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2.
一、解读"三部曲"方案背景(一)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要求1.新课标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做了一道测试题:拿着"0"的图画来到教室,询问正襟危坐的学生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学生回答:"这是数字"0";另一位学生回答:"这是英文字母"0";还有一位学生这么答道:"这是个大鸭蛋".顿时,全班学生一阵大笑.再看那个学生红着脸嚷嚷:"我开玩笑呢!我开玩笑呢!"  相似文献   

4.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提出一些看法,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校对学生进行"尊重自然"教育,首先从"体验"入手,让"环保意识"不再只是一个生僻的字眼,帮助学生在一次次参与体验环保的过程中,走进环保,感悟环保.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一、"乐教"的必要性 (一)"乐教"是"乐学"的前提和最大外动力 在推进愉快教育的很多学校中强调学生学的愉悦感,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追求学生个性积极主动地和谐发展.使学生"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忽略了教师"乐教"是学生"乐学"的前提,一味强调"乐学"而忽视"乐教"是片面的,也是达不到学生"乐学"目的的.  相似文献   

7.
曾执教<最后一课>(现编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生质疑文中第5自然段"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一句中的介词翻译得不当,应将"在"改为"从"或将"过"改为"着",我斟酌了一番,觉得学生言之有理,遂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8.
所谓"学后记",是指学生对课堂内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内容的个性化记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一双双眼睛,一只只耳朵,一个个脑袋就像设置在课堂内的"活探头"、"黑匣子",以理性或非理性的方式记录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许多秘密,注视着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声调,同时又揭示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学后记"这一活的"黑匣子"是教师进行反思教学,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从真爱每一个孩子做起",用自己的"真爱付出"换取孩子们的"真心对待",真心对待老师、同学,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意"为老师"读书,真心对待数学学习. 一、表扬是最直白的爱 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大多数爱表现、有个性,更喜欢听到他人的夸奖.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范文在习作教学中一直都充当着"教师的帮手、学生的救兵"这一双重角色.近来有人认为范文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致使其习作"千人一面".那么范文到底要不要呢?当然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浮力"是初中力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在功能,精心、巧妙地设计好实验,不但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类比"引入学生对"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从"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等常见现象简单地引入"浮力"概念,势必导致学生对"浮力"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如果设计以下"类比"实验引入,就会使学生感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水平台面上放一木块,让学生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思想",然后把木块…  相似文献   

12.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13.
许云洪 《考试周刊》2007,(48):13-14
教师如何让学生"乐"学,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水平,让学生看到学有所用,感到学有所获;在教学中灌输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引导学生在自学和独立作业的过程中养成乐学的品质;对学生充满爱心,并善做"严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一名善学者。  相似文献   

14.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执教者为对学生升华"忍辱负重"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卧薪尝胆"、"苏武牧羊"及"胯下之辱"这些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使听课的学生有如一头雾水,给人一种吃了夹生饭的感觉.而在之后的评课中,这位执教者在表述其设计意图的过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就是"用教材教",并对自己给学生补充那些历史故事的环节颇为得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则坐在下面无动于衷.长此以往,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一种伤害,从而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将学生从"匿名"状态变成"实名"状态,把单纯的教学关系,变成立体的熟人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一、倡导观察、调查,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 观察、调查是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积累写作素材、开启写作思维的重要方式.一些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无米下锅",就是因为缺乏观察和调查,材料仓库空空如也.为了给学生写作增添源源不断的"活水",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我是小记者"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是"班级小记者",都有观察、采访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已推广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做法仍是盘根错节,藕断丝连。语文教学课堂内"满堂灌"、"讲风"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例如:教学课文《小猴子下山》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如:掰、扛、摘、捧、抱、追等,重点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另一位学生戴上小猴子的面具,扮演小猴子,去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力图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是"比结论更重要的是过程";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关于"摩擦力"教学的几个片段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衔 接得非常紧密,许多数学学得不好的学生 因为以前有一段时间不努力学习,形成了知识的缺 陷、断层,导致其接受新知识非常困难,这在高年级 尤为突出。许多老师对这些学生特别照顾,每上完一 节课,就对他们进行补课,这好比"亡羊补牢",也确 有成效。不过我认为另一种补课更有成效,那就是在 新授课之前就给他们补缺陷,使新授课所需知识点 得到强化,再对新授课进行点拨,我把这种补课称为 "笨鸟先飞"。 "笨鸟先飞"更能激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笨鸟 先飞"先给学生补上与新知相关的缺陷,使断层愈 合。然后再把新授的内容先学一遍,这些学生平时也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力图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是"比结论更重要的是过程";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关于"摩擦力"教学的几个片段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