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冷场”,是教师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就更加不愿意出现“冷场”。因为多年以来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出现“冷场”,哪怕仅有一次,就意味着这节课是不成功的。而在笔者看来,课堂的“冷场”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有的“冷场”是可以预料和设法排除的,有的“冷场”是防不胜防的。但不管是可以预料还是预料不及的“冷场”,我们都无须害怕和慌张,只要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机智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灵活应变地驾驭课堂,“冷场”不会成为成功课堂的“大敌”。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节物理课,课题是《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执教者是本校物理教研组组长梁玉老师。这节课表面看上去十分沉闷。课中,他设置了好几个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学生一下解答不出来,课堂上时而出现冷场。  相似文献   

3.
例1在稀盐酸中存在 H_2O、氯离子、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研究,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实验方案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例1在稀盐酸中存在 H2O、氯离子、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研究,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实验方案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曾有不少专家指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语文课是好的语文课。因此,有许多教师对专家这一倡导的理解误入“歧途”——“热闹”就是好。他们喜欢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热闹,害怕“冷场”.拒绝“冷场”。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一个生机勃勃、师生互动、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处一线的教师所渴求并为之奋斗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甚至会出现“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个师生互动、生机勃勃的课堂,是教师渴求并为之奋斗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课堂中会出现“冷场”——教师在上面“苦心经营”,学生却“硬不领情”。  相似文献   

8.
刚刚上完了一节有关"美食"的习作课,教室里还飘散着美味的香味,我所喜爱的美味"黄桥烧饼"还在讲台上,刚才教学的一些场景还萦绕在脑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所以我想以美食作为习作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尤梅 《生活教育》2011,(9):60-60
刚刚上完了一节有关"美食"的习作课,教室里还飘散着美味的香味,我所喜爱的美味"黄桥烧饼"还在讲台上,刚才教学的一些场景还萦绕在脑际。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冷场".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灵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笔者以为问题出在课前的备课上.我前后两次执教《自动人行道》,第一次也经历过课堂“冷场”,第二次上课前对备课设计作了改进,教学产生了好的效果课堂“冷场”与改进带给我两点启示,加深了我对备课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阅读理解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既需要讨论,也需要个体安静地品味思考。因此.阅读教学需要“绿色冷场”——静思默读。静思默读.是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疏朗。请看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一课的片段——  相似文献   

13.
一、片面走进"动感课堂"的误区留意观摹各种研究性学习课、各级优质课竞赛,不难发现,不少课堂正在步入片面求"动"的误区:凡运用CAI,则求图文并举、声像并茂、动感无限;凡诵读,则求书声琅琅、整齐宏亮;凡讨论探究,则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凡合作对话,则求热烈活跃、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14.
初中英语课堂发言“冷场”现象与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堂评价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英语课堂发言“冷场”现象不利于发展初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不利于教师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提高自我效能感。采取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讲究课堂评价艺术等策略可以有效改变课堂发言“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15.
侯新蕾 《教师博览》2022,(15):59-61
在教学中,课堂场域不仅是僵化的物理、物质边界,还是一种形态、心理、关系等的构型。在课堂场域中,会出现一种“冷场”现象。“冷场”现象具体表现为卡壳、冷清和拒绝等。深入研究“冷场”现象,我们会发现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不畅、情绪的影响和“线性”灌输是根本成因。善于提问、善于对话、善于调整是转变课堂“冷场”现象的基本策略。实践中,教师要将课堂“冷场”现象看作一种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积极思考和想象,助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学习,助推课堂“暖场”现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乡镇中学听了十几节课,有一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都设计了“小组讨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可一到讨论时,学生常常默默地低头看书,回答时千人一口,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很难出现愉悦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我们的课堂讨论为何“冷场”呢?这令人尴尬的沉默背后隐藏着什么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宗洁 《文学教育(上)》2010,(18):123-123
课堂的提问能唤醒学生的意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上述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的思维往往改变了方向,要么答非所问,偏离正题;  相似文献   

19.
课堂冷场,就是师生在教学对话过程中突然出现的衔接空白。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有几种常见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没有跟上变化,卡壳了;二是教师的教学预设与教学实际不吻合,出意外了,三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高深,难住学生了;四是教师的位置没有摆正,过于自我,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凡此种种,主要症结就在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区里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我和三个徒弟同台上课。我执教的是六年级《孔子游春》,但真的没想到,课刚开始,我就遇到了挑战--冷场。一个问题出来:“什么叫‘君子’?”半晌,没有一个人举手。这可是在我自己的学校--夫子庙小学上课啊!孔子塑像就矗立在操场,《论语》吟诵声常常在耳边回荡。等待,一只手,两只手,更多的学生,躲闪着我的眼睛,或是干脆摇头表示不知道……怎么办?必须慢下来!不能这样把教案走下去!我很清楚,那一刻,如果心中装着学生,就一定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要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学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