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画杨桃》(五年制第六册 )有一个统领全文的“文眼”———老老实实。抓住这个文眼组织教学 ,既能扣住文章的中心 ,又有利于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文章中三位主要人物的言行 ,把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老老实实三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想当然” ,但对“不要想当然”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去领悟。教师引读 :“你看见一样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提示 :看下文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会悟出 :意思是“不要想当然”。教师点评 :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是实事求是 ,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2.
周印红 《湖南教育》2002,(10):45-46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教学重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用老师讲的道理分析生活中的例子。2、理解老师讲的五句话的意思及句与句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课之前先完成一项有趣的任务,请你们将准备好…  相似文献   

3.
由此及彼理解课文师 :老师看到几位同学知错后 ,说话语气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个词语说明。生 :“和颜悦色”。师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生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很高兴 ,态度比较和蔼。师 :老师的态度开始是认真的 ,后来“神情变得严肃” ,这时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生 :因为同学们弄清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老师很高兴 ,所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师 :由此 ,大家想想 ,文中还写了谁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生 :几个同学师 :好!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 :几个同学一开始是“哈哈大笑” ,后来是“…  相似文献   

4.
《画杨桃》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采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对事物、事件和人物等多角度的比较中认清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一、比较形象,激发兴趣1.突显杨桃。(1)板书“杨桃”。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杨桃的认识。(2)出示实物杨桃或杨桃的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感知和介绍杨桃的颜色和形状,教师可作必要的补充。2.感知整体。(1)板书“画”。设问: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大家浏览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2)自…  相似文献   

5.
《画杨桃》是篇精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画杨桃》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6.
教师直接导入新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用多种方法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7.
《画杨桃》一课记述“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受到有些同学讥笑 ,但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 ,通俗易懂。文中体现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教学本课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 ,在自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并梳理归纳疑问 ,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 ,读、思、议、练贯穿其中 ,体现“以学定教”,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具体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1.多媒体或挂图出示“杨桃”图 ,学生看图 ,观察、感知杨…  相似文献   

8.
第一课时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11课《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迪学生们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妄下结论。编者的主要意图在于,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0.
11.
读了《中学语文》2000年第9期上曾宪一先生的《〈威尼斯〉教学实录》(以下简称《实录》),愿就《威尼斯》一文的“文眼”问题谈点不同看法,以就教于曾先生。《实录》以师生问答和板书的形式认定《威尼斯》全文的文跟(即总文眼)是“别致”,文章第一部分(即写“水上之城”的部分)的文眼是“明媚”,第二部分(即写“艺术之城”的部分)的文眼是“华妙庄严”,这种分析并不十分切合《威尼斯》的实际。要谈论文眼,当然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文眼。我们知道,文眼是能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的词语或句子,它起着统率全文、提纲挈领的作用,是读者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课堂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呢?张艳老师的《画杨桃》教学片断可作为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板书课题)师:今天学习《画杨桃》,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现在我们先来画一画杨桃,好吗?生:(欣然)好!师: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分组,以杨桃为中心围坐,各自用心作画,画好后,教师选几幅有代表性的展示)师:你们看过画后发现了什么问题?生1:画的杨桃不一样。生2:有椭圆的、还有…  相似文献   

13.
《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多次教学,我深深地认识到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来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抓住文眼。《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我认为,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于是,我把“文眼”作为突破口,因为“文眼”的作用之一是奠定:作者写景抒情的基调。  相似文献   

15.
一、学贵有疑 一个双休日,我备好了小语三年级的《画杨桃》两课时的教案。当星期一第一课时结束,我走下讲台时,实际状况却将我原有计划打乱:课堂上,孩子们问题奇多,不容我去牵引思维,进行计划中的教案。我临时决定修改原有教案,顺着学生思路,用问题提出,再相机引导解答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诗歌中,"文眼"就是"诗眼"."诗眼"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是诗中最精采的词句.正如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所说的."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这篇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案,但从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做法。着重对《荷塘月色》的时代背景、作者“不宁静”原因、文眼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神不散”有赖于作者巧妙地设置“文眼”。“眼”是一篇散文中揭示主旨的警句,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作者于生活中经过概括与集中,提炼出文章的意旨,又通过一两句含蕴丰厚的语句,即“文眼”,体现意旨,总括全文,把零散的材料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文章取个恰当的题目能让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读读各自的题目,一来了解学生的选材是否广泛,二来让这些题目给课堂添彩。至于这些题目是否符合文章的内容?有没;有没有更好的题目?又应该依据什么给文章拟定题目?学生的认识是否清楚?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  相似文献   

20.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可不重视提高识别文眼的能力。那么,怎样识别文眼呢?所谓文眼,就是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它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还可以是句子。文章体裁不同,文眼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记叙文的文眼常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如《听潮》的文眼是“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说明文的文眼就是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如《故宫博物院》中“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