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是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 星期天,我和爱人买了东西,领着儿子去岳父家.儿子的表兄表妹也都来了.一家人相聚,大人们忙着做饭,孩子们忙着看电视.看了一会儿电视,我儿子和表弟说没意思,要下楼去玩.  相似文献   

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自尊来源于受到尊重。儿童受到尊重时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总是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洪晓琴 《幼儿教育》2001,(12):14-14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尊重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共同学习,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途径。“肿瘤”是什么孩子喜欢钻研,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有一次,一个孩子问什么是“肿瘤”,对此我没有回避,而是饶有兴味地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看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肿瘤是红红的”,有的说“肿瘤会一跳一跳的”,有的说“肿瘤会发炎”,有的说“肿瘤会出血”,有的说“肿瘤是长在身上的一只圆鼓鼓的  相似文献   

4.
常常回忆起女儿小时候那一幕幕、一件件有趣的事。其中最难以忘怀的是她一岁半时曾当众夺下姥姥的饭碗。 那是我母亲来我家的第二个周末。晚上,我爱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因为没有单独的饭厅,餐桌就摆在床边。席间,我们边吃边谈,母亲很高兴。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一直坐在床上生闷气的女儿竟突然窜到她姥姥的面前,一  相似文献   

5.
在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过程中,家长普遍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更重要也更深层次的情感需要却被忽视了,这是必须纠正的。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有许多情感需要,其中较为突出的:一是被人爱抚的需要。孩子们总是希望别人喜爱他,喜欢经常得到人们的爱护和  相似文献   

6.
满足每个幼儿的尊重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初次体验集体生活的第一个场所 ,也是孩子们在集体氛围中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生活 ,形成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特别需要来自保教人员和来自同伴的尊重。这种尊重既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证 ,更是孩子们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根基。而这种尊重直接体现在保教人员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态度和亲疏关系上。有一件事虽已有两年 ,而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我教大班的时候。一天 ,我正在晨检 ,一向不爱说话、婴儿时期因患重病而使大脑受损的张雷小朋友突然走到我跟前 ,拉住我的手 ,眼里滚动着泪花 ,向我喃喃地说 ;“老师 ,我…  相似文献   

7.
我有两个朋友,她们都有一个女儿。朋友甲夫妇俩都是搞美术的。他们的女儿很漂亮,但穿着却十分简朴。我曾与朋友甲说:“你这女儿穿得也太那个了……”朋友甲认为女孩专注于穿着打扮,这样会无意于学业,甚至被骗而毁了的。女孩长得漂亮,最怕这个。她说:“我不给女儿穿漂亮衣服,还告诉她:穿得漂亮没用,爱学习会动脑筋才是好孩子。”她的女儿也真听话,并不缠着要穿新衣服。但是,如果班上有谁穿了新衣服,她必然回家要对母亲说一句:“××穿新衣服,不好看,噢?我不要穿。”她还爱画“穿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连衣裙的颜色、式样、花边,甚至纽扣都是各不相同的,可见她平日观察人家衣服之细致。  相似文献   

8.
作为父母,必须设法赢得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如何做好此项工作?以下几点值得重视。严爱结合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成长规律,教育时严爱结合。一方面,为了孩子顺利成长,从小事入手,提出细致而严格的要求,切忌马虎从事;另一方面,也要处处体现对孩子的爱,一个眼神、一句夸奖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愉悦而充实的情感体验,使之深受感染,从而赢得其发自内心的亲近和尊重。  相似文献   

9.
"尊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在教育领域,出现频率更高。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怎样才算是真正地尊重了学生,仍值得我们思考、探讨。我们常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才算是真正尊重了学生?这个问题恐怕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但至少,对提问的学生来说,仅有掌声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看过《她为什么不满意》一文后,我想起了我曾咨询过的一个病人: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父母仍然对他左右不放心,一天到晚管这问那,因而他很反感,便搬到单位住,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没回家。一天,街道居委会发放《服兵役通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2007,(7S):36-36
北京市一位家长来信说:我因工作忙。请了保姆。但是我发现女儿对保姆不够尊敬。经常让保姆干这干那的。我批评孩子。她还说保姆就是伺候人的。请问。我该怎样教育女儿尊重保姆?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少年儿童的自主、平等意识日渐觉醒,他们不但要求父母满足他们身体成长的需要;而且要求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精神需要。孩子们希望父母能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自由,使他们的身心愉悦。可惜一些家长却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内心要求。他们误认为只要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方面的需要,成人若能据此给予适当的满足和正确的引导,那么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一、被别人爱护和关怀的需要。成人要常常给孩子鼓励、赞扬的眼神和亲切、温暖的问候,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热情、友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或父母)是多么喜欢我,是  相似文献   

14.
儿子刚上小班时每天都会哭闹,老师根据新入园幼儿哭闹心理采取了许多措施,可是儿子还是每天哭着喊着要妈妈。老师没有责怪儿子适应性差,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带儿子做打电话给妈妈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儿子刚上小班时每天都会哭闹,老师根据新入园幼儿哭闹心理采取了许多措施,可是儿子还是每天哭着喊着要妈妈.老师没有责怪儿子适应性差,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带儿子做打电话给妈妈的游戏.  相似文献   

16.
情商是人对外界情感的商数。学校教育不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和体验过程。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从满足学生的各种情感需要做起.才能使其人格得以健康地发展。学生有哪些情感需求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应把尊重学生、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定为自己的教改思路和目标。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过去的教育是没有学生选择余地的教育,从进学校到出校,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案例:某家长因为孩子厌学而焦虑万分:孩子现读高二,成绩在班级处于中上等.不知为什么她最近不想去学校,想在家自学技能.上个月提前回家,后经过家长的再三劝说才勉强去学校.过了几天孩子又打电话来强烈要求回家,几番折腾后终于又回学校了.现在家长时刻担心孩子的状况,怕她又来电话说不想上学.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该当怎样的父母,笔者并不比诸位高明,尽管鲁迅先生多年前曾写过我们怎样做父亲,但这一问题至今也未得到多少改观。因此怎样做父母这一问题,没有谁能够对此拿出万能的一劳永逸的法子,来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因为不只是家庭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子女也是个性各异,所以家庭教育永远只能是一种探讨。那么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父母,听一听他们的话,是对作父母者不当行为的最好矫正。一家媒体对14名学生搞了一个“对爸爸妈妈说句知心话”的小调查,有50%的学生用不尽相同的语言提及“请给我自由,不要再像犯人一样把我囚禁在你们认为很理想的‘笼  相似文献   

20.
伴着孩子的成长,我渐渐明白:在孩子心里,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爸爸的位置:你给他的时间,他永远不嫌多;夫妻相爱,孩子才能有安全感:爱他,就要用他喜欢的方式;他的心里渴望你时时刻刻的陪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