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理论力学中运动学的难点之一是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分析,尤其是对存在(?)_k的理解问题,总怀疑它的客观性,认为(?)_k是采用了某种方法的产物,因而也可找出回避(?)_k的方法来。 如图1所示的凸轮机构,当凸轮绕O轴转动时推动顶杆上下平动。设凸轮以匀角速度ω绕O轴作逆时针转动,在图示位置瞬时OA=r,凸轮轮廓曲线在A处的法线An与OA的夹角为θ,曲率半径为ρ′。将静参考系固联在机架或地面上,将动参考系OX′Y′固联在凸轮上,凸轮轮廓曲线上与顶杆下端点A瞬时重迭的点记为A′,A′为点A在凸轮上的(即动参考系中)瞬时牵连点,可求出: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10期刊载了金兔老师的文章<一个碰撞问题的数学解题策略>,原题题目如下:如图1,两块光滑竖板OA1、OB成夹角为a=2.的V字型,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OB边的C点处以速度v0=2m/s,并与OB成θ=60.的方向开始运动,与OA1发生碰撞后又折回与OB板碰撞.已知OC=4m,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①问:小球能否按原路返回?若能,请求出原路返回时,小球与板碰撞的总次数.②当球返回到C时,整个过程经历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图象的正确理解,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深入理解程度.由于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 s-t 图象和 v-t 图象,本文试图对其他图象所围面积进行讨论,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图象所围面积——功1.F-s 图象所围面积例1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根伸长的均匀柔绳,绳的一端恰好位于桌面上的一小孔上,绳长为 l,质量为m.一根轻绳通过小孔与绳头连接,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开始时用手按着柔绳尾使它们保持静止,然后放开手让它们运动.设绳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绳尾滑到桌上的小孔时,绳和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解析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是线性变化的,如图1所示,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相似文献   

4.
新版高一数学 (下册 )第五章第三节《实数与向量的积》中 ,介绍了平面两个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 b与非零向量 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由此 ,可以得到下列推论 :推论 1   OA、OB是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 ,向量OP满足 :OP =a OA +b OB( a,b∈ R) ,则 A、P、B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a +b =1.证明 :( 1)若 a +b=1,则 A P =OP - OA =( a -1) OA +b OB =b( OB - OA ) =b AB,故 AP与 A B共线 ,从而 A、P、B三点共线 ;( 2 )若 A、P、B三点共线 ,则存在唯一实数λ,使得AP =λAB,即 OP - OA =λ( OB - OA …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问题数学解已是师生共识。在解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先分析物理过程,再根据有关守恒定律、定律、定理和公式列出数学方程,甲乙丙只要方程数学上有解便行.笔者认为,数学是中学物理解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方法,但物理中的数学处于从属地位,它的应用受到物理实质的制约。建立的方程符合物理实质,物理问题数学解是也;方程不符合物理实质,物理问题的数学解非也.1.数学上有解,物理上未必有解例1.光滑水面上一个质量为0.2千克的小球以5米/秒的速度向前运动,途中与另一个质量为0.3千克静止的球发生正碰,碰后第二个小球的速度为4…  相似文献   

6.
问题一、与三角形“四心”相关的向量问题 例1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λ(→AB/→|AB|+→AC/|→AC|)λ,  相似文献   

7.
论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价值及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深入分析目前我国物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杜威的经验组织原则、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生态学运动的要求,提出以原始物理问题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改革突破口的理论观点。在物理教育中,与演算对应的物理教育方式是物理习题教学,而与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教育方式则是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原始物理问题具有特有的教育价值。这不仅深化了对于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物理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解题策略是指探求问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涉及到解题的方法、原则、目标等方面,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面对一个物理问题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是解题者在接触和分析问题之后,首先进行的选择性思维活动,本文试就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基本策略加以例述.  相似文献   

9.
从动量的角度分析、求解物理问题是物理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只要是涉及速度与时间的物理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运用动量定理求解。下面举例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用数学知识和数 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很多高中生缺乏这种 学科间知识牵连,总觉得物理和数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缺乏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 中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用数学方法理解物理问题的意识与 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艳艳 《中学物理》2012,(11):74-75
图象法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利用物理图象解题不仅比用传统的解析法解题简便,而且还能形象、直观地再现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有助于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甚至可以解决传统的解析法无法解决的物理问题.特别是速度在解决运动学问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的第24页,有一道练习题是这样的:图2-9是一列火车的位移图像,线段OA和BC表示火车做什么运动?线段AB与横轴平行,表示火车在做什么运动?在4min内的位移是多少?通过12km用多长时间?火车在中途停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二学生而言,物理是他们在这一阶段接触到的一门新学科,学生最初时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学习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也会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若教师不能处理好学生对于物理课堂和问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会让学生逐步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变成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于物理问题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不竭动力。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农村中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14.
曾自力 《物理教师》2005,26(3):62-63
在物理竞赛中多见连接体问题 ,连接体中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具有不同的速度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连接体的相关速度 ,其基本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此外 ,还可用微元法和基点法 .第 2 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 7题 ,可以用3种方法寻找杆和碗的相关速度 .题目 :如图 1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牵扯到描述某一过程或者某一状态的物理量在其发展中的变化.然而,这些问题又往往会由于受到物理规律和条件的制约,其取值往往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求这些量的值的问题便可能涉及到要求求解物理量的极值.1问题引出如图1所示,M、N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AB为MN连线的中垂线,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MN连线的中点O沿OA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变化情况为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物理中力的合成和速度的合成都是向量的加法问题,因此,用数学中的平面向量知识来解决物理中的有关力和速度的合成问题就成了一种学科外综合的解题方法了.高中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向量知识和有关物理知识后,如果数学教师在讲平面向量的应用时能举一些力和速度合成的例子,而物理教师又能在讲力和速度的合成问题时讲一讲向量的解法,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无疑将得到提高.下面的几道题及其解法可供各位数学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构图例 1 O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 ,动点P满足OP =OA λ AB|AB| AC|AC|,λ∈ [0 , ∞ )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分析 :此题用构图法解答最为神速 ,根据题意可构图如右 :其中AD =AB|AB| AC|AC|,根据三角形加法法则 ,可迅速判断 .答案是B .例 2 棱长为a的正方形体中 ,连结相邻面的中心 ,以这些线段为棱的八面体的体积为 (   ) .A .a33  B .a34   C .a36   D .a312分析 :凭空想像是不行的 ,应迅速构出其图后 ,再寻找数量关系 ,该…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课程中已经初步接触到物理相关的现象与知识,但是这是学生从表象中感受物理的存在,并没有进入深入的物理规律的分析和探究,而初中物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知识与规律的收获,而是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的养成.因此,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最终促使学生智力水平得以提升.一、情境、问题导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有关求最值的问题,成为中考的热点.下面通过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探讨其解法.一、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例1(2013江苏无锡)已知点D与点A(8,0),B(0,6),C(a,-a)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CD长的最小值为.解析∵OA=8,OB=6,∴AB=10.(1)当CD是平行四边形的边时,CD=AB=10.  相似文献   

20.
物理图像能清晰、直观地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表达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结论,直观地呈现物理规律。图像分析法是一种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好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v-t图像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首先接触到的图像,v-t图像不仅包含与时间、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相关的信息,而且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清晰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因此理解和掌握好v-t图像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后期的学习非常重要。本文以v-t图像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图像法在中学物理学习中的三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