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历来把"山珍海味"视为美食中的极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都向往着吃点儿那些传说中的山珍海味。在传统的文化习俗中,山珍海味自然少不了"鲍鱼"、"鱼翅"、"燕窝"、"海参"这些,它们以高昂的价格被人们视为饮食中的稀罕品。不过,它们价格这么高,营养价值究竟如何呢?是否与其高昂的价格相匹配呢?  相似文献   

2.
人们历来把“山珍海味”视为美食中的极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都向往着吃点那些传说中的山珍海味。在传统的文化习俗中,山珍海味自然少不了“鲍鱼”“鱼翅”“燕窝”“海参”。它们以高昂的价格被人们视为饮食中的稀罕品。不过,它们价格这么高,营养价值究竟如何呢?是否跟其高昂的价格相匹配呢?  相似文献   

3.
"fan"与"fans"的汉语音译各有两种写法:"粉""饭"与"粉丝""饭丝"。这四个英源外来词义位基义相近,可视为同义词。它们在使用频率以及陪义、义域等方面已日渐分化而呈竞争态势,其语用博弈结果为:在使用频率上,"粉丝""粉""饭""饭丝";在义域上,"粉"广而"饭"窄;在情态陪义上,"粉"为中性词而"饭"趋于贬义。它们的使用情况与国人对"粉(丝)、饭(丝)"的认知模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其人既有"玉性"也有"石性",而且他的"石性"和"玉性""是合而为一的",是互为映照补充的,它们不是对立关系。其"玉性"和"石性"中的主要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品质。不过,不管是"玉性"也好,还是"石性"也罢,它们都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作品中似就被隐喻成了贾宝玉性格中的缺点。但这些不足和缺点仅仅只是贾宝玉性格中极少的、次要的因素,不能把它们视为贾宝玉性格中的所谓的或"玉性"或"石性"本身。否则,视贾宝玉与石头与神瑛与通灵玉"四位一体",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人教版教材《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中涉及此关系的知识点有两目,即"供求影响价格"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材中的表述较为简单,但实  相似文献   

6.
各家历来对《论语》中"其或继周者"的"其或"说解不一,有人将"其或"视为两个单位;而有人将"其或"视为一个单位。周代至春秋时期的传世文献,发现共有12处"其""或(或者)"连用的例句,其他11例"其""或(或者)"连用均可视为两个单位,同时期的《论语》中的"其或"也不例外,其中"其"是表推测的语气词,"或"为动词"有"。  相似文献   

7.
"之""其""以""而"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几个虚词,它们的意义颇多,用法灵活,教材又没有系统讲解,故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我把它们在初中文言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汉语让步句中的关联副词"也""都""还"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的共现规律,并通过对语料的实证调查考察它们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发现,这三个关联副词在让步句中的共现顺序为"也都还";左侧辖域广的副词往往包含右侧副词的语义;它们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并不同时出现,"单用"数量多于"叠用"数量。  相似文献   

9.
赣南客家方言的"全""认""一"能表示程度深义,意思是"很""非常""特别""最"。它们能接形容词、非动作动词。"全""一"由它们的全称量化义语法化而来,它们含有复数、加合义。"认"是由"认真"词汇化而来。"全"表深程度具有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词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日语中的"心""気""胸""腹"四个词在一定的语境下都具有和汉语"心"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但是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和汉语的"心"完全对应。本文立足词义民族性的对比,分析汉语"心"和日语"心""気""胸""腹"的对应关系和四词之间意义表述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介词"向""向着"是一对表方向的同义介词。本文主要考察"向""向着"在句法语义上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替换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按""照""依"在"介词+人称代词+看/说""介词+人称代词+这么看/说""介词+(理)+看/说"等三个格式中的使用进行了语料考察与分析,发现:这三个介词在这些格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它们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照""按""依"进入这些格式和短语有着由高到低的自由度;"看"和"说"在这些格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这三个介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火""花枪""风雪"等意象词语的探究,有助于丰富小说的主要人物性格,探析它们在本篇小说中的作用,突显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晚唐五代至宋时期的八种口语化程度比较高的文献,对"他人""旁人""别人"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并结合它们在上古、中古时期及现代汉语方言中的用法,考察了它们在近代汉语初期的替换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0-17
唐君毅意义世界中的"人"具有独立的"道德人格","心灵""生命""存在"三个概念结合起来,共同揭示了人的真实本质和内涵是在永恒的现实经验历程中得以实现的。这成就了人的意义性生存方式,并在意义世界中,"心灵""生命""存在"获得了实在的内涵,可以被人们完整地理解或把握。唐君毅认为,"心灵""生命""存在"三者不能被"悬空孤提",否则人们将难免陷于意义的"无明"之中。  相似文献   

16.
《国语》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春秋时的独特意义。《国语》中的"道"概念从"天道"到"人道",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的解释开始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德"概念从无"心"到有"心",开始注重人的内在品格修养以及人自身能力的开发,反映了春秋时期德内涵的一次重要转换。《国语》中的"道""德"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关注人的内在品德及主观能动性。"道""德"强调的都是人对自身品格的修养与完善和对生活的思考,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兀秃"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与书证不对应,作为连绵词,在文献中有"乌涂""、温暾""、温吞"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考证它们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发现它们实质是一组同源异形词".温暾"为本源词;"兀秃"应解释为"(未烧开的液体)不冷不热,(人性格上)不爽利,不干脆".  相似文献   

18.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上古时地音变的影响。它们都是"兮"的变体,而"兮"又是"呵"的变体。以上古语音标准衡量,它们的声音有较大差异,原因是,上古口头语言的实际语音变化,比后人从传世文献即书面语言中得知的要复杂,汉字表意性具有的跨越时空的优势,在记载语气词时得不到像记载实词那样的体现,语气词不具备实词那样的意义,以其在口语中的实际语音为形式,与记录它们的汉字的关系不如实词紧密,所以上古诗歌记录语气词的字形容易随语气词语音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琦君散文被视为台湾"闺秀文学"的代表,体现了"闺秀派"文学的艺术特点。琦君散文中穿插运用"口语式的絮语""书卷式的诗语""动态化的叙述语",文风朴实,语言疏淡清朗。  相似文献   

20.
苏岺 《高中生》2012,(34):1
做大事的人必定没有琐碎。琐碎的心境、琐碎的事,会扼杀掉人最优质的天分。很多人觉得,掌握资讯,可以让自己做事更方便。但不少人错误地理解了"资讯"二字的含义,把它同"小道消息""他人隐私"画上等号。中国人离不开饭局,饭局上离不开"小道消息"。吃的是山珍海味,品的却是家长里短。一个人的讲话,若总是不离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