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课中处处充满创造的因素和题材,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劳动课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劳动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开放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开放教学环境,实行情感教学、愉快教学,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愉悦、宽松、自由和平等,可以使学生产生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劳动课中处处充满创造的因素和题材,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劳动课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劳动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教育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抓住劳动课的特点,按照大纲的要求,把思想、知识、技能、能力融为一体,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劳动热情,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愉悦?我们认为:指导学生人人参加劳动实践,把有关劳动知识教学和劳动教育寓于劳动实践之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由于劳动课的突出特点是以劳动实践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喜悦、舒畅、兴奋的情境中进行劳动实践,这是劳动课综合教育性得以实施的关键和基本保证。学生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的科学性劳动过程中,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所需的知识,再通过观察、想象、思维、探索,逐步把劳动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采用多元评价,使学生更加积极、快乐地参与各项美术活动,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并使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眼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  相似文献   

6.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在劳动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们尝试对小学劳动课创新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是推动学生驶向劳动教育“海洋”的“马达”。因此,我们在劳动课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富有生机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第二册《树叶拼贴画》,开始上课时,我用一段优美生动的谈…  相似文献   

7.
劳动课是给学生传授劳动知识的、培养劳动技能的过程中。要始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把劳动制作课教学过程分为“导课、授知、实践、评价”四大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营造创新的氛围,把创新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教学自述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 快乐”就是:让学生徜徉在轻松愉悦 的学习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 最大限度的张扬,使语文教学成为充 满活力、激情和创造力的过程。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 学生心情愉悦地参与 我总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 谐”的学习氛围,做到蹲下去看学生。  相似文献   

9.
仲浩群 《考试周刊》2014,(74):167-168
营造诗性教学氛围,就是要让人文学科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在人文学科诗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设法营造宽松又愉悦的诗性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诗性教学既要求教师通过知识载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又要求教师焕发学生的激情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谈谈如何优化劳动课堂。1.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现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介绍几种炊具》一课时,书本…  相似文献   

11.
想象与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品质.运用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应立足课本,挖掘想象材料,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氛围,创设想象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知识,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借助想象,进行摹拟和创造性表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想象与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品质。运用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应立足课本,挖掘想象材料,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氛围,创设想象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知识,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借助想象,进行摹拟和创造性表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就创新型人才,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又是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中职生阶段的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求新立异想法的共同特征,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造力提供了条件。那么,在具体的语文课教学中该如何做呢?一、营造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发散的催化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劳动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这说明劳动课教学介于知识传授与劳动实践之间,课堂教学容量大、任务重。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师传授的效率,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体会劳动课的乐趣。几年来我是这样做的:一、创设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朋友,平等相待,态度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15.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积累并理解语文知识。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层次感和结构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要注重体现文学艺术性和时效性,通过语言和画面形式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五环”教学法,是教师运用适当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劳动技能的一种劳动课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欣赏激趣、讲解导拔、操作实践、竞赛品评、讲评总结等五个环节。现结合我的教学经验逐一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科具有思维性强、抽象难懂的特点,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知。如何营造愉悦的教学情境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经验谈不上,抛砖引玉才是真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健 《广西教育》2014,(26):85-86
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创造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学习各学科知识的愉悦氛围。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网络环境,整合信息自主学习,让学生创新思维飞扬起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现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获得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多开展一些有趣的英语活动,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积极主动地学习。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20.
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小学劳动课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会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 ,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这说明劳动课教学介于知识传授与劳动实践之间 ,课堂教学容量大 ,任务重。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师传授的效率 ,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呢?实践证明 ,教学中凡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配合的 ,教学时间从容 ,学生易于接受 ,实际操作时间长 ,学习效果好。据观察分析 ,在劳动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 ,有如下好处 :营造学习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