹。  相似文献   

4.
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农村,受到了来自现代工业的城市化的巨大影响。乡村的传统因素遭遇了强大的冲击,并以不可遏制的趋势发生着变化。作为社会镜像的文学,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变化,并对“乡村传统”的变化加以“质疑”与“否定”。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乡村传统价值追求的尴尬、传统道德伦理的崩坏、“人穷志不穷”观念的颠覆等传统人文价值诉求的解构,乡村风情风景的流失、乡村生存方式的改变等乡土特色因素的逐渐流失,无不体现着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怀和对社会和谐发展追求。  相似文献   

5.
一、树立互动学习观 人类最原始的学习行为始于生存的本能,当掌握习得的多少与人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联系时,学习的效率就成为生存形式的一种制约因素。“学习”不只是“基于经验的行动变化,即便当事人未经觉察或并无学习意图,但在一定的经验前后在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变化”,或是“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每一位学习者,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和克林伯格(Klingber.L.)的“交互主体性”理论,创建互动学习观。  相似文献   

6.
守望麦田     
至上次参与讨论“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话题已经过去五年了,学校里的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好像也没发生巨大的变化,依然重复着当年的哀叹。我们这群曾被冠以“先驱”的探索者们,如今似乎也多了些沉寂,我们中许多人都发生了不小的职位改变,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师都是一样的,如同对于麦田的守望,不付出艰辛就难有收获。  相似文献   

7.
以流传物形态存在的人的精神产品,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改变而经历了“客观对象”、“主观经验”和“存在理解本身”这些不同身份,从而也被相应地赋予永恒或历史等不同特性。在寻求对作为文本的传统的理解方法过程中,人们不断深化对文本意义存在方式的认识,同时也不断改变人对自身存在本质的理解,即人从纯粹的认识主体转交为被传统所决定的一种存在,在不可摆脱的“诠释学处境”中生存。于是,作为流传物的文本的意义与历史地存在的人都只能放弃形而上学诉求而不断寻找自己的历史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一场社会革命正在全面、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视角看,虚拟生存中包含着对五对内的矛盾:技术层面上的真与假的矛盾,人与网络关系层面上的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矛盾,人性层面上的身心关系矛盾,社会交往层面上的主体间矛盾,个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的生存责任与生存超越的矛盾。通过对上述矛盾的分析,人们可以超越对虚拟生存的片面的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观点,辩证地、全面地看待虚拟生存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与生存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具有实质内容与深远意义的变革,可持续发展观不仅是人类社会运作模式的自主性的和整体性的变革,而且必然还包含着并要求具体体现为人类社会诸主体的生存观念的重大变革,这就是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生存1”)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 生存观念(“生存2”)。传统的唯经济发展观之所以只能从“生存1”法理解人的生存,在于其人的假设是“经济人”与“动物人”,而可持续发展之对应于“生存2”,就在于相应的人的假设是“全面发展的人”,也只有从“全面发展的人”所蕴含的“生态人”去理解,“生存1”才能得到积极的和建设性的理解。所谓“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中的“生存”也需要从“生存2”去理解,发展只是实现生存的手段,“生存2”才是发展的目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与振兴道路所指向的目标绝不只是“生存1”,而是“生存2”。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主体角度看,人类生存发展系统存在着主体、调节力量、客体三个基本要素,而社会是由低层次人类生存发展系统组合,而成的高层次人类生存发展系统。所以,可以从主体、调节力量、客体等要素出发,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在社会内部,存在着“主客”、“主主”、“主客主”三类主客体关系,人类与自然客体的关系和与社会客体的关系,共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最直接地表现为调节力量体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和组成部分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种“立体化”生存状态,即在意义世界支撑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与统一。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立体化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如何走出危机,真正实现“立体化”生存状态,这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给予充分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因此.为了使学生学会“生存”、“关心”、“学习”和“创造”之法.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改变我们老一套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取主动“辞旧迎新”的态度,在我们的教学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正视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采取加强管理、改变经营模式等措施将是促进国有外贸企业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主体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是人作为主体为了生存而在不断与外界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患的交换过程中逐步确立的.主体间性是主体在生存论和交往实践论层面上的自我反思与批判.马克思通过交往实践,对社会历史结构和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的实现机制进行分析,找到了一条通向人类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的道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探求与追问凸显出入作为主体不断对自身的提升与超越,不断地去追寻一种终极性的人性关怀,不断地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去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技术,它在创造着一种新型的化,并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生存观念,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困扰着人类。但是,人类最终会理智而又有效地解决已经和将会面临的一切问题,成为自己所创造的工具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学生跨人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生活的不断改变,他们的心理、生理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他们在走向学习的新阶段的同时,也进人了人生的一个新历程—青春期。这一时期非常重要,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最快速的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以后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做班主任工作时,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上有“场”的概念,用它来诠释人会受环境的影响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道理通俗易懂。我们人类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总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一定的作用。适应(感受)或改变(参与)等活动都能体现出“场”的影响,因此,听说训练之“场”的组设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守望麦田     
至上次参与讨论“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话题已经过去五年了,学校里的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好像也没发生巨大的变化,依然重复着当年的哀叹。我们这群曾被冠以“先驱”的探索者们,如今似乎也多了些沉寂,我们中许多人都发生了不小的职位改变,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师都是一样的,如同对于麦田的守望,不付出艰辛就难有收获。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但是在人类欣喜、沉迷于网络的同时,网络的生存危机也日益凸显。鉴于此,网络伦理的建设成为必要,本欲从网络道德观的建设、“人性之人”的建构、网络化的建构几方面予以阐释。但伦理建设毕竟不是目的,我们倡言伦理的终板指向是使网络人以至于整个人类去追寻一种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