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詹天佑》一课中,第四、五自然段(即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由于受知识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所限,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时可辅以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多方感知,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教例一)师:这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请大家读读书,看看哪些语句写出了它的这个特点?(学生读书)生:我从“它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看出维出纳国家歌剧院非常宏伟。因为这句话写出  相似文献   

4.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讲的是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声音,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它明白那声音是回声.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教学难点是理解第五自然段中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通讯》刊登的“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无疑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方便,然而其中“训练设计”所给的参考答案有些是值得商榷的。如1998年第9期曹怀文老师给《中国石拱桥》设计关于第五自然段中心句的训练,我认为不妥。此段共14句,曹文认为第2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能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即认为第2句是该段的“中心句”。我以为是第13句,试分析如下:第五自然段是“总—分—总”结构,其中①③句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特点。从第③句引张嘉贞的话来看,第②句的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6.
一堂关键的课往往会影响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辛辛苦苦上了一堂课,其中会有收获的喜悦,也难免会有失败的懊丧。喜悦时,请你拿起思考的笔,剖析你的成功,力求把它“磨”得更亮;懊丧时,请你拿起思考的笔,反思你的失败,争取把它“磨”亮。宝剑锋从磨砺出,好课出于反思中。你在磨课吗?请将你磨课的经历记下来,本栏目将竭诚为你铭刻下成长的脚印。  相似文献   

7.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叙述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怎样追求真理,大胆地用事实来推翻当时权威人士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关于“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重量成正比”的错误结论的故事。在学生理解了上述内容后,我先就书中的关于亚里斯多德说的话进行了讲解,...  相似文献   

8.
小学中年级语段教学,承前启后,地位重要。只有对"语段"的理性认知清晰,遵循语段教学规律,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才能让学生以满怀的学科自信,迈进小学高段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9.
历岗 《小学语文》2009,(4):54-54
问:《太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这篇课文中有一段说明太阳和人类关系的文字,我们感觉道理说得很清楚,但弄不清楚有几个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对于第一句是不是总起旬也有不同看法。请予解答。  相似文献   

10.
《回声》(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21课)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它明白那声音是回声。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导语同学们先听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胆子很小又很迷信。有一天黑夜,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时,快步走在石子地面上,忽听得在自己的脚步声后,还夹杂着一种“咯咯”的声音,心里一慌,脚步不由地加快起来。可是“咯咯”声也紧跟着快起来,好象有什么在后边追他似的。这一下,他可吓坏了,怀疑是鬼追上来了,于是飞步狂奔,最后竟然晕倒在地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同学们也都看了课文后边的附录。小剧本中的大郎为什么“吃了惊,奇怪地望着”?寓言中的那只狗为什么开头很骄傲,后来却吓得回头就跑?原来,他们三个都不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吗?回声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道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说明文《回声》,来准确认识这一自然现象吧。二、导读思考: 1.课文中哪一句话是总的介绍、说明回声的? 2.为什么开头要引用艾青的诗,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2.
《骆驼和羊》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第四段是该课的重点,讲骆驼和羊找老牛评理,老牛指出他俩的不对之处。可以指导学生这样学习: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文字”。  相似文献   

14.
一、抓关键字词的理解。 《一个降落伞包》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这个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主要写周总理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小杨眉的高贵品德。我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重点抓了“立刻”、“站”、“几步”、“跨”、“马上”、“解”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形成回声的原因;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3.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好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点: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读好对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相似文献   

16.
正课型唱歌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学习力度记号:f、p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一首充满童趣的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为二四拍,二段体结构,A乐段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富有起伏感,仿佛是视线随着延绵起伏的群山而移动。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并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感悟音乐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18.
后附加"然"是由"如此"意的指示代词虚化而来.从战国时代起,"然"字前面的词根已经可以用双音节了,但很多仍用单音节,其中以((庄子>一书最具代表性.<庄子>中的AA然、AB然构构成的词,其词根多为叠音词,而且多为描绘形态和模拟声音的形容词.其语法功能通常在句子里做状语,有时也会用作谓语和定语,一般不做主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19.
网上拜读了支玉恒老师的课堂实录,在赞叹特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同时,认为重点段落的落实尚有改进的空间,故在教学实践中斗胆对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做了一些改动,以泉声美为引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感悟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的情感、表现美的欲望。现与同仁商榷如下——师:读着读着,我发现一个问题:作者一路浓阴一路泉,已经看过、听过鼎湖山的泉水,第四节却又写到泉水,这不是画蛇添足吗?生:不是,因为前面写的是白天看泉、听泉,这儿写的是夜里躺在床上听泉,时间、地点不同,感受也不同。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第四节第二句…  相似文献   

20.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句子或句群组成。从形式上看,段是文章换行的标志;从内容上说,它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从作用上讲,是为了更加明确地体现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层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抓好段落的训练十分重要。一是有助于低年级学生从无拘无束写话向有章有法的习作过渡,二是为高年级的习作布局谋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