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方式提出了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及前象征文化三种文化传递模式。透过这三种文化的内涵来审视儿童生活实质是对儿童与成人关系的审视,后象征文化仍主导着儿童当下的生活,互象征文化则是儿童保有自身文化和生活特征的基础,而后象征文化则提醒成人反思儿童当下的生活,理解和解放儿童,从而促进儿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象征人类学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体系加以探讨,主张人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探索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也不是揭示文化和社会的功能结构,而是对文化意义的探索和解释。该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认为,象征仪式实际上是服务于社会现实秩序和道德秩序的一种构建,仪式意义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所赋予的;特纳提出象征符号不仅是意义的载体,而且直接参与或促成社会行动;格尔兹把文化看成由人定义和操作的符号体系,倡导从象征体系来解释人类行为。尽管在象征人类学内部有着上述不尽相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取向,但在研究宗旨、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方面有着作为一个学派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象征研究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的象征符号。了解这些象征符号,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象征体系的探讨,本文主要以一些常见的象征符号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象征体系分为两个层次来逐一阐述,以便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象征。  相似文献   

4.
象征研究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的象征符号。了解这些象征符号,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象征体系的探讨,本文主要以一些常见的象征符号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象征体系分为两个层次来逐一阐述,以便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象征。  相似文献   

5.
郑鑫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6):92-93,132
象征作为图形设计的重要表达方式,遍布世界文化发展史,在设计艺术中更是随处可见。纵观艺术设计发展史,在创意设计时经常使用的象征类型主要包括文字和图案象征、色彩象征、材料象征以及形体象征等。  相似文献   

6.
apple的源流及词汇变迁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变迁。apple具有褒贬两种语义色彩和多重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折射了人类的生活经验、文化传统和思维形态。apple的象征意象具有任意性、国别性、隐喻性和心智性特点。任意性特点揭示了语言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规律,国别性特点表明语言的演进受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制约,隐喻性特点指出了象征和隐喻生发和建构的“相似性”,心智性特点体现了人类象征意象活动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7.
教师象征文化是符号的世界,它通过"暗示"、意指的方式推动着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象征文化的生成以教师两个身体世界——生理身体与文化身体的分离为基础,教育话语的注入和权力的隐形编排是其关节点。教师象征文化的运作由编码与解码两个环节构成,物理性教育生活空间配置、教师身体的定位与空间重置、教育仪式的借用、教师身体的装裱是变革教师象征文化的常用策略与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化独具特色,具体的表现在了其五大文化象征上。研究每个文化象征所体现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无数图像象征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汇集而成,在发展过程中,既有上下相连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现代设计中的图像象征,不仅具有传统文化和社会性特征,还在继承中拓展了图像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10.
红赤系色彩是唐宋志怪文学中刻画精怪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化象征源于火焰的红赤系色彩与鲜血的文化意象相叠加,衍生出两元文化象征:一方面红赤色成为唐宋精怪世界中位高而权重、辟邪与降福的威灵象征;另一方面红赤色在唐宋精怪世界中也具有灾异与不祥、邪祟与厄运的恶力象征。这种两元文化象征属性,使红赤色精怪成为唐宋志怪文学中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相对增强,哈尼族平日着装日趋汉化,但在本民族重大的节日,他们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穿着。对哈尼族老、中、青、少的十月年服饰进行田野调查和描述,为研究哈尼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内涵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仪式是民族村寨文化构建的核心组成部分。论文以中越金平县太平村哈尼族的调查为基础,从仪式与村寨时空、仪式与宗教信仰、仪式与生态文化几个方面,阐述了仪式对于哈尼族村寨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当前村寨文化发展中存在偏离本民族文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梯田农耕与哈尼族饮食文化——以哈尼山寨箐口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主要从事梯田农耕,其饮食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从哈尼山寨箐口村的调查可以看出,哈尼族的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食,以梯田农耕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副食和饮料为辅,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4.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体民族 ,各少数民族历来重视对汉族文化的吸纳。哈尼族吸纳汉民族文化大致经历了从朦胧到明朗、无意识到有意识、个别到群体逐渐普及、循序深化的过程。其间既有哈尼族的主动吸纳 ,又有汉文化自身的辐射和渗透 ,二者相得益彰 ,推动了哈尼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文化因素,这些和谐文化因素贯穿于哈尼族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哈尼族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具有积极作用的价值观念,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吸取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和研究,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族,其文化独特且富有韵味。随着哈尼梯田申遗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积极对外宣传哈尼族文化也迫不可待。本文尝试对哈尼族经典古歌《神之歌》的第一章《烟本霍本》第一节进行了日语翻译及赏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哈尼阿卡人分布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它是跨境民族。其中分布在中泰两个国家的哈尼阿卡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主流文化的渗透,各自都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文化差异。本文从生活习惯、意识形态、语言使用、取名特点、寨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比较研究,分析其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对促进两国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在传统和现代巧妙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款式、色彩、纹样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带来了灵感。本文通过探析哈尼族服饰常用图案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深入了解哈尼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民族元素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为现代服装设计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文化,从民族丧葬习俗中可以探视出其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这既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其成员的日常行为方式。哈尼族丧葬习俗具有重视祭送死者亡灵回归祖先故地、凶死与善终的严格区分、浓厚的迷信色彩、普遍盛行"哭丧"、重杀牲祭灵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制约着哈尼族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关键在于哈尼族人才队伍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问题是:人才队伍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干部政策,严格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逐步将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努力提高哈尼族现有人才队伍的质量,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从基础教育抓起,提高哈尼族人口整体素质,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