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是陈垣先生将佛教史与史学研究相结合的成果。从史学史研究的角度来看 ,它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在考证史实、勾稽史料、考镜源流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在学术定位、学术批评、人物评价、探讨学术规律等方面的理论贡献 ,以及通过对佛教与政治、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而体现的突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影像史学是史学发展的新动态。从影像史学的学术背景、学术主张和学术价值来看,将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教育史研究思路的扩展和教育史学科地位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以影像为史料的教育史研究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显不足。以教育纪录片为例,视觉史料、听觉史料和档案史料,对近现代教育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历史影像在史料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更要充分发挥影像史学的理论价值,积极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计量史学之所以在中国发展缓慢,与史学研究者传统史学思维落后和我国史料文献缺乏系统性数据记载有关。要改变这一现状,史学研究者必须打破惯性思维,着眼于中国史料自身特点,应运现代科技深入挖掘一手史料,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志尧 《文教资料》2010,(6):104-105
历史研究是十分重视方法论的。这包括研究的角度、着眼点,思维的方式,以及表述的方式,等等,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离不开研究者所掌握的史实、资料和对待这些史实的态度。要认识研究近代史学的发展,从近代史学大师史学著作的史料选择便可见一斑。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圭恰迪尼、马基雅维里忽视史料的来源,在史料的考证上落后于时代,到史料受到重视的博学时代,再到形成了系统史料批判方法。并以之作为衡量历史学家基本功的试金石的19世纪.西方学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近代西方史学著作的史料运用这一侧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感受并认识到近代西方史学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史学领域的成就与其对史料的运用息息相关。布克哈特认为所有流传下来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史料来研究,都能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精神。然而他强调史料贵精不贵多,他认为巧妙地选择少部分原始史料进行精读胜过搜寻大量名目繁多的史料。布克哈特还提出即便是伪史料,也有其价值所在。一旦被我们识破并了解作伪的目的,其伪作也能够不自觉地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布克哈特的史料观对中国思想史研究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搜集、整理和鉴别史料,以及史学研究者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史学研究的重要因素。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史料观以及对治史者的要求,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近代史 ,阐明史料学与史学的关系 ,进而肯定史料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21-27
李思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早年曾留学法、德,学贯中西。李思纯治史主要受西方实证史学和中国传统考据学的影响。李思纯翻译《史学原论》,进行中西史学比较,这是他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史料观方面,李思纯强调"穷尽一切史料",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和第一手史料的价值。研究方法论方面,李思纯以"理想推度"之法试图弥补史料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研究当然要搜集材料,但史料并不是史学,最后赋予史料以生命的或者使史料成为教育史学的,是要靠教育史家的思想。任何一种教育史叙述或解说,不可避免地是根据某种哲学的前提假设出发的。本文试图从教育史研究前提假设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此后经历了中原地区数百年战乱,于隋唐时期达到全盛。在这段历史进程中,《隋书》对佛教的记载为我们研究隋朝佛教提供了大量史料。对这些史料的探讨能为我们研究隋朝重佛和佛教在隋人生活中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