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艺术教育对高校教师解放和发展感性的作用1.艺术教育能解放高校教师的感性。长期以来,高校教师由于受本身职业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其感性一直处于理性的压抑之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要做的,正是将高校教师的感性从这种理性的长期压制下解放出来,赋予其感知的敏感和激情。正如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的那样:“我们听完一段美的音乐,感觉就活跃起来;我们读完一首美的诗,想象力就恢复了生气;我们看完一座美的雕像或建筑,知性就苏醒过来。”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也曾指出:“当美激动我…  相似文献   

2.
审美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达到人在实践中的全面自由发展。也就是说,人通过这种发展达到三个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自然与人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是人类在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中的最高理想。   艺术代表的是最丰富的感性领域,最能发掘人的感性潜能。透过艺术的形式,使人的情感纳入理性的调节和升华。所以,艺术教育能使感性和理性得到统一。艺术离不开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教育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要,同时,在艺术活动中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一方面,透过艺术…  相似文献   

3.
李琳 《文教资料》2010,(20):115-116
审美教育最基本最深刻意义是感性教育。倡导审美教育是力图在理性占主导的文化教育中解放和发展人的感性,以达到感性和理性协调。在此前提下,人才能成为既充满活力又有自主性的理性化的感性生命,成就和谐完整的生命实体。  相似文献   

4.
压抑的理性与审美的感性在马尔库塞的心目中,突出艺术的革命作用,强调美学的解放功能,是西方最进步的思想传统,而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就是这方面的范例,因为康德在这本书中经典性地论述了艺术的革命作用、美学的解放功能。他说:“对康德来说,这个美的方面乃是感觉...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它的最高层次,趣味教育是它的第二层次,感性教育是它的最基本层次。从根本上说,美育就是人对感性地显现着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和发扬。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诸育相比,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它既反对感性、直觉的泛滥,也反对理性的极度扩张,寻求的是感性与理性在不断提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而数学与艺术的关系尤为密切,二者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成就彼此.针对我国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匮乏的情况,本文拟就加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必要性和教育措施微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贾枫 《教育与职业》2006,(33):152-153
艺术设计是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从实际出发构架课程体系,是艺术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艺术设计是感性的、情感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应围绕这个重心展开。在艺术设计的世界里,感性地把握应该比理性地评价更有价值。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创一个艺术设计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钢琴弹奏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因而离不开对音乐作品文化背景、风格特征、曲式结构及具体细节做全面的理性分析,对于弹奏钢琴作品来说是思维在前,感觉在后;理性在前,感性在后,是以心理性认识为基础的感觉活动,是由感性与理性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指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施教手段,兼以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熏陶,使受教育者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感性教育。其本义是与理性教育相补充,对受教者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能力进行培育,使其形成理性与感性、肉体与精神平衡协调的完美人格。这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活生生的处于社会实践中的公民而言,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更体现为一种生命本体的终极性价值,即不仅使受教育者与对象世界之间建立和谐完美的关系,而且使自身的内在世界和谐有序,美丽高贵。它有着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不可具备的功能。我们认为,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理所当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那种将美育视为德育或智育的一种手段或途径的美育“从属论”观点,无视美育的独立价值,不仅抛弃了康德、席勒等人的美育理论的科学精髓,而且更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当今知识理性至上,科学教育成压倒之势,学生的个体感性日渐萎缩的学校教育中,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尤其值得防范。我国教育部自改革开放以来多次下发指令,  相似文献   

10.
艺术学校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感性思维要远远超过他们的理性思维。因此,必须实施美育,使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美育必须融入艺术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科研断想     
人天生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教育是把理性科学、合理地掺和进感性的行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才使我们人具有了崇高的志向,创造的激情,温暖的爱心,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它的最高层次,趣味教育是它的第二层次,感性教育是它的最基本层次。从根末上说,美育就是人对感性地显现着的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和发扬。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诸育相比,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它既反对感性、直觉的泛滥,也反对理性的极度扩张,寻求的是感性与理性在不断提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美育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是一种偏重于感性的教育,它弥补了理性教育的局限性,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独特的功效;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美育引导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愉快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快乐,从而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审美能力是一种创造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技术的统一。教育科研课题设计是从“技术”的视角看课题,其“成品”是研究方案,其指向是问题的解决。在一些课题设计中存在着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理论较多,“技术含量”不足;泛泛而“研”,聚焦不够;引用较多,少有自己;标新立异,有失严谨的现象。要根据课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充实课题设计的技术含量,尝试换位思考,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相似文献   

15.
<正>书如其人。书法既育人也养人。书法教育,让学生学书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书法。人的一生,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都需要培养一种文理精神。没有理性,决策时容易头脑发热;没有感性,做事就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因此,教育要把理性思考和感性顿悟结合起来。理性从哪里来?科学教育。感性从哪里来?艺术教育。而书法的独特在于,它是一门艺术,同时又内含许多辩证的科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是指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施教手段,兼以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熏陶,使受教育者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感性教育。其本义是与理性教育相补充,对受教者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能力进行培育,使其形成理性与感性、肉体与精神平衡协调的完美人格。这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活生生的  相似文献   

17.
艺术学校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感性思维要远远超过他们的理性思维,因此,必须实施美育,使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美育必须融入艺术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感性教学是与理性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极力追求高考成绩的教育方式下,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理性教学,而这一理性教学已经凸显出一定的教学弊端。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所以感性教学也应受到重视,应成为当前可以改善高中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探讨古诗词课堂上感性教学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反思与分析阐释艺术理性精神对于艺术活动中的各个层面的规约及培养。艺术理性指导下的艺术将会成为一种生产力,它使得艺术理性将发挥其再异化功能,重塑人类生活境遇,发展并培育健康、自由的新感性、新理性,塑造完美的新质主体。  相似文献   

20.
教师摆脱自我意识与外在制度的束缚,获得全方位解放,是当前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工具理性影响下,教师教育成为了培养工具人的程序性活动,阻碍了教师的解放。“交往理性”丰富了古希腊以来“解放”的理念,为教师的解放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上,当前教师教育活动要实现解放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基于交往的学习共同体、创设理想言语情景、树立对话性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