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鹂     
  相似文献   

3.
黄鹂     
材料:白色的正方形纸工具:彩笔、粗的黑色笔2.沿图中虚线所示向后对折。步骤:1.将纸折成图中所示的形状,沿虚线按箭头方向折叠。3.沿虚线按箭头所示方向折叠。4.将折好的图倒过来,沿虚线按箭头方向折叠。5.根据图例所示,用黑色的笔画出黄鹂的眼睛和羽毛。6.按照你印象中黄鹂的样子,用水彩笔涂上颜色,一般以黄、绿两种颜色为主。黄鹂@小飞  相似文献   

4.
黄鹂     
--)l(3 51}“}4““}。3 135 72}厂万、2220甲O‘,月,-月,53内J 3 33L2.树林里有一群}4 20 黄鹤(嘀哩哩),一清早}。2就在窗前3 10,,3 10}5 555 55}64。}妊二。鸣啼皓咭) 沪音像一‘弯流 (声音像一支悠77淌的扬的嘀哩哩),嘀哩哩),溪苗小银}‘一亘}中,︸匀*,口9、}522山香催催2 22那么活那么舒皓嘟,皓嘟,11开了壮了花的甜的喜趣欢风么么那那波畅巨卜厂、i7 772一纠‘万硅卜春流红,桃,开了熟了草的嫩蜜的鸭绿。梨。催催7粉鲜 /一、鱼‘;}二/、}退一】立曰曰.甲-nJ甲.口曰 ︵U--n口 !·幻别刀咕,!.沪垃咕鹤0啊黄鹤,黄鹤,黄!·幻彩啥,.仲卜性咕…  相似文献   

5.
那只小黄鹂     
8月2日 姥爷退休在家,闲着设事,就从鸟市上买了几只鸟供玩赏。这几只鸟中,我特别喜欢的是那只话泼可爱酌小黄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黄鹂诗话     
黄鹂,也叫黄莺,有“金衣公主”之称。在历代文学家的眼中,黄鹂是春的信使,是热闹、生机、快乐的象征,是真善美的化身。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句,以黄鹂和百花渲染了明丽活跃、充满生机的春景。在古代诗人笔下,黄鹂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上常常有这种现象:一方面,有的作品在其产生的当时曾经激起过巨大的反响,但时过境迁,后来的读者重读这些作品时往往大失所望。另一方面,文学史上还有另一类作品,其在产生的当时并没有造成什么“轰动效应”,在思想内容上甚至也谈不上先锋性,但却总是能散发着经久的艺术魅力,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共同欣赏。作家孙犁所写的散文当属于后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文学史上常常有这种现象:一方面,有的作品在其产生的当时曾经激起过巨大的反响,但时过境迁,后来的读者重读这些作品时往往大失所望。另一方面,文学史上还有另一类作品,其在产生的当时并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黄鹂     
黄鹂,单是汉字,就已构成视觉上的灿烂了;单是音节,就已充满听觉上的婉转了。“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古远的诗句就在枝条上翠绿着。面对此情此  相似文献   

10.
王元琪  陈涛 《红蜻蜓》2020,(4):29-29
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金嗓子小黄鹂。"嘀哩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哩哩……"总能听到她清脆婉转的歌声在林间回荡。小野花说:"小黄鹂,你的歌声真美妙,听了你的歌声,我会绽放得更美丽。"大树伯伯说:"你的歌声真悦耳,听到你的歌声我更加开心。"  相似文献   

11.
《黄鹂》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鉴赏哲理性散文的写法,并作延伸性赏析,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上,领悟写作之道。  3.通过本文学习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教学重难点】  1.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借鉴课文的写法,学习精彩语言。【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 自读——质疑——讨论——吟诵——训练 媒体设计  可设计 CIA,展示“骆走大漠”“雁排长空”等一系列图片,以求在感性材料中,领会孙犁的审美观。  教学…  相似文献   

