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真太极功     
吴永霖 《精武》2006,(4):40-41
太极拳不但有拳架子,还有秘传太极功(即丹田内功),其练习方法有很多种。笔者先谈谈丹田的位置。丹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更不是一个穴位,而是一个虚无的立体空间。丹田分上、中、下多处,现分述如下。 1.上丹田的部位包括百会、天门、印堂、泥丸、祖窍。 2.中丹田的部位包括膻中(绛宫)、中脘、中焦、金鼎等。  相似文献   

2.
魏东振 《精武》2007,(1):29-29
当今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众多.对推动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笔者发现,许多人练拳缺乏理论指导.练拳多年仍没练出功夫,这有碍于太极拳的继承和发扬。下面笔者想通过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所引发的思考,来引起大家对太极拳理论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翟维传 《武当》2001,(2):15-16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对练的内容之一。是在熟练太极拳架,掌握了一定的太极拳理,具有一定的太极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二人技击性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学习听劲、摸劲到懂劲的一种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龙潭湖公园"龙字碑林"附近,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教授太极拳。老人的动作轻柔、拳姿优美,颇有一种清风淡定、气定神闲的优雅,让人感受到太极拳那古朴、淳厚的神韵。练完拳架,老人还要和学生们推推手。别看老人才一米六五左右的身材,清瘦儒雅,可是,《太极拳论》中所描述的"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的玄妙景象,在老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老人名叫李和生,老人教授的太极拳是杨健侯老前辈传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相似文献   

5.
克利 《武当》2004,(9):22-22
太极推手最能体现传统太极拳的阴阳变化,举动轻灵,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等诸特性。  相似文献   

6.
太极技击精妙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大彤 《武当》2001,(10):18-19
  相似文献   

7.
张迎忠 《精武》2003,(9):22-23
  相似文献   

8.
李剑方 《武当》2008,(9):15-1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太极功法在整个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需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浑圆劲的增长。太极拳的拳势套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综合功法,所有的身法、手法和功法都包含在里面,所以说“功夫须向架里求”。但在太极拳的实际修炼过程中,各种功夫并非均衡发展,也很难均衡发展。为能弥补常规练习中的不足,强化修炼整体内功,前辈太极大师在实际教练中总结出许多特殊的太极功法,作为有效的辅助练法,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9.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众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  相似文献   

10.
李正 《武当》2014,(8):23-24
俗话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它强调了练功的重要性,但练套路和推手本身也是练功。不过,在太极拳修炼的整个体系里还有专门的功法训练。其中的“静功”、“桩功”和“行功”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杨德川 《精武》2006,(4):37-37
本文探讨的是通过动静相间地盘练太极拳,以求得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无形无象、全身透空,从而达到养生与技击的目的。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盘练太极拳架要求连绵不断,大凡练习多年都能达到。笔者在这里介绍的动静相间的盘练方法,是在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有了内气、内力,内气在体内鼓荡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盘练方法,是意念把内气通过动静结合散发出去,行于四围,达  相似文献   

12.
康戈武谈武术功力比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夫 《中华武术》2004,(4):10-11
2004年3月上旬在郑州召开的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武术专家、教授,围绕中国武术协会拟定于今年11月举办全国武术功力比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记者借会休之时,就武术功力比赛比什么、怎么比等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主任康戈武教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放劲与意、发劲内气与呼吸、放劲角度与功力冲量、放劲与重心四点阐述了太极拳发放劲的理论,并从实践中悟出他们是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其目的以求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祝大彤 《精武》2004,(1):31-31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是每一个习太极拳者关心的话题。对这个问题,许多太极拳修炼者都各持己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思维、改变观念 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开篇写到:“诚恳告诫拳友,若想在太极拳领域中探求深浅,用常人的思维去想,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即使想上几十年,看上几十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的吐纳功法入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武当》2005,(12):22-22
太极拳的“吐纳”属于武术门类,也渗透着中医学的内容,但不包含硬气功。太极拳的“吐纳”称为内功,是构成太极拳的三大要素之一(另两个要素为技击、导引),是“内家拳”的由来。“敷者,运气于己身……。盖  相似文献   

16.
听劲与喂劲     
祝大彤 《精武》2003,(2):36-36
欲深研太极拳艺,以用于推手、技击,听劲是最好的学练内功的手段,而喂劲是老师培养学生具备柔化听劲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穆克利 《精武》2003,(4):12-12
最近在太极拳界争论颇多,有说松练空练的,有说练紧不练松的,有人指名道姓谈其他拳家没有功夫的,也有说练来练去也练不好太极拳的。有争论便有生机,是理论上的进步,是太极拳界的百花齐放,可喜!  相似文献   

18.
太极圆转长寿功法系由我国著名武术家、武当拳学专家沙国政老师传授。1984年,我在河南省武术馆学习陈式太极拳时,有幸得遇沙老师,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散手炮和太极圆转长寿功法,该功集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通过肢体的节节拧转,使全身各部位得到与日常活动方式不同的整体锻炼。这种拧旋扭转,开合吞吐,丹田内转,能使全身穴位在压挤和松舒的交替作用下得到刺激,通筋活络,有助于内气归聚丹田和流注肢体末梢,有融通内气与外气的锻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柳有才  殷光远 《武当》2010,(5):22-23
演练太极拳要把握好要点,在行功走架中动作协调、圆润,把太极拳的拳势与神韵体现出来。做到神形俱备,神意自然。根据笔者的粗浅体会,练好太极拳除了严格对照拳经拳论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推手与散手     
张良 《中华武术》2007,(5):48-49
推手与散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是一种功法,而是检验功法的一种手段,是对自身所学功法全面综合的检验。祖国传统拳学,特别是冠以"内家拳"名的拳种,都有推手的训练内容。太极拳叫打手、揉手,形意拳叫搓手、撕扒,八卦掌叫盘手,咏春拳叫碌手、黏桥,也有叫演手、粘手、拆手、搭手、缠手的,虽称呼不同,形式各异,侧重有别,但都是作为检验所学功法的手段而存在的。推手与散手并无严格的划分界限,搭手为推手,断手为散手。而推手既可以说是散手的前奏和放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