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来自言语,言语包含语言。何为言语?指的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语文课程的任务就是学习言语。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言语实践。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课要有两个转型。第一个转型,是从理解内容来组织课程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围绕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
精读课文有一位大师说,一流作品与二流作品之间的区别,往往只差几个字.学习名家名篇,尤其能让学生品味到大作家语言表达的精妙.这也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独担之任"-"言语性".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潘新和先生指出,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的学习"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3.
一位大师说过,一流作品与二流作品之间的区别,往往只差几个字。学习名家名篇,尤其能让学生品味到大作家语言表达的精妙。这也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独担之任"——"言语性"。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潘新和先生指出,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的学习"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属性。在教学名家名篇时,我们主张以"语言表达"为价值取向的课程本体观,四分之一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一、两种味道——语文味和人情味 1.语文味。语文课程最本质的属性是言语性。所谓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的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属性。我校庞芳老师执教的《学会看病》一课彰显的教学主张,正是这种以“语言表达”为价值取向的课程本体观,从各个教学板块的内容来看,“我会听记”、“我会排序”、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性质和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有许多特点,诸如语言、人文、审美……但它区别于其他学科门类的特点是它的“言语性”。根据索绪尔的论述,“言语”指“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独具的学习“言语”的特殊属性。因此,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是学习言语,包括学习个人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实际运用,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同时,语文学科负有特定的社会文化责任,语文教育还必须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学、构建社会心灵的任务,这便有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审美性和人…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语文界为此引发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教授果敢地提出,语文的种差既非工具性,也非人文性,而是言语性。何为言语?它指的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语言来自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语文界为此引发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教授果敢地提出,语文的种差既非工具性,也非人文性,而是言语性。何为言语?它指的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功能,有效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产生言语智慧,这是语文课程的价值所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的实践性课程,言语智能生长于特定语境中的言语实践活动。从语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扣住词句,进行比较、探究、运用,就能促进儿童言语智能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学习语言文字”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而是实践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并且,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重在运用”,一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角度应当重在运用,重在分析语言材料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二是指语文知识的学习应当侧重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将已学过的字、词、句、段等内容进行积极迁移,恰当地、合理地运用言语形式表达个性言语内容。提出“重在运用”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学习,“‘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是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规范,但是这一层次的学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学习目的重在借助他人言语经验和言语智慧获得启发,在公共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个人言语经验,恰当地运用个人言语表达和交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观照下的文本解读策略,凸显从语用角度进行动态建构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建构和运用是语文课程的唯一本质",[1]它既是对语文课程教育目标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要地位精准凸显。语言本身具有社会属性,思维亦如此,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过程,同时是其思维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语言建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出于表达思想的目的,按照语言内部系统来建构话语;另一方面是指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自己的言语体系。[2]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属于社会符号系统,而言语的习得则是个体的行为,属于个人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1.
言语,它指的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语言这门工具的具体运用,虽然遵守共同的语言规范,但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却因人而异。课文是作者成熟的、典范的言语成品,其言语形式体现了作者成功的言语经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言语形式,感受作者丰富而又独特的言语经验,那么既可更新教学内容,又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言语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2.
赵贝贝 《作文》2022,(Z4):54-5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与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师生可以借助课文篇目这个学习资源,抓住文本语言的特征,在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作者等诸要素之间开展丰富的言语活动,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妙,认识到“特定的言语形式”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内容”,学习作者言说的奥妙与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一、两种味道---语文味和人情味
  1.语文味。语文课程最本质的属性是言语性。所谓言语性,“是指语文课程所独具的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特殊属性。我校庞芳老师执教的《学会看病》一课彰显的教学主张,正是这种以“语言表达”为价值取向的课程本体观,从各个教学板块的内容来看,“我会听记”、“我会排序”、“汇报感悟”、“交流故事”,到最后的“仿写诗歌”和“课后练笔”,目标指向都落在言语表达上。在这节课上,学生的收获是丰硕的。首先是一种诗意的美感,然后是对母爱的深刻认知,最重要的是获取了“怎么写”这个对多数人来说都是秘密的语言诀窍。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庞老师抓住了语文的魂。  相似文献   

14.
下面我们先讲默读能力培养的第一项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语言一经使用,便成了言语,便成了动态的语言,便成了处在环境中的言语,便与所处环境中的其他言语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便与其他言语构成了上下文的关系。由于词的上下义的关系、一词多义的现象、词的同义和反义的关系以及修辞的运用.言语的意义往往是由语境确定的,受到语境的制约,并得到语境的补充。也就是说,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与上下文的联系中,语言才能显示其具体的意义,才能确定其特定的意义。语言环境为确切理解语意提供了基础,还为语意提供补充信息。脱离语言环境,很多时候是无法理解具体言语的意思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境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具体场合,它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语用和语义上的制约和补衬作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确把握特定的语言环境对翻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八个方面阐述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是一种言语交际现象,在一定语境中具有语用模糊性。语用模糊性表现为言语相对模糊,是言语本意与特定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在“模糊”与“非模糊”的分界上,同时还表现为模糊的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词语来说,其本身和在具体言语作品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将其称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对词语的言语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言语行为赖以存在的环境,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关键。熟悉和运用语境就可以更准确地开展言语交际。英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具体的语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知识。笔者结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浅析了语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语境可以帮助理解模糊语言或歧义现象,可以确定指示词的所指,可以明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语的意义。语境对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俊 《教学与管理》2012,(33):112-113
一、存在的歧义现象语言是属于社会的,具有抽象性及全民性;而言语则是对语言的运用,是一种个人的、具体的行为。由此可见,语言与言语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却又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就是,言语受制于语言,言语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反映。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歧义现象在不同的语境中时有出现,因  相似文献   

20.
语境就是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包括狭义的、广义的两种。狭义的语境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在阅读中则是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上下文,如上下旬、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社会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等;个人语境包括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较大,在现代文的考查中更是如此。下面以一篇散文阅读为例,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联系语境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