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程淑霞 《考试周刊》2011,(6):212-213
转眼间,我和儿子已携手走过十年,回想这十年中孩子一天一个变化的成长过程.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在与孩子一起慢慢长大:才发现,原来为了孩子,我的爱曾从零开始,由不知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到有目标地引导、培养和教育孩子,我自己也跟孩子一样经历了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才发现,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是千惠一家人合力写下的温暖作品:身患重病的年轻妈妈千惠,开始教四岁的女儿阿花学习做家务,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事,千惠都让她自己来。身患绝症的千惠一直在思考:教给孩子什么最重要?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她逐渐理解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让孩子一个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教阿花做家务,就是把生存的本领传授给她。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做学期计划的时候,我写道:“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在一班,我很自豪’!” 就为了这一句话,我一直在努力。  相似文献   

4.
美好的愿望     
那一天.女儿对我讲,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一个乡下孩子.闻闻泥土的清香,做一个乡下孩子,看看野花的绽放。 那一天.女儿对我讲,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一个乡下孩子,听听鸟儿的欢唱;做一个乡下孩子.尝尝泉水的清凉。  相似文献   

5.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己也曾经是孩子,也是从这个年龄走过来的。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是不是已经遗忘我们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一直幻想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等生,他的每一科成绩都要优异,每一项能力都要出类拔萃,一直强迫着学生做不愿做的事情,如果你借助爱的名义硬要把自己的喜好、  相似文献   

7.
陈萍 《教师》2012,(16):14-14
在一次家访中,有个家长跟我说:“虽说是自己的孩子,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他!”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曾经读过许多成功的案例,可我知道,那只是教育者工作中极为灿烂的一面,绝不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9.
自从事幼教工作以来,我一直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分发点心、倒垃圾、搬凳子、帮助老师收书等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们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常常安排能力强、善表达、聪明伶俐的孩子去做,很少安排那些我认为调皮的、默默无语的孩子做。记得有一次,我正请几位表现好的小朋友分发杯子,这时,一向性格内向的佳佳忽然轻声对我说:“王老师,我也想帮你。”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10,(5)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丈夫和亲朋都劝她把孩子抛弃掉。原因很简单:这个孩子得了先天脆骨病,是一个易碎的玻璃孩。而母亲却没有这样做,一直坚信着儿子终有一天会站起来。  相似文献   

11.
快乐     
《辽宁教育》2009,(5):32-32
“六一”到了。 三(3)班李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是:如何在“六一”做一个快乐的孩子。学生们说:“不写这篇作文就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淘猫妈 《家长》2008,(10):8-11
多年前我从《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他们的父亲一直让孩子们承担为自己家庭修整草坪的工作,开始是三个孩子一起做这项工作,老大考上大学走后,便是余下的两个孩子分着做,以此类推。作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当他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3.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心存恐惧——科技越来越发达,环境越来越恶化,人心越来越浮躁……我们的孩子将要生活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什么?专门研究家庭关系和儿童教育的作家理查德·洛依(Richard Louv),写了本叫《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的书,他提醒我们注意,孩子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多,和自然的接触却越来越少,这有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结果:自然缺失症。而这也许是很多儿童行为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妈妈说:“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听话的孩子最可爱。  相似文献   

15.
吴宣赫 《中文自修》2007,(11):20-20
一个孩子与星星的对话:关于写作,星星与孩子一样的辛苦,要写周记;星星还告诉孩子一直在做着成长的梦,有悲伤与快乐,要勇敢地面对一切。这是一个梦境,或者就是现实,却是孩子的命运。习作用童话写法,其实是在写孩子与自个内心的对白,表达现代孩子的一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的辞职信     
佚名 《新读写》2008,(5):48-48
敬启者: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特此正式提出辞呈。我已决定再次做一个八岁大的孩子,做一个孩子应该做的事。我想去麦当劳,并把它想象成一个四星级酒店。我宁愿把M&M'a巧克力看得比钱更好,因为它能吃。  相似文献   

17.
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一直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己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特别对学困生的重视。在从事一年级的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在第二个学期慢慢出现了学习困难的现象。怎样杜绝在一年级出现学困生,让我困惑的同时也深究学困生出现的一些深层原因。下面就我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做一些剖析:  相似文献   

18.
问:我的孩子今年6岁了,他在生气的时候有很奇怪的举动:一不高兴就拼命地撞墙,别人根本无法控制。这个孩子从小就发育得慢,我们带他去医院查过,孩子是小脑发育迟缓,他的身体协调能力差,身体体质也很弱。我们一直带他做感觉统合训练,他基本能完成。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教育热线接听中,很多家长提到关于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我的孩子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成绩一直不好;孩子做事情没有耐性,除了看电视玩电脑能坐得住,就没看见他能老实地读一本书;孩子平时很聪明,一学就会,但是一考试就出错等等。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直在考虑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和“妥善”的事情,但我们很少想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有独立尊严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