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记者要做到“六勤”.即腿勤、眼勤、耳勤、嘴勤、脑勤、笔勤。“六勤”是记者的基本功,但现在有些记者已经淡忘了。他们据文件写稿。凭电话找线索,坐着小车采访,大宾馆内写稿。因此,重温记者的“六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编辑,编辑,既要编,又要辑.而其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做案头文字工作.因此,不仅脑要勤,而且手也要勤.要心到、口到、手到."剪刀加浆糊",这是用脑,也是动手;修改、润色、删削、加工、整理,要心到,也要手到;做笔记,积累思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的记者、编辑,长期奔跑在基层一线,也就成了基层通讯员零距离接触的"老师",不仅要能自己写好稿件,又要帮助基层通讯员编好稿件。如何才能帮助通讯员把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使之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地方党报记者、编辑要对稿件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写作、细心修改及润色,提高稿件的宣传效果和质量水平。文章出彩方能夺目一个称职的地市级党报记者、编辑,不仅应该有对自己写的每一篇稿件严格  相似文献   

4.
一谈起记者,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记者应具备的“三勤”——口勤、腿勤、手勤。而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记者,光有这“三勤”还不够,还应具备“三心”,即细心、恒心、责任心。细心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类现象,生活、工作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记者可以写出许多好作品,而有的记者却碌碌无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者的新闻敏感性强。而决定新闻敏感性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记者细心与否。  相似文献   

5.
强化群众观点,身入更要心入基层是新闻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的第一主角.要增强稿件的可读性,必须强化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学会用群众视角反映时代主题,带着感情接地气.身入是心入的前提,心入是新闻工作的根本.一些媒体的编辑记者走基层只满足于身入,没有心入,仅仅把"走转改"当作一项运动、一项任务,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没有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没有加深与百姓的感情,没有认真总结鲜活的经验,没有深入思考解难题的法子,稿件仅仅把群众语言、一线场景当作报道的"靴"和"帽",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假.这样的身入就失去了意义,等于空走一遭.  相似文献   

6.
在写了《党报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就要有耳目》以后,还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党报的记者来说,要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经常采写优质稿件,通讯员也是不可缺少的助手、朋友和老师。早在抗日战争前期,周恩来同志就提倡新华日报工作人员要勤交友。通讯员,就是记者要勤交的朋友。一些老通讯员对与之相联系的记者历经沧桑都难以忘怀。1946年在重庆《商务日报》任记者的珂琳,对《新华日报》记者王诚给予的帮助“永远难忘”,四十年后还著文表示怀念。南京“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7.
朱海兵 《新闻实践》2003,(11):22-23
部门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新闻宝库,但往往因为缺乏新意,很难写;而作为党报记者,又必须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采写部门工作新闻。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困境。而事实上,一些都市报却能从部门工作中采写出鲜活新闻,党报记者能不能从中有所借鉴呢?我是一个刚从都市报到党报工作不久的"新兵",在这里谈两点初浅的看法。一,吸取都市报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变党报原有的、已不适应新形势的思维方式和采访、写作方式。都市报记者在采写工作性新闻时,总是想法从最贴近读者兴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媒体的党报,不仅要有好内容,更要有读者喜欢的表达方式。这直接关系党报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媒体强势崛起的今天,办一张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纸",把握故事的"对比度"、"亮度"、"色泽度",让好故事更为精彩,应该成为一个方向。同时,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激励记者"走基层",塑造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采访.采访既是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又是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换句话说,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既需要"身入",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更需要"心入",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勤"而善"悟","悟"而见"新"。不管传媒生态发生多大变化,新闻人的规律性工作要诀永远不会过时——年轻记者下基层,是践行"走转改"精神、重塑"短实新"文风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们这次新华日报第二批下派记者总结暨年轻记者业务研讨会上,有年轻记者说要学会"向下生长",并举了一个例子——四川有一种毛竹,其生长过程非常奇特:在前五年的时间里,外形上几乎看不出它在生长,但到了第六年的雨季,这种毛竹就会以平均每天1.8米的速度疯长,15天的时间里就能迅速达到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党报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树立民本思想,以平民化的报道方式关注和表现新闻,已成为各级党报落实"三贴近"、深化"走转改"的重中之重。对于党报记者而言,就要在新闻实践中勤走、深挖,做到视野开阔而又善于把握,既坚持平民视角又不忘党报高度,把新闻做得更"软"、更"活"、更"足",让党报真正得民心、聚人气。善于开会,做"软"新闻会议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和职责。由于党报多年形成的"政策宣传"角色,使记者习惯于当政府部门的传声筒,埋头于文山,奔波于会海,  相似文献   

12.
从"霸王集团员工冲击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到"<经济观察报>一记者遭通缉",再到"某著名艺人之徒殴打记者",近期一系列事件将"新闻记者权益保护"的话题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记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防范法律风险,避免新闻官司?本文结合实例就以下六个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是地市党报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在版面上反映百姓诉求、排忧解难、甚至超前指导。因此,采编人员心到、情到、身到是关键。 全心关注思民情 党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委政府有什么大动作,报纸就要做什么大文章。地市党报的主角也是重大主题、重大会议、重大活动与重大典型。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也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各地各级党报不断加大对民生问题报道的力度,民生新闻在报纸版面上越来越多,拉近了党报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党报的社会公信力. 党报新闻工作者要时刻心系民生,不能做"Mang(盲、氓)"记者.拆开"盲"字,是"目"和"亡",眼睛死了,所以就视而不见(知名记者白岩松语);"氓"是"亡"和"民"字,就是心中没有"民生"概念.看不到民众之所想所需就是新闻智"盲",对民生疾苦冷漠、热衷于制造社会议事日程就是新闻愚"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也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纸媒"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尤显重要。地方党报要站在民众的立场去反映民生问题,以"平民化"的角度去纪录百姓生活现状。百姓生活千差万别,所以记者要扎根基层,勤问勤跑。民生事项涉及面广,发生在百姓身上的事,在媒体人眼里都应该是大事,惟有以人为本,倾情于民,才能真正地在老百姓心中扎下根来。  相似文献   

16.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地方党报身处基层,新闻工作者也要身入、心入,才能写出真正反映实际的好稿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正确、及时而恰如其分的舆论监督是党报发挥独特作用的"制胜法宝",而要发挥好这一作用,记者就是前沿阵地上的核心人物.地市级党报要贴近读者,永葆区域"潮头老大",除了革新报道形式外,还不能只强调新闻舆论的导向,而忽视了正确有效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8.
由深圳商报社承办的中南六省区党报协作会于4月10日至13日在深圳召开。来自中南六省区和特邀的其它省共12家报社的社长、总编辑和《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的代表30多人聚会深圳,就党报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不断壮大自己,迎接新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与会代表回顾了各报社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了深化新闻改革,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主阵地作用,迎接新的挑战的思路和对策。代表们认为,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党报要发挥优势,更好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开拓创新。报纸版面要有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党报记者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党报记者要在坚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利用新媒体优势拓展党报的影响力度,提高党报的宣传效果。本文就新时期党报记者如何向全媒体记者转变展开讨论,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的转型策略,希望能够对党报记者更好的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竞 《出版参考》2016,(5):46-47
青年编辑作为出版行业的生力军,除了要有扎实的业务技能外,还应该坚守编辑原则,拥有“心中装有读者”的情怀,要做到“四有五勤”:有技能、有原则、有情怀、有互联网思维,身勤、心勤、眼勤、手勤、口勤.只有这样,青年编辑才能担负起文化引领者和传播者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