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当前,“整合”已成为我国与“WTO”接轨后许多行业频频使用的词汇,新闻界为应对国际传媒竞争提出的“整合传媒”,更使传媒的变革引人关注。 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国外传媒巨头加快了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的步伐,中国电视节目的“全球定制”时代正在逼近。国内,跨媒本、跨行业、跨地域的竞争构成的生存压力,迫使传煤走向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经是一个喜欢谈论“标高”的民族。近年来,在许多领域却又此起彼伏地听到一阵阵守住“底线”的疾呼。“底线”的一再下滑显然比“标高”的缺失更令人忧心忡忡。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新闻事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但由于新闻法制等建设的相对滞后,传媒扩容中从业人员素质的下降,传媒对人们的戕害事件层出不穷,传播活动的逐利失范有目共睹,传媒的道德问题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3.
童杰  钱勇晨 《传媒》2016,(12):31-35
当下,传媒正在经历从“印刷速度”向“比特速度”的转变,本质是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革新.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报业集团,只有完成“换挡加速”才能更好地吟诵传媒人美好的篇章.笔者在研判社会经济及行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浙报传媒发展,对纸媒未来的传播逻辑和商业模式进行重构思考,并探讨在多元化平台建设的战略布局下探索传媒的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今传媒领域,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传媒格局已发生许多新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尤其是地市党报,其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选择。报业经济支柱——广告收入增长速度减慢,发行总量逐步萎缩,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报业遭遇的共同“寒流”。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邦”之学,经济问题也是日常生活面临的“选择”问题。在“资源有限、欲望无限”的现实世界里,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来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做最有效的配置。自从新闻传媒正式走向市场后,许多学者把经济学的研究和传媒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门学问——传媒经济学。根据罗伯特·皮卡德的定义,传媒经济学是”关于传媒经营人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观众、广告上以及社会对信息和娱乐的欲望和需求”。  相似文献   

6.
江凌 《新闻传播》2009,(9):6-12
在目前的新闻传媒教育中,培养“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守望者”“文明的推动者”已成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为此,新闻传媒教育正由单学科教育向多学科教育转变,从侧重技能训练向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转变.在加强知识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文理渗透:强化应用的教改思路指导下,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成为新时期传媒教育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新闻传媒教育指导思想是培养“体”“用”兼融的复合型人才。那么,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7.
郝雨 《新闻记者》2005,(11):20-22
一、“人”的精神与人的“精神” “人文精神”,在当下的话语环境中已经成了一个颇有些时髦的用语,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已被用得太多太滥了.甚至房产商卖房子、酒店开张,都大讲“发扬人文精神”。本以赚钱为目的的商家和“人文精神”攀亲.用“人文精神”装点自己的门面.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精神”的异化。然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传媒的人文精神,就是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种传媒的不断“改版”,许多传媒普遍出现了一种越来越“都市化”的倾向。“展示都市风景、反映都市生活、体现都市情调”,成了诸多传媒的重头戏。不但直接标明:“××都市报”的增多,而且非都市性传媒在版面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经把体育、绯闻和犯罪作为传媒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现在常说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等,这是一种并不确切的形容。传媒经济的本质是“影响力经济”,没有影响力,传媒就什么也不是了。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和科技大发展、我国社 会大转型的历史新时期,新闻传媒与其他领域一样,也不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第四媒体的挑战,卫星电视的普及、加入WTO等等。在此仅谈目前已十分迫切的“入世”、生活时尚类报刊、争夺青年人“眼球”的问题。 “入世”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指日可待,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一些大型媒介机构和高层媒介人士,预料到“入世”将会对我国新闻传媒带来很大影响,故而对此非常关注。例如中央电视台集中力量,把研究“入世”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与对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逐步推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上海…  相似文献   

11.
2022年整体外部环境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增速下滑、传媒经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人口和用户红利衰竭等,给传媒经营带来诸多挑战。不确定时代下,虽然广告、游戏市场等传媒业市场呈现暂时性的寒意,但传媒业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方式以寻求破冰之道,包括地市级媒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互联网企业实施“数实融合”和出海战略,以及积极向文化数字化、元宇宙等新兴市场进军,未来传媒市场有望回暖。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睛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首先剖析了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详细论述了传媒经济与系统经济之间的关系,特别从资源位的角度论述了传播过程的机制和系统特点。本文认为,在系统经济条件下,传媒是经济系统的构造性元素。由于传媒产业不遵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应用传统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传媒经济是没有出路的,系统经济学为传媒经济学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方法,传媒经济大大丰富了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文最后论述了“大媒体”(TMT)的概念,即高技术、媒体与通信三者的交叉融合。正是由于TMT的出现,“去中心化”将是信息传播的未来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试析影响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传媒经济在我国持续升温,如湖南卫视旗下的“电广传媒”以及北京的“歌华有线”已公开上市融资,为传媒产业发展拉开了“资本营运”的序幕,不仅如此,企业投资传媒似乎也正在成为当前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毋庸置疑,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业改革的必然产物,对壮大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传媒产业在经济、技术、政策等外力的共同推动下,进入了产业融合和体制改革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内,传媒产业的格局和发展走向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呈现出传媒产业内时政类部分的“二元融合”发展新模式和非时政类传媒产业的“发散扩张”发展新模式.我国传媒产业转型期发展新模式的未来走向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潘咏 《新闻前哨》2004,(7):64-65
中国已先后批准组建了数十家传媒集团,这些传媒集团在加强产业功能、提高综合实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扩大经营范围等方面,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传媒市场还初步形成了一批相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主流强势媒体。但毋庸讳言.在传媒集团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将对有关  相似文献   

17.
毋庸讳言,报刊传媒发展已走进事实上的艰难时期。在这样的情势下,发掘报刊传媒的价值链,促进其勃发衍生力,已成为报刊传媒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正视报刊传媒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冷凇 《声屏世界》2006,(8):61-63
传媒通识教育西方传媒院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这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非职业化目标上,体现在非专业课程及其教学的方方面面。英国的传媒院校在一些课程设置上与时代紧密结合:如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盛行拟定了“媒体与危机意识的传播”课程;针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政策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针对“欲望城市”“老友记”等情景肥皂剧引领流行文化的现象制订了“肥皂剧中的女权主义”教学计划;针对技术发展对传媒领域的巨大影响开设了“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在传媒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焦点在中国的专业课程设…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传媒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视传媒具有“二重属性”,我国电视传媒改革需要兼顾政治与经济双重目标,不同经济体制环境下的电视传媒改革模式中相关主体的经济关系存在显著差异,我国电视传媒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电视传媒的监管和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