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充当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因诸多条件的逆转,尤其是诞生在拓荒时代的美国精神的弱化以及对公平与效率原则的背离,使美国经济渐呈疲惫下滑趋势,作家阿瑟·黑利由此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经济学释读的创作文本。  相似文献   

2.
效度问题是人类测量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从效度的概念与分类、效度的理论公式以及效度的评估方法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经典效度理论存在的弊端,然后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度理论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幽默与悲观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态度。然而,从马克‘吐温一生的创作思想过程来看,他在其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显示了这种不平衡的人生现。本文以他的三部中、长篇小说所展现的思想;简浅地分析了马克·吐温一生创作思想之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书法家,也是著名的书画艺术鉴赏家,他的画论在北宋的艺术理论中非常重要,也与其艺术创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从其与禅宗的关系出发,围绕“韵”、“幻”、“诗画一律”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身为“艺术多妻主义者”,余光中先生的艺术来源和风格是多样的,俯瞰人生的角度和层面也是多样的。但是,这种多样性并没有逃离中国情节,余先生始终被中国情节主导着,从头到尾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在孝子与浪子之间调整融合。其作品深处飘着冷雨、荡着乡愁、蕴藏着郁郁苦涩。他的诗歌与散文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内联:冷雨与乡愁。从这一角度开掘余先生作品的外化与内审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余先生作品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从汉语的“神”英语的“准”看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人的思维大有差异,反映在使用语言上也各有其特点与风格。特色缘于何处,风格怎样形成,追根究底,民族的语言与民族的思维是有着若隐若现的一致性的。本文从形合与意合、直线与曲线、科学性与艺术性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王元化把《文心》的“道”、“太极”、“道心”、“神理”等理解为魏晋玄学的“本无”——主宰宇宙变化的“绝对精神”,是神秘不可知的;而且认为该书对“圣人”之心的作用作了“荒诞的夸大”,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存在体与用的矛盾。本文通过文本验证:《文心》之道是可以认识的,不应等同于玄学神秘虚无的“本无”,而且全书贯穿朴素唯物论思想,其“枢纽”论与全书各部分是统一的,可见不存体与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引进不同于技术设备的引入,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理论的引进。要解决.如何看待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这个基本问题,需要我们全面、系统地去掌握它,从方法论的角度去把握其来龙去脉,而不能根据其表面的装饰、个别理论结论做出我们的判断。从实证科学的观点和要求看,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还远没有达到所谓“实证科学”的标准,因而其应用的一般性是值得深深怀疑的。此外,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也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借鉴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主要方面应是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而不应是其结论和某些政策措施本身。  相似文献   

9.
企业激励的成本与收益是并存的,企业将激励做到何种程度取决于其成本与收益的均衡,从经济学角度去分析企业激励的成本与收益,可以得出企业激励的绩效大小不在于是否采用了激励,或为激励员工而投入多少资本,或能获得多少收益等绝对指标,而在于企业采用激励所带来的收益与其成本的相对比率。  相似文献   

10.
追求合适: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同”与“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应该追求合适,合适的境界需要求同存异。变革中的“同”主要是指变革的理念、思想和精神实质的共同性,而变革中的“异”,则是指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差异性。不求其同唯求其异,就会迷失变革的精神,失落变革的意义,但唯求其同不求其异,则会迷失变革的根本,失落变革的实在。合适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应该是和谐的,和谐的本质是差异,变革中不仅要追求共同的理念和精神,而且要从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从调动全员积极性出发,尊重而不只是承认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存在于他1923年发表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的物化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继承前人尤其是马克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凝结而成。其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无不透视着一个伟大哲学家智慧的光芒。我们研究他的物化理论离不开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评价,特别是对其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给予适当的凸显,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怀特海被称为一代数学和哲学大师,他来源于实践的教育思想以及基于过程的教育哲学享誉全球,影响深远。怀特海把多年来在一线教育实践得来的点滴,加上哲学的思考和数学化的整理,从而形成了一套影响颇深的教育思想理论。本文从挖掘怀特海经典教育哲学思想入手,分别就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价值四个方面探讨其对成人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著名词人文廷式的词风绝非一个简单的“豪放“就可判定。从文氏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清词的演进以及文氏的生平遭际和词情的流动出发,认为其词的特征应概括为“郁勃楚艳“,它的丰富内涵体现在史的承载、情的沉郁、赋的纯熟老辣。  相似文献   

14.
宋亡前张炎唱的是爱情欢歌,宋亡后吟的是充满沧桑之慨与禾黍之悲的苦情离绪,词作情调的变化依稀可见词人那难以与人言说的深悲巨痛,于是,张炎的艳情词为传统情词注入了新的因素,赋予了情词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悼亡诗叙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悼亡诗史的背景下,阐述李商隐悼亡诗的独特价值。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个人气质与其悼亡诗有密切关系,而“生为死祭”的凭吊与生言死事的语言确实是人生哲学和处世姿态的体现。本文试就李商隐际遇、气质与他悼亡诗的关系,以及诗中深沉的身世之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历来主张按辩证法办事 ,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运用对立中把握统一的辩证法分析时代状况 ,领导改革开放 ,是有其理论依据、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的 ,是全面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顺应时代潮流并深刻反思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嘉莉妹妹》不同译介和研究视角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年来《嘉莉妹妹》在中国的译介和主要研究情况,分析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妹妹”现象和实质,揭示中国学者译介和研究它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在中国文坛上引起了一次震动,还引发我们对当下社会环境、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胡风与何其芳的新诗创作有不同倾向。走上理论道路之后,一个具有独立的理论品格,独创的理论个性,始终结合创作经验;一个染上明显的教条主义,常常“忘记”创作经验。而后者的某些独立思考却又同被批判的前者暗合暗通,两者又都真诚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其中隐有特定历史时代的深刻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东西是广西文坛一位颇具灵性的作家,其作品带有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大多数评论家关注东西,多是关注他作品中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独到的艺术创作手法。本文以他的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为范本,透过文本细读,探求作品中独到的叙述特色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0.
对许地山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其浪漫色彩宗教气息方面,其实许地山的小说集《缀网劳蛛》同时也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从文本的爱情婚姻模式入手,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女性美,从而揭示作家深刻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