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正如清政府在一篇上谕中所说:“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候国之学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一、清代山东书院概述清代山东书院…  相似文献   

2.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陈尚敏 《档案》2022,(3):15-20
清代书院政策,经历了由禁创到鼓励的不同阶段,其转棙出现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廷谕令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其不敷者准动公项支用,各省会书院相继建立。结果17个省的23所书院享受了此项优惠政策,甘肃兰山书院位列其中。兰山书院的设立,其意义首先在于,兰山书院为甘肃各府州县书院的发展确立了范式;其次,围绕兰山书院,清代甘肃教育中心形成;再次,兰山书院为外省人士来甘肃讲学搭建了平台,这不仅推动了甘肃科举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地方教育的内生能力,这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清代常州府地方教育发达,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书院数量位居江苏省首位.其家族书院有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在清代文教政策的背景下,书院不可避免地有科举化的色彩.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也是如此.从书院创设的目的、家族成员尚文重教的追求、“读书田”的捐置与筹措、对肄业书院的生徒的考课和义庄规条的规定诸角度,可以看出盛氏家族人范书院已是科举的附庸.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生产力发展迟缓,封建统治者闭关自守,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妨碍了高等教育的独立发展.当西欧的近代高等教育已经相当发达,即使是后起的美国和俄国也已出现了诸如哈佛大学(1636年),莫斯科大学(1755年)等具有相当规模的数量的高等学府时,中国的办学形式仍然是国子监、府州县学和官办书院,并且多数是科举  相似文献   

6.
提学制是明中后期地方学政的管理制度,对当时的教育、士风、人才选拔及官员素质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其创立、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机制及其运转变化的规律。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初创期在提学制创立以前的洪、永、仁、宣时期,地方学政实行的是由府州县官兼理和巡按御史、按察司官监督的制度。在此制下,府州县官不仅负有维护儒学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及兴建社学的责  相似文献   

7.
王洪兵 《兰台世界》2012,(15):33-34
在明代,省、道、府、州县等构成地方治理的常规行政力量,除这些基本的行政设置外,明代统治者根据地方治理需要,在南京、北京分别设置应天府与顺天府两个特别行政区,实施有别于普通府的特别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刘满平 《兰台世界》2016,(13):117-118
左宗棠在闽、浙、陕、甘(当时包括甘、宁、青)、新多地创办书局,刊印典籍,为各府厅州县书院乡塾颁发、捐赠书籍,有力推动了晚清图书事业的发展。这些举措对促进当地的文化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文化教育落后的西北地区居功甚伟。  相似文献   

9.
清朝建立后,为了江山永固,长治久安,大力提倡"稽古兴文,崇儒兴学",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就师(今北京)建立了许多学校,例如除了设有"国子监南学"外,还有"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琉球官学"、"俄罗斯学"、"算学学"、"咸安宫官学"和"景山官学"等;在地方除各省均设有府、州、县学外,还有无数的书院与私塾等.至于清朝最高统治者,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心智品德与学识能力,对皇子、皇孙们进行严格的培养、训练、专门建立了皇家学校--"上书房".  相似文献   

10.
台湾公共图书馆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鹄 《图书馆》2003,(6):18-19
台湾在明郑及有清一代 ,图书的搜集与利用多集中在府、县儒学、书院与民间私藏 ,其中如全台首学的台湾府儒学 ,藏书最称充实。其他如噶玛兰厅的仰山书院、鹿港的文开书院、台北的登瀛书院等均有书藏 ,或附设文库 ,搜集古今图书供教学参阅 ,兼供修志之需。光绪年间台北府试院设在台湾通志总局 ,搜集参考图书万余卷 ,为一与台湾有关文献的集藏文库。至于民间方面 ,自乾隆以降 ,台湾人文蔚起 ,私家藏书亦不为少。其中彰化吕炳南 ,策新第宅 ,置书二万余卷 ,称筱云轩 ,较书院藏书尤胜一筹。当时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尚未普遍开展 ,而图书文物例需由…  相似文献   

11.
湖南城南书院始建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原址在古城长沙城南的妙高峰,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古长沙的别称)的居所.因张拭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故而声名远扬. 始建城南书院 初建的城南书院名为书院,实为私家园林,张浚父子还精心营造了"城南十景".南宋淳熙年间,张械召为吏部员外郎,离开长沙,"十景"逐渐荒废.至元代,南阜上的"苍然观"改为"高峰寺",但张浚手书"城南书院"四字匾额仍保留在寺内.明正德二年(1507),湖广行省参议吴世忠、湖南提学道陈凤梧曾谋求在妙高峰恢复城南书院,但此地已被吉藩王府所据而未果.直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长沙府推官翟台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学堂五间,并在明万历年中复圮.  相似文献   

12.
严修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多年执掌中央和地方教育事业,曾推动清政府以经济特科改革科举制,还将贵阳学古书院打造成全国书院改革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3.
严修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多年执掌中央和地方教育事业,曾推动清政府以经济特科改革科举制,还将贵阳学古书院打造成全国书院改革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4.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5.
蔡志荣 《兰台世界》2016,(24):149-151
书院作为地方重要教育机构,除了教育功能,还有社会教育功能不能忽视。书院通过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开展教化活动,书院对地方社会的发展,反思对当前地方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明朝继续实行省制,省称布政司,流俗仍称省.省统府、州、县.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卫、所以领军户,卫所隶都指挥司.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吉林地方官兵额制沿革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史料选自馆藏吉林将军衙门全宗档案,是光绪二十八年吉林将军向清廷兵部进行例报的行文底册.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吉林将军所属各地驻防八旗及府厅州县文武员弁,披甲台丁的设置、额定、添裁、调拨以及沿革情况.对于研究东北地方史、八旗史乃至少数民族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8.
王晓辉 《新闻天地》2010,(8):I0018-I0019
常宁,一个山川秀美、历史悠久的地方,一个尊师重教、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以来,办书院、兴义学蔚然成风。“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的教育理想,而在常宁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抚宁县为考察对象,对其教育发展进行梳理归纳,指出抚宁县的学校教育既包括官方教育体系的儒学,也包括非官方教育体系的书院、社学、乡学、义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田地租和各类捐资,是直隶地方教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吴汝纶一直在深州、冀州等地任州官,在此期间他极为重视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冀州,他与自己莲池书院院长、同学派的张裕钊学术联系十分密切,这为他入主莲池书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