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事不得三心二意;在我教书的时候,我也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的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2.
雪融化了是什么?——雪融化了是春天。或许很多老师对这句话都有很深的印象和认识。但,每当我重新审视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思想萌发。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往往是这些故事引发了我的教育随想,不妨让我们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宸轩 《作文》2023,(6):9-10
<正>我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儿,妈妈总说我“干啥啥不行,捣蛋第一名”。每次妈妈让我去做事的时候,我总会用“我不行”来逃避,直到那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小女孩儿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儿叫王子今,是第一位夺得斯巴达勇士儿童世锦赛冠军的中国选手。她曾是个“体育渣”,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自卑怯懦,而是跟着爱好运动的爸爸尝试了很多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4.
为自己学习     
付静 《小学生》2009,(11):35-35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有悲伤、快乐、兴奋、新奇……这些故事让我们学会做事,变得成熟。今天,我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时光回到我还在上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经常受到班里、学校里的奖  相似文献   

5.
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或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的话语来激励他,使他自醒,从而改正错误。看了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我和小伟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五年前我来到了北师大青岛附属学校,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追求梦想的执着和力量在这里写了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教学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一、以"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学校一开始建立的时候,我们就确定用文化来引领学生的发展,因为我们认定文化是一群人做事的习惯。中华民族的"和"文化源远流长,最终,"和"成了学校文化核心,培养具有"和"文化气质的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11,(10):22-23
1.生活中,爸爸和妈妈对你们的教育有没有不一致的地方? 每天傍晚五点左右,如果我作业没做完,妈妈要求回家继续做作业,争取一鼓作气做完,再干其他事情。而爸爸认为,傍晚五点左右是人身体最疲劳的时候,也是做事效率最低的时候,应适当休息,体力和精神得以补充后再学习。  相似文献   

8.
12月1日 晴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给我讲一个故事,到后来这个故事我都耳熟能详了。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人们把这个故事当作真事在传播——尽管所有的博物学家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发生。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这个故事曾经在某本杂志上发表过。至于那本杂志里的故事及其作者,我曾尽力找寻却无结果。  相似文献   

10.
做事原则及做事态度关系到事情的成败,我想下面的故事定会给你有效的启示。故事一:克朗凯特是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从孩提时代起就对新闻感兴趣。并在14岁的时候成为学校自办报《校园新闻》的小记者。休斯顿市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先生,每周都会到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石头磨成纸     
大家都知道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毅力,不要半途而废,铁杵真能磨成针吗?我不知道,不过我却看到了石头磨成纸。  相似文献   

12.
1960年 11月 26日,《前进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套红宣传雷锋的事迹。随着这期报纸的发行,一场大规模宣传学习雷锋的活动,便在沈阳军区展开了。  此后,《前进报》对雷锋进行了跟踪采访和连续报道,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凡有雷锋事迹、故事、日记的报纸、刊物和书籍我都要认真阅读和保存。一个平凡的士兵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活着的雷锋走进了我的脑海。 1963年 3月毛泽东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从此就如春风化雨,润入了一代代人们的心田。  我学雷锋的 40年,经历了一个从模仿学到学根本、学做事到学做人,学…  相似文献   

13.
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曾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是一项重要的支柱,它能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这个故事在很多年前已经发生了,我一直都想把它写出来,但总觉得故事还不到结尾的时候,因为主人公对我的影响从未结束,她对理想的坚定和执着一直激励着我。她叫肖宏波,是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陈向阳 《江苏教育》2012,(Z2):47-50
【我的主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记得是2008年我刚做校长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们的教育究竟是面向"精英"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只着眼于高考,还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再看看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表现:学习生活终结于毕业之际。很多学生在高考结束的时候,将高中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是个特别爱听故事的人,故事的主讲人是我的哥哥。哥哥从小学习吹长号,底气十足乐感很好,我小的时候很怕他,他生气的时候会无缘无故地欺负我,可一旦讲起故事来,他就会变得慈眉善目和蔼亲切。讲故事是我们音乐大院的传统,那时没有什么娱乐,  相似文献   

17.
我写过无数个有关王子的故事。午夜钟声敲响的时候,王子手扶左肩,在我身前轻轻屈膝,伸出左手对我说:“我亲爱的公主,能陪我跳支舞吗?”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踯躅的时候,常常会想起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9.
母爱不长霉     
我是在采访一家私营卤豆腐厂的时候听到这个真实的故事的。老实说,尚未听这个故事的结局,我的双眼便早已盈满灼热的泪水。这些年,饱经命运的磨砺,生活中尚能令我唏嘘不已,动容不已的事,实在已经不多了。但是,这个真实的故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一位母亲年纪轻轻便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丈夫,只好独自拉扯着年幼的儿子,依靠一门祖传的做卤豆腐的手艺,艰难度日。经过10余年含辛茹苦的孤儿寡母生活的煎熬,终于把一个年幼无知的顽童拉扯成人。就在这位辛劳了大半辈子的母亲想歇下来,喘口气,依靠已经抚养成人的儿子享上几天清福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少颖 《小学生》2006,(9):I0004-I0004
爸爸,从我牙牙学语的时候起,您就给我讲故事,一直讲了很多年。今天我这个做儿子的,也来给您讲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