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非常丰富,这也带动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文化间性成为不同文化融合共生的依据.从文化视角看,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但在技术推动所形成的文化融合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又逐步实现了融合与共生.以文化间性为基础,探讨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传媒与文化产业的联动问题,彰显了文化多元相融的理念,颇具时代价值.由朱杰、卢毅刚所著的《情境与范式: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媒体互动的文化间性研究》一书,从文化间性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文化产业等相关问题,以及在"互联网+"的技术驱动下在地化的传媒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歌与 《兰台内外》2020,(12):10-11
不同民族在发展进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既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又丰富了世界文化体系内容。从生态多样性视角出发,少数民族档案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民族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少数民族档案精神内核,发挥民族档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脸谱,也是一个民族最本质、最核心的所在。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聚合在一起,才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4.
舍日布 《大观周刊》2012,(51):48-48
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的各民族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具有了经济价值的增值性,成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资源,并具备了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资本的潜质。本文从差异性消费入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杜韵红 《文化遗产》2015,(2):148-156,162,163
南方丝绸之路是本土文化与多种外来文化碰撞融合,和谐共生,催生出全新的和而不同的复合文化。千百年来,南方丝绸之路一直贯穿着西南民族居住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赶马人、商人和外国使臣要横跨不同区域,接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族群,各种文化的碰撞不仅异常激烈,而且包容和谐,形成了彩云之南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现象。从南方丝路沿线文化的变迁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其文化形态如何变化,而其文化内核始终不变,因此成为丝路文化精神。全球化趋势一方面加速了文化上的互动交往,另一方面刺激着文化的民族自觉。探索丝路文化的有序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当代文化的应尽职责,当前最迫切的保护措施是加强丝路文化的调查、研究和评估,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这个多民族地区,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特点,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史背景。有的民族在文学创作上拥有很高的成就。所以,民族间的优秀文化需要交流,而文化的交流需要媒介,需要适合的信息载体来交流展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文字来表现,而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元素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标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象征和标签,出现在不同民族影视作品中的民族元素文化符号不仅是源自艺术追求的需要,而且还因为其携带的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和所表达的民族审美观念,给民族影视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素材组合,它对于提升整个影视作品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不断互相接触、交流、融会,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发展了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字书籍印刷出版方面,各民族的互动有生动的反映。由于汉族文化的先进和强势地位,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更为突出。一、中国汉字对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制并使用了本民族文字,这不仅在民族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相似文献   

11.
赵婷婷 《新闻世界》2011,(10):44-45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大众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然而少数民族文化在语言方面的特殊性,使其传播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什么样的传播理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两种不同理念,研究认为,民族文化传播应该采取"两个阶段,两步走"的传播路径:短期内,采取大众化、通俗化的传播方式,使民族文化最大范围的传播;长期的传播方式应该是回归文化本身,传播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尽可能传播原生态民族文化,让大众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朱振华 《新闻传播》2022,(11):113-115
民族文化是我国的精神财富。我国有众多民族,各民族文化有相似有不同,同时经过几千年来的多次演变,每个民族文化都各显特色,在新时代背景下,若想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做好宣传、学习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各民族文化传播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为了方便带动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以自媒体视域下对民族文化的产业发展进行探究,通过发掘其意义与发展现状分析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新思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节日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是传统文化的亮点,正如谚语中所说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民俗学、人类学、美学以及文化学研究中,传统节日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和集中表达,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习俗,对民族文化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从人类道德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传统节日所蕴含和承载的伦理意义异常丰富,具有强化民族记忆、对民族共同体成员实现道德濡化的积极功能,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最应理解和传承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伴随着现代影视媒体、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一体化对世界各国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冲击,并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工业文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我国以加入WTO为标志,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必然加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双向交融,这也是现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民族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艳婧 《东南传播》2017,(12):51-54
民族文化的传播是保证一个民族连续性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彼此适应和创新增殖的必要条件。内蒙古地区的媒体应该在传播本地区民族文化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作用,不仅要进一步扮演好信息传递者和解读者的角色,不断提升民族文化信息传播的准确度和专业度,还要在政府、公众、民族文化类社会组织之间搭建起及时有效的沟通桥梁,在把握不同社会主体民族文化信息获取和释放需求差异的基础上,联合社会各方力量不断促进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任何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符号,而节日文化则是各国民族文化中的代表性、标志性符号。中国也好,外国也罢,不同的节日都是其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情结和民族伦理的一个浓缩。中国的节日文化丰富而悠久,一个个传统节日首先是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体系体现出文本意义表述的不同方式。本文从句式结构、篇章结构、修辞意象、风土人情和背景知识的不同视角阐述了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的个性化文化编码与解读方式。主体间性和文化融合有助于消除各种文化差异对文本意义可能产生的误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锡伯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多次民族迁徙,与不同族群进行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本专题收录三篇文章,涉及锡伯族民间文学、民间信仰、民族节日等方面,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关注到了锡伯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建构问题,也集中讨论了锡伯族文化建构与历史记忆的互动问题。清代中期的民族西迁,形成了锡伯族东西(辽宁与新疆)分散聚居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日益繁荣使得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互浸入让外来语的出现越来越显著,外来语现在已经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英汉外来语在彼此的文化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外来语就像是一面折射相异文化和时代生活的镜子,丰富了中西方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内涵,促进了不同民族及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侯巍  韩小斌 《大观周刊》2013,(10):151-151
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认同感等原因,很多地域背景与民族文化不同的大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各异,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也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与误解,如何才能让不同地域背景及文化理念不同的大学生和平相处,共同进步,加强思想上的融合,情感上的交流,从而达到大学中真正的“百家争鸣”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