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这个板书把读懂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及《古井》一文的章法熔之于一炉,突出了本组训练的重点。教学中,讲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古井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一句,提出:“课文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拎出下文(二至五自然段);讲读第六自然段时,抓住“故乡的古井啊,不仅……还……”一句,提出:“古井用什么来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为什么说古井‘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以综合、概  相似文献   

2.
《古井》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写的是村里的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蕴含了作者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赞美。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这一问题由物到人,比较抽象。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一、抓住“取水”探品格要理解“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品格的”,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古井的品格。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描写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的情景,表现了古井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在学习本段时,按以下两步…  相似文献   

3.
《古井》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村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凉可口,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络绎不绝。这口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本文写作特点,笔者提以下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习《古井》这一课让我终身难忘的,就是方老师让我们理解体会“陶冶”这个词。“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么做人。”方老师让我们反复读了这句后,问:“这句话总结了古井的两大作用。而且一方面是明写,另一方面是暗写,需要品味才能体会出来。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纷纷发言说: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明写,陶冶乡亲们的品格是暗写。“怎么个暗写法?”陶冶乡亲们的品格,就是说乡亲们替别人着想,为别人做好事。“谁为谁着想?谁为谁做好事?”大人为老人提水了,小孩为老人抬水了。“…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一课,讲的是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而且还陶冶着人们品格的事情。教学此文时,我精心进行思维导向设计,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问题导向,感知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1.古井起到了哪两个作用?2.乡亲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3.“古井”、“乡亲们”、“两位老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初步从“多好的古井”、“品德高尚的人”、“古井哺育了人”这三个方面,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二、词语导…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总不把怎样做人放在眼里,总觉得做人与我有什么关系?通过 学习《古井》这课,我知道了怎么做人。 我读了第一遍后,大概知道了,家乡有一口像母亲的古井,常年累月为 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在古井风格陶冶下,乡亲们常年不断地给两位孤 寡老人挑水,赞扬了他们像古井那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别人一无所求 的好品德。  相似文献   

7.
《古井》板书设计□江苏陈季良这样设计,既扣住了全文的重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又体现了第六组课文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古井》板书设计□江苏陈季良生命之泉古井清凉可口挑水哺育儿女帮助挑水乡亲们陶冶品格通过学习《古井》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井不仅为...  相似文献   

8.
《古井》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取得生命的泉水 ,他们的品格又怎样受到古井的陶冶。全文围绕“哺育”展开思路 ,所以教学也围绕“哺育”一词展开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抓住“哺育” ,感知全文在学生初读全文 ,达到正确、流利后 ,设计以下问题 :1 古井在这个乡村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哪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从而引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2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能说明“古井”的作用?(提出“哺育”一词)3 “哺育”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哪些事例来反映古井哺育人们的…  相似文献   

9.
正确地理解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一步,准确地把握一个学期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能否按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的关键,教学一册书首先要明确这册书的训练重点。八册是中年级最后一册。从这册起安排重点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读写训练。 一、抓住阅读训练的重点,训练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八册的这个训练重点,是在七册重点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五年级概括中心的基础。这一训练重点不仅体现在八册,而且体现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还要加强训练,以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读懂一篇课文主要指读后能明确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即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重点是借助段意,能用一段比较简练、流畅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这册的八组课文在阅读方面都体现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重点配合的是二、五、六、七组课文。教学时要抓住提出这个训练项目的第二组,要通过重点课文《古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这课抓住三点:1.正确理解词语读懂重点句子,可以以课后作业题1.2提示重点,联系课文重点理解比喻句,如,“古井像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词意句意□江苏姜堰市苏陈中心小学刘卫军〔课例〕“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及“陶冶”一词的意思。(小语第八册《古井》教学片断)一般教师在进行此句教学时...  相似文献   

11.
今天早上第二节课,我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组织学生学习《古井》一文。此时,明嵋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教室,为同学们的学习平添了不少生机。课堂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我也引导得轻松自然。课堂充满了和谐愉快。学生也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古井为乡亲们无偿提供用水的伟大品格。然而,快要下课,当我板书总结性的一句话“古井使乡亲们懂得怎样做人”,写到“做”时,我拿着粉笔的右手边多了一点亮光,并在微微晃动。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教材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四部分组成。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落实这一训练重点,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扎实的训练呢?本单元教学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导读了解指导学生读“导读”,让学生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学前心中有数。二、感性认识这一阶段,精读精讲《鲸》、《蟋蟀的住宅》、《威尼斯的小艇》,指导阅读《雪猴》,重点训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在《鲸》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环节:1先让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13.
课文《古井》中有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张红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还教育我怎样做人”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村县城实验小学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着眼点应是把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知识扎实、智能发展、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们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中抓了下面十个问题。1.驾驭教材,应对自如。教师首先要能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也就是教到某一课书能瞻前顾后,根据特点确定目的,抓住重点。比如《一次科技活动》(习作例文)(省编七册),训练重点是把表演特点写出来,要写具体。这课书安排在《怎样才会喜欢作文》(读写例话)“要多看多听多想”之后,因此教者在教学时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联系读写例话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应对自如就是课堂教学中反映  相似文献   

15.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语文课上学习新课《古井》。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按照惯例该让孩子们自由质疑问难或谈收获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我授课的民主,畅所欲言地谈着自己的感受。罗皓谈到:“我最喜欢‘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从这句话里可看出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还教育我怎样做人一样。”又有几个同学谈了跟罗皓相似的感受。突然,吴迪高举起了手,问我:“老师,作者是把井水比作‘乳汁’吗?”“对呀。”我说…  相似文献   

17.
第十册第一课抓住主要部分观察一、训练要求:懂得观察一个事物,应该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注意这一事物的特点;在写的时候,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叙述具体。二、训练建议 1.联系课文:《燕子》、小站》。 2,辅助训练①复习《燕子》一课,认真观察图,仔细阅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除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第五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是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怎样联系的,掌握事物间的联系有什么好处,学到认识事物的辩证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去分析文章的结构,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在讲读课中讲授知识 本组讲读课《跳水》、《蛇与庄稼》两文,是阐述“事物之间有联系”的课例。学习《跳水》一课,  相似文献   

19.
语文第七册的教学要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体现由以句、段训练为重点向以篇的训练为重点的过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表达、思维等能力。 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重点”。《“绿色的办公室”》、《三味书屋》是两篇看图学文,着重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观察的能力。讲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和阅读课文《我们就从这里出发》着重训练学生抓重点理解课文的能力。 《“绿色的办公室”》是一篇看图学文,应着重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观察的能力,指导看图时,要抓住“‘绿色的办公室’是什么样的”和“列宁是怎样工作的”这两个重点。1.要求从整体上观察,使学生对全图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如: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2.按由远及近、由景到  相似文献   

20.
《古井》一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一边读,一边想”,教学的要求是要使学生了解“一边读,一边想”的基本读书方法,并逐步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1.抓住情景描写,启发学生领会风土人情美。《古井》第二自然段中,我引导学生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