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话》是青主的音乐美学代表著作,其中“音乐是上界的语言”的命题饱受争议,文章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点出青主是用诗化的语言阐述音乐的本质:音乐,表述人的内心世界——即上界,故而音乐是上界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黄嫦 《西江大学学报》2005,26(4):49-51,73
经典歌剧《卡门》是当今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优秀剧目之一。它曲折迭起的剧情、独特新颖的配乐手法、风格各异的合唱、异域风味浓厚的民族音乐素材以及丰富饱满、性格独立的各个戏剧人物形象无不一一吸引着世界各地热爱歌剧的观众们。它的主题音乐就是一支交织着狂野与死亡的爱情绝响,我们陶醉在其中却又感伤在其中。  相似文献   

3.
名作家叶辛在世纪之交连续创作了两个中篇小说《爱情世纪末》和《爱情跨世纪》,自称意在表现跨世纪一代青年全新的爱情观。然而,作家并未完全理解和把握“新新人类”们的性爱原则,将故事写成了似新实旧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传奇。尤其是《爱情世纪末》,塑造了一个新旧人类都无法读解的年轻女性聂虹的形象,这显然是有违作家初衷的。  相似文献   

4.
《诗经·郑风》21首爱情诗中,其中情诗占19首,从其中许多篇中可以看出女性主动表达爱情,通过女性的心理和行动展示对男性的爱慕,形成了郑风中独特的爱恋模式。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描写了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的爱情悲剧。维特钟情于绿蒂,绿蒂却屈从于礼俗,最后维特悲观自杀。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即当时德国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当代青年作家谢宗玉在其叙事性抒情散《伤疤情结》中,为我们成功地揭示了有别于少年维特的另一种烦恼,即青春期少男少女较为隐秘的内在“伤疤情结”,表现出对少男少女的质朴的关爱和牵挂,可谓其青春系列散中的又一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6.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前进了一步.《乐记》是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者,它以“气”论述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论述了音乐与人的气质个性、道德情操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德音”教化民众,并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7.
作为迈克尔·翁达杰的一部著名小说,《英国病人》以其特殊的主题和叙事视角吸引了不少批评家的关注.作品反映了在二战期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阴谋、怀疑和仇恨的关系状态.而在此状态下,小说中"英国病人"的"沙漠里之恋"最终也沦为战争中的灰烬.本文将分析影响"英国病人"和他的恋人凯瑟琳之间"短暂的沙漠里爱情"的因素,以揭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爱情的性质,是由叙述话语权决定的。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视角分析文本,在《沙恭达罗》中,印度宫廷作家迦犁陀娑出于对宗教的皈依和对国王的歌颂,依照印度古老的神定爱情观,描绘出宗教性的天籁的理想之爱,为女性在宗教、自然中谋得独立的精神支柱。在《西厢记》中,中国寻求自我安慰的失意文人创造出意淫式的爱情,淹没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和形象建构,苑囿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特犯不犯”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它指作家写了相类似人物或事件,但又写得各有千秋,毫无重复。“晴为黛影”,宝玉对黛玉、晴雯二人的爱恋,便分别通过“纯真”三境界:“天真、情真、笃真”和“洁白”三境界:“晶洁、高洁、永洁”来表达宝黛、宝晴两对爱情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0.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高加林同刘巧珍和黄亚萍二人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也正体现了人生中面临的那种爱情与事业相互冲突时而产生艰难选择的悲剧。文中悲剧的发生虽与主人公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但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在整部小说中,巧珍的文化缺失,亚萍的自私性格,以及高加林错误的人生价值观都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他将自身执着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自己世俗的社会地位的不断递增,这对人生价值是一种较为肤浅的理解。总的说来,文中的爱情悲剧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引发了读者们对人生更为深沉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这些妇女不论以什么形象出现 ,都使读者感到清新、鲜活 ,她们以独立的爱情意识向封建礼教挑战 ,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本文通过《聊斋》中女性选择对象的标准 ,追求爱情不重结果 ,以及她们不甘于被奴役的地位的论述 ,揭示了《聊斋》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展示了她们新的思想和新的气魄  相似文献   

12.
余华的《兄弟》描写了“文革”时代宋凡平与李兰的爱情和改革开放时代宋钢、李光头和林红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个爱情故事都以悲剧结局;这也是时代的悲剧。作家的笔触直指时代社会的变迁本相,折射出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实对个体命运的忽视与巨大冲击。兄弟爱情悲剧的道德力量,引起人们思考爱情的本质、时代的伦理缺失,呼唤和谐中国的道德回归。  相似文献   

13.
爱情诗是《诗经》里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爱情诗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先民的爱情生活。在《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对爱情的描写表现为:对爱的渴求的描写与对情爱婚姻的描写等两个方面。对爱的渴求的描写分别有:坦率直接型、委婉含蓄型;对情爱婚姻的描写分别有:幸福欢乐型、痛苦悲怨型。坦率直接型侧重于以情感的展示、心理状态的凸现表现人物情感,委婉含蓄型利用外在的景物,并运用修辞手法表现人物情感,幸福欢乐型利用设置场景,景、事结合,记录人物对话的方式表现幸福欢乐,痛苦悲怨型让人物悲泣自述,利用对比、衬托的方式写人物的痛与悲。  相似文献   

14.
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一个阿兰.巴迪欧式的事件。它大胆解构了台湾新电影群体的怀旧行为。少年的青春往事中贯穿的依然是成人世界残酷的生存逻辑。杀人暴行不过是对欲望僵局的自毁式挣脱。更重要的是,当侯孝贤们在后极权时代竭力填补过去岁月的失落和惆怅时,杨德昌已经预言经历现代化转型的台湾社会即使能够摆脱威权统治的压迫,也会很快陷入另一种资本主义的囚笼。  相似文献   

15.
路遥的《人生》通过对一个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和农民之女刘巧珍、干部之女黄亚萍的爱情纠葛的描述,十分清楚地表明:只有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才会有真正的爱情。本文想就这一问题再次加以论述,聊表浅见,期望那些恋爱中或者将要恋爱结婚的青年男女,在选择自己的爱情、婚姻时,要充分地考虑到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与心仪之人志同道合,白头偕老。  相似文献   

16.
《伤逝》一文中涓生与子君恋爱的悲剧对今天的年青人,对今天的社会都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物质条件是爱情大厦的基础,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速了音乐中的爱情观,及在音乐欣赏中把握主题与整体的重要性,认为欣赏音乐,尤其是欣赏规模较大的作品,必须注意音乐主题的发展变化,把握整个发展过程,了解全曲结构形式,懂得乐曲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时代背景、审美心理、恩怨心理、幽期密约心理、婚姻生活心理方面对<国风>爱情诗作了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观点都认为《蒹葭》是写求偶的浪漫与痛苦,抒发可望而不可及的怅惘情思。而通过考查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与诗中情感抒发的朦胧、缥缈和神秘的特点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蒹葭》可解读为是写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爱情白日梦,揭示他们可想而不可望的恋爱心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俄国 19世纪重要诗人之一的莱蒙托夫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对祖国的爱”是他诗中一个最响亮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