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衣锦还乡”中的“衣”应怎样读?各种工具书的注音不尽相同。大多数工具书注“yì”,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1989年出版的《辞海》。笔者手边查到的工具书,注“yī”的只有《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出版的如此,1996年的修订本仍然如此。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正确的读音应是“yì”,而不是“yī”。这属于文言文中的破音异读问题,就是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使其从者衣褐”中的“衣”就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穿”,读音为“yì”。“…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衣裳”泛指衣服,“裳”读 shang,轻声。古汉语中情况则较复杂:“衣”指上衣兼作泛称,“裳”指下衣,读 cháng。衣,上衣的统称。如《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后一句即“绿上衣黄下衣”,上衣与下裳区别是很明显的。有时  相似文献   

3.
常听人说,听了某节汉语文课,觉得学生读出了“味”,或没读出“味”。何为“味”?“味”,本指味道,酸、甜、苦、辣、麻,人之五味也。说读汉语文读出了“味道”,是指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领会了汉语文的精神实质,品出了它的神韵和风味。依我看,汉语文阅读应有“五味”:一、象之思有的语文课上得干巴巴的,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虽言情,但学生悟不出情感来,只是机械模仿教师的语气来读读而已,如某教师教《再见了,亲人》,为了让学生读出情味来,“扔掉”了具体描述大娘、小金花、大嫂具体事件的语句,而一味指导学生读抒情的句子…  相似文献   

4.
“裳”字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8.3095.)中的注音只有一种,那就是“cháng”,我们先看一下《汉语大字典》对“裳”的阐释。“裳”:《说文》“常,下裙也。从中,尚声。裳,常或从衣。”chág《广韵》市羊切,平阳禅。阳部。(1)古称下身的衣服。《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毛传:“上日衣,下日裳。”……(2)衣服。《水经注·江水》:“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课文注释:“胡骑(ji):胡人的战马。”《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骑qi(统读)。”《现代汉语词典》中的  相似文献   

6.
现在阅读教学比较流行的教法是“带着问题读”,并且认为“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果真如此吗?我听过这样一节课,讲的是《斑羚飞渡》。老师按照“带着问题读”的理念去设计教学,讲了下面一段引导的话: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把“捉襟见肘”的“见”的读音注为“jian”,随后出版的汉语工具书,因受《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几乎全都把“捉襟见肘”的“见”的读音注为“jian”。这种注音是错误的,必须纠正。  相似文献   

8.
你们知道“会计”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寒假在家读《二十四史》,我就发现了关于“会计”一词的由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危汉桥  禹妮 《湖北教育》2006,(12):10-11
一、从“读式教学”发展为“读式文化”的缘由 “读式教学”是我校前任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郑祖读先生开创的一种“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支绚丽的奇葩,在小学语文界颇有影响,其教学思想收录在《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大型丛书中。  相似文献   

10.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文有这样两句话:“我们平常说的‘察颜观色’‘眉目传情’等等,都是不用语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际方式。”“即使像‘察颜观色’这一类特定的交际方式,也必须有语言的交际为基础,预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双方才能领会。”笔者查阅了《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多种权威工具书,均无“察颜观色”一词,而只有“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孔子跟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读了四川文理学院丁庆刚先生的《“毛病”不分好坏》(见《语文月刊》2013第11期),觉得很有必要再说几句。文中丁先生列举了生活中使用“坏毛病”的一些例句,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毛病”的义项,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把激活情感、参悟理性、引进时代活水作为施教重点,以高中三年为训练周期,采用多种写作方式,“三维”并举,综合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激活情感,热爱生活,打造连接作文与生活的“心桥”。1.读名著。课内精读,课外泛读,通过熏陶感染,激活情感,丰富思想,增长见识,积累语言。高一高二两学年,每人读20至30部名著,写10万字读书笔记,30篇评析文章。2.编演课本剧,通过演出培养情感感受力。例如,以《装在套子里的人》编演小话剧《恋爱风波》,以《药》编演动作剧《坟场两妈妈》。每次演出5…  相似文献   

14.
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都收有“付之一炬”,其中对于“炬”的释义在辞书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炬”作名词,解释为“火把或是火”,持有此意见的有《汉语成语辞海》、《现代成语巨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辞书;另一种则认为“炬”应作动词,解释为“焚烧或是烧毁”,赞成这种意见的有《汉语大字典》、《汉字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15.
陈丽萍 《学语文》2002,(1):18-18
我们一直以为“布署”是“部署”的错误写法,原因是有几个权威证据。《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部署”,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常见的别字”一表收录了“部(布)署已定”,即认为“布”是“部署”的“部”的别字。 而近来,教学中发现中师一年级的学生竟有80%多将战略部署的“部”写成“布”,我们便搜集  相似文献   

16.
高会学 《山东教育》2004,(32):17-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字眼,叫做“感悟”。感悟一词走进语文课程,不仅我们这些普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有些陌生,以至于对其相关要求的实施很感生疏,就是一些语文界的权威人士也觉得“这个核心概念难于诠解”,甚至认为即使从《辞海》、《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这些权威性的辞书上也“得不到合适的答案”。于是有人便责怪课程标准对于这些新概念应有的说明“语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一”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X士”集释     
“士”,《现代汉语词典》释为:①古代指未婚的男子:②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③士人;④军人;⑤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⑥指某些技术人员;⑦对人的美称;⑧姓。古往今来,“X士”的队伍不断扩大,现集释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9.
在《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期中,沈士军老师撰写的《关于(语读本)使用方法的几点看法》一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早读或午读时间来“集体朗读”《语读本》的好方法,令读颇受启发。但是读后细想,笔还是觉得学生的早读或午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他们需要熟读或背诵语课本中的篇目。再说,《语读本》中所有的篇目也并不都适宜“集体朗读”,  相似文献   

20.
释“率尔”     
《论语·先进》中的“子路率尔而对”“率尔”一词,高语课本解释为“轻率”;《现代汉语词典》(1984年版1072页)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8页)也均作“轻率”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