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质性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或这一个教学单元,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或者不突出的。在数学课、物理课、政治课里,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教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初中课堂相对于小学课堂而言缺少了许多生机,初三学生相对于初一、初二学生而言又缺少了许多学习主动性。如今,初中的课堂效率问题确实需要我们去反思,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确应该引起所有教师的关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如何让班里的绝大部分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这应该是我们做老师的在课堂上每时每刻的追求。就语文这门学科的课堂特点而言,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堂是更容易“和谐”起来的。下面就这一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语文高考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败。语文高考复习的时间跨度较大,复习效果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明显,不少学生和教师都感觉到高考的语文复习过程较为艰辛。如何优化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突破教学瓶颈,切实提高复习效率,提高语文高考成绩?这都是我们所有高中语文教师非常关心的话题。一、高考语文复习现状分析1.脱离语文教材高考语文试题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 ,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对语文课本身的未来兴趣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也就是说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所有学习和行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现代心理学认为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① ,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我们对小学语文基础性的理解不谋而合。于是 ,我们在山东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中 ,加强了对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的力度 ,提出了“大容量、多通道、创情…  相似文献   

7.
调色盘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目前,农村高中生大多视野狭窄,思想保守,认为学语文就是为了高考,把语文与生活及自身的发展割裂开来,这就导致了他们普遍对语文兴趣不浓、重视不够,语文课也往往局限在课堂里、课本上。实际上,语文是情感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是美的综合反映,语文课不是课堂“小语文”,而是生活“大语文”,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情趣盎然的。  相似文献   

8.
张建 《内蒙古教育》2013,(12):17-18
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仔细思考,却发现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么容易回答。比如说对于当下人们常说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当然也可以说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要看不同的语境,笔者本文讨论教师的地位问题,故放在前面),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语文教师当然也不例外。但如果局限于这样的理解,那我们就离开了具体的语文教学情境,离开了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境,显得不太精确。又比如有人说,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学科的教育要服从职业教育,这话尽管有时搬不上台面,但在实际的职业教育情境中常常是事实,在这样的现实中,语文教师的主体意识基本就被模糊了。因此说,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厘清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让语文教师的主体地位向现实回归。一、主体地位及回归含义我们这里强调职业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不是说教师要重新成为语文教学一言堂的主人,也不是说教师要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体回归是指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的需要,真正以具有工具性作用的语文去帮学生奠定听说读写的基础,真正以具有语文味和人文性的语文去帮学生奠定人文基础。而其中的“回归”则是指在迷失中找寻回到语文本质的路,是指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小学生刚入学或入学前就已经接触的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语文知识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想要学好这一学科,就需要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每位学生能够会学语文,学会语文。每一个孩子都像一张纯白的纸,家长、老师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张纸上留下印记,为了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语文成绩,就要让他们善学、乐学且好学。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阅读是核心教学内容,前期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掌握丰富多样的词汇,都是为了更好地展开阅读。同时语文阅读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在数学学科中更好地理解题意,在其他学科中阅读文献材料,基于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中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都希望学生把自己所教的学科学好,很多教师为了这一点也是精心备课,精致授课,布置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可很多情况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卖力并不一定能取得好效果,部分学生并不一定真能把我们所教的语文科目学好。所以常听语文教师对着学生叹息:"我对你们如此负责,你们怎么就学不好呢?"要想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必须负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教和学毕竟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行为,教师再怎么负责,如果学  相似文献   

12.
“范读”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几乎都是听老师“范读”长大的。要是说教师的范读影响了我们大家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在新课改的今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语文教师的范读,我们觉得将范读,尤其是将教师的“范读”前置确实弊端多多。教师范读似乎总留有对学生不放心的“教师主体”的影子。教师范读,学生只能模仿;教师范读里所流露出的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课文其他角度的理解;用新课改理念来思索,它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而,要改变教师范读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位置,应将教师的“范读”放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之后。这时,教师的范读就变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参照:朗读的参照,理解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学科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语文不是“学科”。于是一些“语文专家”不高兴了:这分明是恶意贬低语文教育,“这是视数十万语文教师如无物。”“学科”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学科怎样?“语文”不是学科又将如何?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涉及到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讨论这个问题,本期我们摘选了一些有关的材料,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目前,农村高中生大多视野狭窄,思想保守,认为学语文就是为了高考,把语文与生活及自身的发展割裂开来,这就导致了他们普遍对语文兴趣不浓、重视不够,语文课也往往局限在课堂里、课本上。实际上,语文是情感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是美的综合反映,语文课不是课堂“小语文”,而是生活“大语文”,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情趣盎然的。“以学生为本、快乐语文”就是指语文课上,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因为“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  相似文献   

15.
“做学阅读”不是一个新话题,也不是一种新方法。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如何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启发式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学习的素质。权作“探微”之说。一、“做学阅读”的提出“做学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感知、理解层次,在...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引导”
  请各位语文教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教别人学语文的人,我们自己应该有较高的语文水平,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吗?当然是,但仔细想想又不是。我们的语文水平归根到底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多读、多写慢慢形成的。从教多年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即便把语文教师上课讲授的东西全部接受了,甚至消化了,也不一定能把语文学好。有些学生听课笔记做得很好、很详细,课后巩固也非常到位,但语文就是学不好。而语文程度比较高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但这个共同点不是上语文课认真,而是平时喜欢看书、喜欢写文章。由此看,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它在现实中的地位却比较尴尬,这不能不说和我们语文教师未能“高效应用语文课本”有很大关系。语文,毫无疑问指的就是语言文字,也就是学会说话和写文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语文变成了“枯燥”和“万金油”的代名词,大家总觉得语文课“学多学少一个样”。那么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学什么?语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感到茫然,这主要体现在对待语文课本的态度上,很多人都认为课本与考试关系不密切而不重视(从表象来看,高考语文试卷似乎只是在“名句默写”题中体现了语文课本的价值,可这一题分数不高,而且只需把考纲规定的篇目熟练背诵就行了),甚至有的干脆扔掉课本全然不管。难道语文课本真的不重要可以丢下不管吗?其实不然,真要学好语文,掌握好这门功课,非但不能不重视它,而且还要努力吃透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汉字认知和理解的主要途径,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最基础的学科,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质量的好坏,只有学好了语文这门学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9.
缘起:对语文教学现实的忧虑语文是小学的第一大学科,课时最多、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广,而且教语文的教师最多,研究语文的人员最多。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的口号也最多,流派也最多。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出“生活化语文”?这是基于我们对语文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四无”教学充斥着我们的教学生活,造成学科育人价值的严重缺失。1.无用——目标脱离生活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系统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觉就是语文是语文、生活是生活,只有语文课上学的才是语文,在生活中用不上语文。所以杜威说:“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儿童完全不能把校外获得的经验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所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语文教学要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品味、领悟,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在“育人”方面,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主要因为我们通常讲的语文是母语学科,母语交际几乎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指导学生学语文,实际上也在教育学生如何生活,这就自然而然地做了一些“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