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晗 《现代语文》2005,(9):43-44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新课标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悟其精神,有助于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就是作者、编者、教者、学生四方的心灵交汇,作者的情思,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激情,学生的感悟,在教与学中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语文教育的宝藏,经历近百年的不断探索与发现,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其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创新性及与时代的适应性。叶圣陶先生从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关于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策略,以及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于当下社会教育发展起到了指示性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中的人文观、工具观、教材观、创新观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质并不是一个功利的教学目标,而是对语文教育性质的理论思考。任何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都离不开对语文教育的人文本质的探讨,失去了人文内核的语文教育势必成为功利性教育的又一个牺牲品。而实际上,这种牺牲并不是只存在于教学实践的层面,也同时存在于理论探讨的层面。而在众多的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理论探讨中,更多的却是理论者自身的非人文品质的反映,是人文精神从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走向边缘的无奈呐喊。  相似文献   

4.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大纲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会其精神,有助于我们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我们对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的准确把握,对于澄清思想、转变观点、改革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一、人文素质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思想”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意在强调这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理解“语文素质”呢?人教社赵晓非在《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一文(《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5.
以读为本实现职校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4):63-64
阅读生活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职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鼓励网上阅读,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上,更体现在它的人文性上,本文从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阐明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三点导读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工具,更应该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本文拟就语文教学如何以文载道,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等方面来探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文章,题目是《语文:体现一种力量,叫思想》。文章没有停留在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关系的阐述上.而是从“力量”“思想”的层面表述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感悟.由此引发我的思考.那么数学教育中需要感悟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墨子关于“贤士”培养的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育教学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致性,因此,墨子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教学如何灌输人文教育 众所周知.近年来.语文教学一直不断地被社会有识之士所批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在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修炼上下功夫.而是受高考等指挥棒的影响没完没了地做一些关于字、词、句、语、逻、修的单项练习.肢解了课文的完整性.语文老师不断地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徘徊不定.这种教学思想一直往基础教育渗透.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使得小学语文老师也喜欢在字、词、句等方面下大力气。  相似文献   

11.
王筠“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现了他对当时的语文教育如何摆脱唯科举是从的困境所作出的独到理解。深入而恰当地把握这一思想的现代价值,无疑对现代语文教育反思自身的局限有着重要的意义;至少对我们思考唤醒语文教育者“自我反省”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来培养人给以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人的根本。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通过接受教育,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了解生命,同时也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语文教育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尤其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人文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养成都有重要意义。而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育,则能够实现语文教育实践性、人文性以及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人文氛围,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给了语文教育一个新的定位,也给如何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语文教育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之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广阔视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特别是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中突出人文教育寄予厚望。大家普遍认为,尽管各学科教育都可以而且应该体现人文教育的内容,但语文教育是践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希望语文教育能不断创新发展,勇于担当重任。在《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定位的思考;关于语文教学对生命、世界、生活、人文的关注点的思考;关于语文课程设置的思考;关于语文教学方式的思考。这些方面的思考不仅体现了强烈的反思性,也有着深刻的前瞻性。深入研究并反思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笃凌  郝怀芳 《现代语文》2008,(10):157-158
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语文教育”,其主体内容是文学和伦理学、道德学。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很长,社会变迁也大,但是中国古代的汉文化核心变化不大,教育特点的变化不大,这正体现了人文与历史的继承性。我们研究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追本溯源,了解其利弊,对于推动语文教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理念被语文老师普遍接纳,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该说,这种理念与行为的形成有助于课堂冲破纯知识传授的桎梏.但随着人文性被高度重视,语文课堂又出现了"泛人文性"的教育倾向,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教学的泛人文性、词句训练的泛人文性、课堂提问的泛人文性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的泛人文性等方面.中学语文教学的正确路...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的文化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特点是它的理想主义,也就是说,在任何一种形式的人文教育中,都应当以理想主义为基本气质,如果一种人文教育最后体现出来的不是理想主义,而是技术至上、实用为主的,那这样的教育,我以为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即在肯定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它的“人文性”。“新大纲”关于“教育内容和要求”一章中强调了文学教育的作用。它明确指出:“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  相似文献   

20.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以精神培育精神、以情感点燃情感、以智慧启迪智慧的人文教育,包括对人文关怀和科学理性的培养。由此,我们针对现今语文教育如何体现“理解、沟通、关怀”三个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以构筑具有人文价值的语文教育为落脚点,在实践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让语文教育真正回归主体,回归精神教育,回归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