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是其产生人际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使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必要技能,对提高小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空椅对话、系统脱敏、描述、"SOLER"等技术与角色扮演、模仿学习、问题解决、家庭辅导、自信训练、人际归因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产生更多有效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不恰当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侯耀先 《教育探索》2007,(10):100-101
陕西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受社会因素、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提高陕西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提高社会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条件,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消除家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人际交往出现了心理问题,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做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工作,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知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让高职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康成长,其意义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实验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假设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训练是借助一定的干预方案,帮助青少年儿童改善人际交往,尤其是同伴交往,提高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是其产生人际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使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必要技能,对提高小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空椅对话、系统脱敏、描述、“SOLER”等技术与角色扮演、模仿学习、问题解决、家庭辅导、自信训练、人际归因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产生更多有效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不恰当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对学生身心发展及社会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作者在充分调查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忽视了对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这样就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对提高产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小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与训练能够使学生产生日益增多的有意义的、有效的社交行为;其次,有意义且有效的社交行为的增多又导致了其他关系和行为的变化,如不适当行为减少、与同伴关系和教师关系的改善等.因此,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对社交经验不足、人际交往技能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必需的,尤其是对那些存在人际适应问题的小学生更是必需的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预防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为职业倦怠、情绪焦虑而不稳定、安全感缺乏、人格缺陷、成就感丧失等,同时也突出表现在他们遭遇的各种挫折感方面.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产生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预防中小学教师挫折感产生的关键是: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环境;创设民主氛围,改善人际关系.中小学教师挫折感调适的策略主要是:正确面对现实,真诚善待教师;补偿升华自我,加强自我调节;合理宣泄释放,保持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0.
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归因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西部贫困地区,如何尽快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更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在探讨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特点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理性的归因分析,希望对西部贫困地区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巩固"普九"成果,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重视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道德影响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道德影响力密切相关。从学科教学活动看,教师需要形成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与人格之间内在的平衡性、融合性和作用方向上的一致性,才能对学生的道德产生和谐的、丰满的、持久的影响。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在人格方面的民主性特征与道德影响力有重要的相关。要实现教师的道德影响力,学校管理必须转向以教育生态和谐为目标和基点的道德模式:加强对教育价值观的引导;将学校看作是成人(教师)与学生复杂交织在一起、共同成长的团体;鼓励和提供条件促使教师通过扩大个人阅读、参与教改与反思性研究、拓展人际交往以及自我修养;对教师工作的评价需要从外显性的评价走向更加重视和逐步实现内质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评价学生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中小学教师的评价能力存在着评价不准确、以偏概全以及随着教师教龄增加评价能力反而降低等现象。因此,应该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和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改进教师的评价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着手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环境、专业意向和自我规划等五方面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查找了原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合理路径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面临着新课程对教师的期待、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新要求,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现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因此,我们应努力探索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科技素质教育是技术创新的基础。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科技素质教育十分薄弱,具体表现在科技师资水平偏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能力培养、教育经费短缺等,惟有提高教师的科技素质,改革旧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善办学条件,才能提高中小学校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市普通小学和特殊学校中随机抽取了 1 8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基本态度上 ,普小教师持赞同态度的人数百分比明显低于特教教师。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不受教龄、性别及是否修读过特殊教育课程的影响。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主要忧虑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够 ,缺少时间和精力、同学关系、教学条件、家长配合、学生的行为问题、教师态度、以及相应的政策、人员编制、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维吾尔族基础教育发展进行了论述:以“两基”为重点,基础教育得发展,以保证投入为前提,提高教师水平,以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为发展,切合实际的落实到实处。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加强和提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有限,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应向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申请教师定向名额、申请延长定向招生的优惠政策、以统招的原则分配定向生;中小学学生流失仍严峻,狠抓法令法规,遵守劳动法,国家对贫困县的少数民族高中阶段应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解决贫困县学校的正常开支;提高高中升学率。  相似文献   

19.
教师间人际冲突在学校组织中普遍存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呈现新的特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变迁,学校的管理机制、分配制度,教师的观念、认知、个性等,是导致冲突产生的外部、内部原因。教师间人际冲突对学校和教师个人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需进行合理调适。调适的策略是:对社会来说,通过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社会规范与建设和谐文化,使教师间人际交往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校来说,通过教师教育,完善管理机制,科学管理,从而调整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对教师来说,通过转变观念、调适心理、正确交往,提高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造成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压力源有很多方面,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经济待遇、工作条件和自身素质等方面。通过对压力源及其反应程度的分析,提出有助于缓解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并呼吁重视体育教师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