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文昭 《收藏》2012,(4):122-127
黄笃,中国当代艺术著名策展人,多次参与策划国际大型艺术双年展,并曾策划中国当代雕塑家隋建国、展望、向京、张华等人的展览,同时将西方艺术推向中国。不久前,他策划了著名意大利"贫穷艺术"大师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的全新个展。而在东西方雕塑艺术的碰撞中,中国当代雕塑的种种问题也浮现出来,让我们走近黄笃,听听他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杜曦云 《收藏》2013,(10):168-169
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程度取决于社会的富裕程度,只有当消费者的收入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才可能去消费艺术品。而且,消费者还需具有文化、艺术消费需求。从艺术品生产者的角度来看,艺术品如果想成功销售出去,消费者能否接受价格,以及能否在艺术方向、趣味上接受艺术品,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艺术方向,决定了艺术品的流向。"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含混的。目前出现的冠以"中国当代艺术"之名的艺术品,艺术方向也是非常多元的。从艺术市场的角度看,这些不同方向的艺术品所面对的消费者也各有不同。"当代艺术"是源发于西方的,西方当代艺术史的逻辑演进很清晰:现代主义在解构了以"再现客观表象"为基点  相似文献   

3.
王晶 《收藏》2012,(24):98-105
"去女性"是近年来在中国女性艺术领域提的最多的一个话题。目前女性艺术在中国不再是西方式的拿来主义,它既女性,又东方,极具本土色彩;它是温和的、富有魅力的、非对抗的、理想主义的,有别于西方的女性主义艺术。那么,中国女性艺术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4.
牟晓林 《收藏》2012,(5):52-58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来,除仿古外,并模仿西洋瓷之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之人物等,此系以前所未有者。"瓷绘西洋人物图像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有助于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国内了解西方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等各方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2,(6):74-75
2012年2月23日,2012中国艺术市场发展战略峰会暨国际"艺术与金融"交流研讨会在北京歌华大厦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促进中国与西方在"艺术与金融"议题上的交流,探讨中西方建立长期、多层次、多元化的对话机制。本次峰会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英国议会跨党派小组、中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卢森堡德勤艺术金融。与会嘉宾包括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13):166
2013年5月26日,为期两天的"艺术市场·北京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圆满落幕。该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文化研究院承办,政府机构及活跃在艺术市场一线的国内外艺术市场界、学术界、教育界的几十位精英莅临大会,并就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高等院校相关艺术教育问题展开讨论。"中西方艺术市场比较""艺术品拍卖市场报告""艺术市场研究""艺术金融资产市场""艺术资产交易管理及法  相似文献   

7.
周文昭 《收藏》2011,(10):I0068-I0073
与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欧美现代玻璃艺术相比,中国玻璃艺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收藏爱好者还远未形成规模。在熟悉玻璃艺术真实状态的人看来,中国玻璃艺术正在经历中国当代艺术走过的道路——最优秀的中国玻璃艺术不仅被低估,而且也正在被西方买家低价买走。  相似文献   

8.
徐晓玲 《收藏》2012,(2):14-16
本·杰森,欧洲艺术博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本·杰森东方艺术馆馆长。一位对中国文化痴迷的长者,从事中国古董交易20余年,于1996年在伦敦成立本·杰森东方艺术馆,专门从事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经营业务。该馆的艺术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较早朝代的古董,如汉唐时期的瓷器、雕塑,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宋代的佛像、瓷器、陶器等;另一类是近代明清时期的艺术品,如瓷器、金属器皿、玉器、象牙、漆器、玻璃器等。在2011年11月6日至19日举办的"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本·杰森斯东方艺术馆携象牙浮雕罗汉、八罗汉玉插屏、松鹤纹竹笔筒等"文房四宝"主题作品亮相,引起了东西方藏家的广泛关注,亦是在此期间,记者有幸与本·杰森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艺术品、中国艺术市场、东西方文化艺术以及Tefaf与中国的对话。本·杰森斯东方艺术馆,伦敦哲麦街91C(91C Jermyn Street London SW1Y 6JB United Kingdom),+4420.7976.1888,www.benjanssens.com  相似文献   

9.
周怡静 《收藏》2006,(4):129-131
2005年对中国油画而言,肯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油画市场真正构建和巩固了属于自己的营盘,不再因她是西方舶来艺术品种而羞答答地和中国其他土生土长的艺术门类掺和在一起,而是作为已经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本体艺术,显示出更加强劲的扩展势头。  相似文献   

