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并强调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进行更高的思想道德的追求与教育,这并不是说,任何成型的基本行为准则都能成为德育的基础。滞后的、成人化的、片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无论它具有多么大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不能真正成为德育的有效基础。只有包括学生行为规范在内的基本行为准则富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内容,才具有基础作用、导向作用。北京市教委近日颁布的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与行为规范》不仅使人感到其面貌一新,而且在许多方面有了质的突破,这些规范会成为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的有效基础。1.突出了学生守规的自主性。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过去使用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是原国家教委、原北京市教育局于1981年至1994年间颁发的,多年来,在中小学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很大影响。与此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修养和德育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形势发展和中小学生身心发…  相似文献   

3.
何春玲 《考试周刊》2011,(31):143-144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自觉遵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守则》和《规范》;使《守则》和《规范》成为对学生多元测评的一个依据;使《守则》和《规范》教育成为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青海教育》2004,(7):5-6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后的《守则》与《规范》将于2004年9月1日起执行。为此.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实施。现将新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5.
秦琰 《中国教师》2008,(19):25-27
<正>《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也是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以这两部规范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集中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科学地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是系统地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学生道德养成、情感培育、意志锤炼、价值认同、行为修炼、身心健康乃至信念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形成了学生教育的阶段性与学生成长连续性的矛盾,导致行为规范教育的脱节、重复与颠  相似文献   

7.
沈春明 《四川教育》2004,(10):17-17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小学生《规范》第16条增加了“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学会合作”。中学生《规范》第二部分第8条增加了“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第10条增加了“互相尊重、理解宽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球中学生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而这一切首先要学会理解与宽容。理解和宽容,也许这正是生活在城市森林中的我们所一直渴求的。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宽容是一种大祸临头面不改容的潇洒。天下没有渡不了的河,…  相似文献   

8.
从1955年首次颁布《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迄今,我国6次统一颁布中小学生守则,3次统一制定、1次由各地制定与发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历史变迁可划分为双守则初创时期、双守则简约时期、双守则+双规范并行时期、单守则+双规范并行时期等,共有四大变化,即从政府制定到全民参与、从整齐划一到顾及各地、从守则单行到守范并行、从基于应然到关注实然。前瞻未来,这些走向将步入一个崭新的高度:制定目的,走向立德树人;制定视角,走向儿童立场;制定依据,走向循证实践;制定程序,走向下上结合;制定参照,走向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9.
10.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面简称《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准则。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实践使我感到,实施《行为规范》,一是不能搞一刀切,力求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提出具体要求;二是适应当代青少年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竞争意识强等特点,在实施《行为规范》的形式上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精心设计,寓《行为规范》教育于生动活泼之中,使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进而把这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内化为行为。《行为规范》第27条规定:“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等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实施这条规范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的,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笔者开展了以下五项活动。  相似文献   

1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从个体发生学视角将人类个体的成长历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这给我们厘清行为规范教育的阶段性特点提供了有力契机。人类个体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规范意识和行为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行为规范教育也呈现出不同样态。厘清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在发展逻辑和阶段性特征,从现实中总结规律、抓住本质,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并提出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策略,从而科学地引领和塑造不同阶段个体合理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2.
一、《中学生班级日常学习规范》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怎样具体规范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才能把学习搞得很出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生中,特别是在新进入初中或高中的学生中,学习跟不上队及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不改变,势必影响中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怎样防止新进入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学习掉队的问题,应该引起中学教育工作者充分的关注。造成中学生学习掉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造成中学生学习掉队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发展与所面临的学习环境不相适应;二是缺乏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三是原来的学习基础太差;四是体质差或患有疾病。从另外的角度还可以把学习掉队的学生分成六类:一是不想学习…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教育是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期望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活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班级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的规范管理是指教师运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而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指教师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无须多言,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它要求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遵循针对性、操作性和系统性三原则 ;要紧紧抓住了解学情、制定计划、实施指导和反馈控制四个环节 ,这方面既要进行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 ,又要进行分科和单项学习方法的指导 ;具体运作时可采用课程式、规程式、渗透式、治疗式和交流式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习惯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作为中学德育工作者,要使中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达到习惯改变命运,就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对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中学生这一年龄特征进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取激励、引导的方式,尽量避免高压政策,激起中学生的反叛情绪。  相似文献   

18.
19.
邹海涛 《辽宁教育》2013,(8X):71-72
<正>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智育,而忽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教育。因此,养成教育就成了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展养成教育,我想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和感想。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业负担》一书在广泛调研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业负担状况,总结了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的发展规律;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改善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对策。该书既是从理论层面对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的总结报告,也是在全国大范围的调研和细致的专题探讨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对改善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