12.
蜗牛与黄鹂     
我总记得妈妈教我的歌曲《蜗牛与黄鹂》。这首歌不但好听,而且还寓意深刻呢。小蜗牛的房子对面是一棵葡萄树。葡萄树  相似文献   

13.
寻找黄鹂鸟     
很久(jiu)以前,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美丽的苹果国。国王的花园里有一棵能结金苹果的苹果树。好多人对此垂涎(xian)欲(yu)滴。一天,国王发现有人偷了他的金苹果,于是,便派(pai)兵去花园捉贼(zei),但是,他们一无所获。国王非常伤心,以至于茶饭不想。他的三个儿子为了取悦他,便自告奋勇去花园捉贼。第一天是大儿子值夜。他整个晚上都在巡(xun)视,但是,什么人也没看见。他实在是太困了,所以,他倒在柔软的草地上睡着了。早晨,国王问他:“你捉到贼了吗?”“没有,父亲。我整(zheng)个晚上都没合眼,但是,我没看到一个人。”第二天晚上,二儿子去值(zhi)夜,他也没抵挡住睡(shui)眠的侵(qin)袭(xi),睡着了。第二天早上,他告诉国王他也没看见贼。  相似文献   

14.
孩子和黄鹂     
一位养鸟的老伯伯,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只黄鹂,送给了他喜欢的侄儿小刚。老伯伯说:“黄鹂又叫黄莺, 是一种会叫的供观赏的名鸟哩!”这只雄莺体长25厘米,羽毛金黄而有光泽,头部有啊一条黑纹,翼和尾的中央呈黑色,鸣叫声婉转动人,真是可爱极了。小刚的爸爸见儿子喜欢鸟儿,特地从鸟市买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长着一棵葱郁的大树和一只可爱的黄鹂鸟,他俩整天生活在一起成了好朋友。黄鹂鸟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他俩过得很快活。1依依惜别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黄鹂鸟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大树惋惜地问:"你在这儿过得好好的,干嘛要离开这儿呢?"黄鹂鸟叹了  相似文献   

16.
一、不协调因素的统一,构成“和谐”作者第一回看见黄鹂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是怎样的一只黄鹂呢?它色彩鲜丽(“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声音诱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姿态矫健(“迅若流星……一闪而过”),却出现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中。黄鹂的这种极致的美的实体以及精神、性格与残酷的、充满血污的战争环境是不协调的,但作者孙犁却别具慧眼:他在这不协调中看到了内在的统一,即抗日战争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血与火的考验,带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新生,创造出美的生活和美的自然。黄鹂的美与残酷的战争环境看似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黄鹂》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较为含蓄的哲理散文,其中,黄鹂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用书认为,黄鹂是“文学艺术家的化身”,文章借黄鹂“谴责那种戕害文艺事业的极左政策”;并指出,史同志、皮衣人、卖鸟老头儿都代表破坏文艺发展的极左错误。该说法的根据主要是把篇末的“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主观地理解成“作家与创作环境”的关系。其实,只要我们稍微推敲一下篇末的最后3个句子就不难发现,“景物一体”,就是艺术上的形象(“物”)和环境(“景”)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创作理论;“典…  相似文献   

18.
崔立 《初中生之友》2011,(32):59-63
<正>1何小雨这几天心情不好。考试不及格,心情能好吗?不过,何小雨心情不好倒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他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四毛和土豆的话。要不然,他会同四毛、土豆一样考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一度设想自己异常伟大地生活在这个世上,但事实确凿地证明,我并不具备那样的实力。我只是万丈红尘中的一头小蜗牛罢了,整日扛着自己的家,辛苦而缓慢地爬来爬去。因此,当我的孩子出世,我便将一切希望都寄予了他——希望他是一只黄鹂鸟, 拍拍翅膀就可以飞得很高很高。儿子杨帆才上小学三年级,我就让他参加了对门邻居王老师开的英语班,每天下午放学后和星期日去学英语。  相似文献   

20.
一、语言含蓄美作者说:“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勾当”一词,课本注释成“活动”,不少人也就认为是贬义中用,其实这是调侃式的自嘲,是对天真无知举动的自我否定。开头一段,不光领启下文,还暗示了美丽的黄鹂不是普通的鸟儿,它需要有适合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