10.
杨茜 《收藏》2012,(14):62-63
2012年6月12日,ATG编辑伊万·马奎斯顿在奥林匹亚夏季国际艺术与古董展上主持了"西方应该如何适应中国与亚洲艺术市场需求"的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到了宝龙拍卖行副董事长、亚洲艺术全球主管科林·史逸夫,爱德华兹·维尔德曼公司IP专业律师本·古吉尔,亚洲艺术博览会香港理事、当代艺术美术学会负责人黑国强和  相似文献   

11.
封面人物     
《收藏》2012,(2):4
本·杰森(Ben Jassens)欧洲艺术博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本·杰森东方艺术馆馆长。一位对中国文化痴迷的长者,从事中国古董交易20余年,于1996年在伦敦成立本·杰森东方艺术馆,专门从事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经营业务。在2011年11月6日至19日举办的"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本·杰森东方艺术馆携象牙浮雕罗汉、八罗汉玉插屏、松鹤纹竹笔筒等文房四宝主题作品亮相,引起了东西方藏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张彧 《收藏》2008,(10):54-58
潘玉良(1895~1977年)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画家,原名陈秀清,又名张玉良,江苏镇江人。她是我国第一代赴西欧学习绘画的画家之一,是中国油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坚持将西方油画融人中国艺术风貌,并在中国绘画中注入西方绘画技巧,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她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笔。在艺术品市场中女画家普遍缺席的情况下,潘玉良绘画所附有的市场价值却凸显出来,反映了她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郎绍君 《收藏》2008,(2):52-53
20世纪中国画史,是改革变异的历史、大力融合西方艺术的历史,也是与中国社会革命、社会改变密切相关的历史。20世纪的历史环境,能成就艺术家,也会使艺术家陷入困境。李可染无疑属于前者,而且是前者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冰雪文化艺术在中国北方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了中国北方冰雪文化艺术的资源地域性、珍稀独特性和开拓创新性特征,在剖析中国北方冰雪文化艺术存在价值的基础上,从紧密结合地域民族文化,融入冰雪体育艺术教育和冰雪旅游活动,贯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冰雪文化艺术交流渠道,举办北京冬奥会等大型冰雪赛事展示中国冰雪文化艺术等方面,弘扬、传承、宣传与推广我国冰雪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5.
张凯 《收藏》2011,(7):58-60
林风眠(1900~1991年)的艺术生涯,演绎了东方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特别是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进程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给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提供了现实的例证,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张少华  张民芳 《收藏》2012,(14):24-31
栗宪庭,艺术批评家、艺术理论家,百度上有关他的搜索结果超过十万个,百科名片中是大篇幅的关于他的个人简介。大事年表等等。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变化,开创性地策划了诸多重量级的代表着重要艺术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对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一个坐标,被公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最大的"腕"。2012年6月21日,西安初夏明媚的午后,曲江一处古雅的院落,水声鸟鸣中,在挂满嫣红梅李的果树下,栗宪庭侃侃而谈,态度是那样率真、谦和,话题围绕中国当代艺术,又超越中国当代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17.
季英伦 《收藏》2012,(18):18-23
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的第三大城市,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瓦伦西亚有深厚的人文艺术环境,全区有200多个博物馆,其中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瓦伦西亚美术馆、喀斯特笠翁美术馆、阿里坎特省考古博物馆、格拉维纳美术馆等享誉世界。在近代西方美术史上,西班牙具有重要的地位,毕加索、米罗、达利被称为西班牙当代艺术的三架马车,而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IVAM)是西班牙  相似文献   

18.
沈浩注 《收藏》2012,(3):52-56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来,除仿古外,并模仿西洋瓷之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之人物等,此系以前所未有者。"瓷绘西洋人物图像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有助于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王晶 《收藏》2012,(24):92-93
她们是一个群体,在堪比江湖的中国艺术圈奋斗着;她们有着不同于过去,也不同于男性的艺术视角,对女性身体、经历、情感和人生有着更加深刻、更加敏感的认识。同时,她们对性别的认识并不局限于身体,更不愿意被"女性"一词所限制;她们更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的暴力和直白,她们属于东方……那么,在男性话语权强大的艺术江湖中,她们面临怎样的生存境遇?在艺术的道路上,她们又有怎样的思考?让我们跟随本刊,一起走近女性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谢继胜 《收藏》2010,(1):18-20
对于西藏艺术,西方艺术史学者很长时间都称其为“印藏艺术”或“印度尼泊尔·西藏艺术”,将其看作是印度、尼泊尔艺术的支流。事实上,从公元7世纪至20世纪,西藏艺术持续东渐.与汉地艺术的关系趋向紧密.形成了一种有可辨识特征的”汉藏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促进了汉藏艺术双向的发展,成为我国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