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已有媒介素养课程模型的建构特点以及国内媒介素养课程的客观需求,从媒介素养产生的母体文化——视觉文化中提炼课程实体内容,研发了以自主媒介意识为核心,由视觉文化、文本、个体三者为主要因素构成的VcTP课程模型.以自主媒介意识为核心,摆脱了媒介素养教育单纯以“批判性”为宗旨的窠臼,文化、文本、个体三个主因分别体现了视觉文化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了校内外媒介资源与环境,发挥了学生在媒介生活中的主动性,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自主开发媒介素养课程的蓝本和切入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研究团队利用VcTP课程模型,在针对不同对象的媒介素养教学中进行了探索,经过10年实践,成功开发了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初步体现出该VcTP课程模型的普适性、均衡性、延展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外已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已将其纳入正规教育.本文指出"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概念不同,并从历史、课程、文明的视角分析了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形成对媒介素养教育比较一致的观点的基础上,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预防、面对和防疫三个时期。在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体现了系统性和针对性,教育模式则根据不同的状况分类进行。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也给予了些许启示:一是成立国立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门机构,独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二是形成若干组织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及定期会议;三是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真正纳入到中小学课堂;四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媒介素养教育推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课程育人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基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各种课程形式为媒介开展育人活动的教育行为.课程育人的逻辑意味着课程在发挥其育人功能的过程中有其自身演变的规律,人们需要遵循特定的规则去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课程育人的基本逻辑体现为从不同视角考察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历史逻辑、社会逻辑和知识逻辑.在当今时代,课程育人表现出有别于过去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基本的取向,即人本化育人、现代化育人和特色化育人.  相似文献   

5.
课程文化主要是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远程教育课程是一种复合文化,既包含了静态的教学媒介体系,又包含了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其特质更集中地体现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生的特殊构成、基于网络条件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环境、导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理念,要求在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方面始终落实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在结构设计上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中的重要一环,体现了学校的课程特色,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支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体现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从家国情怀主题视角构建历史校本课程,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张鸿林 《天津教育》2005,(10):29-31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工作。学生每一方面素质的形成都与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程的实施方式有关。张之鑫校长非常重视学校的课程建设,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课程理念。他认为:学校实施的课程应体现国家的意志,应努力落实国家课程,因为它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国家对一个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同时,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程规划是联结国家课程政策和学校课程行动的实践构想,在将国家理想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课程、保障国家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针对学校课程规划“一无所有”“自行其是”“表里不一”“原地踏步”等问题,上海经过15年研究与实践,深化了对于学校课程规划的价值认识;形成了全面体现国家课程政策的学校课程规划编制策略;建构了保障国家课程政策执行的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系统。为促进国家课程政策在学校高质量落实提供了一套集价值观、方法论、操作系统于一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实施国家课程 (全国统一课程 ) ,可能是 80年代末以来在英国影响最大的教育改革措施。由于国家课程采取的是分阶段逐步进行的方式 ,完全依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要等到 2 0 0 3年。在运行至今的十年中 ,英国教育学界围绕这一课程体系进行了激烈的争议 ,企图在其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正 ,使其日臻完善 ,确实达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在这些争议中 ,关于国家课程究竟应该体现何种目标和价值的争论 ,则是影响基本课程设置、教学与评价的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一、对国家课程目标和价值的认识《1988年教育改革法 (ERA)》规定了除宗…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为改善课程实施的成效,有必要把学生纳入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促进课程变革走向成功;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具有三种形式,即学生作为数据来源、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在新的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思维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朔  刘颖 《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0):14-17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教授思维技能的重要性。2000年英国以培养学生进行有效思维和学习为出发点,正式将思维教育纳入国家课程,将培养思维能力渗秀到普通课程中,建立了思维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该工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启示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思维技能,团体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经验性、综合性、方法性知识,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正体现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所谓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也就是学校在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个性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在对本校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案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目前教育界、传播界和文化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同时,面向不同对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模式日益增多.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内也进行了不同的课程实践.在引进和借鉴多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和实施模式的过程中不难看出,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范围不断拓宽、程度也不断加深,其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化、个性化、具体化实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要张扬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个人创造  相似文献   

17.
媒介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的教育。在今天,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学生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将取代权力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学生获得信息并不困难,但能否分辨信息的价值,有效的利用信息,就有赖于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的高低了。因此,在当前计算机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候,在我国目前媒介教育尚是空白的阶段,我们倡议;应尽快启动媒介教育。目前国外的媒介教育正方兴末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已将媒介教育正式纳入正规教育课程,现在印度等第三世界也开始试行媒介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社会,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介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本文通过介绍香港地区基础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解析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论述香港地区中学媒介素养课程的实施策略。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简介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的概念诞生在英国。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发表  相似文献   

19.
王彦怀 《河北教育》2010,(11):36-37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按照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规定,校本课程规划、设计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对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管理承担的职责肯定不适用于校本课程,那么,县级教育部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承担什么责任、发挥怎样作用呢?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是国家事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寄托着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课程追求,是凝结课程专家智慧的显性文本成果,是凝聚中国价值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母乳",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媒介。自2016年秋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实施以来,教材带给教师专业品质的增值,带给学生学习的资源,成为育德的基点、圆心、范本、凭借。但是,教材无法事先完全预知契合学生的知识并写进教材。师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性:难以正确处理好育智与育德的关系,缺乏育人指向;难以辨识同一知识在不同年段重复的价值与意图,缺乏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