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累是个戴着瓶底眼镜的老头,他教历史,名副其实;然而他又同时教我们时政,真是有点莫名其妙。不过都是副课,学校无所谓,我们也无所谓了!“阿累”这个称呼,当然是绰号了。我们有时给老师起绰号,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缘故。阿累是我们比较喜欢的老师。阿累上课,从来都是稳稳地坐在讲台上,眼镜从镜框的上方透过来看我们,这时候,眼镜片上一道又一道的圈圈就会异常清晰地凸现出来。每次当他这样地看我们的时候,我估计他眼中所见的根本就不是一片人头,说不定是一堆面粉或煤灰。我把这奇想告诉同桌阿呆的时候,这傻小子呵呵笑了两声。似乎每个老…  相似文献   

2.
    
如今已是高二了,我背着行李蹒跚 前进,只有沉默与忙碌。在这个旅途中, 我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 累,却无从止歇;苦,却无法回避。烈 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 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一切都 如此紧张和忙碌,甚至忙到忘记儿时捉  相似文献   

3.
当哈立德的父亲来到小镇时(头人这样告诉他们的),他又累又病。人们照料了他很长一段时间,但他最终还是死了。他死后,人们将他投入大火之中,因为他们总是将死者火化的。不过他们留下了他的文稿。头人  相似文献   

4.
阿累是个戴着瓶底眼镜的老头,他教我们的历史和时政。“阿累”这个称呼,当然是绰号了。我们有时给老师起绰号,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缘故。阿累是我们比较喜欢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正>阿志最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一直置身其中的教室,竟然是一个丛林。这个丛林对阿志来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甚至可以仔细地描述丛林中的每一个细节。丛林中最显眼的是高大的乔木。阿志把前两排的几个总是名列前茅的同学叫做"乔木",倒不是因为他们身材高大,而是因为他们如乔木一般,可以享受到最多的阳光雨露。抢着回答问题的是他们,常受到老师表扬的是他们,得奖学金的也是他们。要说不眼红,阿志自己都不信。但人家的成绩就是好,  相似文献   

6.
从这个暑似开始,每天早晨7点,武汉某职业学院的印轻教师陈帆就行色匆匆地走出家门。他不是去给学生上课,而是走进长江动力集团的生产车间,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一个夏天过来,人晒黑了、也累瘦了,但见到记者,他说得最多就是“收获太多了”。  相似文献   

7.
两个人正在穿越丛林。忽然,一只老虎从丛林里出来向他们冲去。一个人从包里拿出一双运动鞋开始往脚上穿。另一个人惊讶地说:"你以为穿上它们就能比老虎跑得快了吗?"他的朋友说:"我不必比老虎跑得快。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相似文献   

8.
埃敏·雷哈尼是美国文学"叙美派"的先驱,他不仅活跃于20世纪的阿拉伯语和英语文坛,而且频频亮相于政界,他类型多样的作品和超时代的思想带给世人无限启发。1911年由美国托德·米德公司于首次出版的《哈立德之书》是他用英语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这部作品带有浓郁的自传色彩,既包含了作者对前30年人生的回顾与反思,更包含了作者对文化、宗教、民族等问题的思考与感悟。小说创作于1907—1911年,那是雷哈尼一生极其重要的五年,在此期间他享誉后世的思想观点基本成型,因此学界也称雷哈尼哲学为"哈立德主义",它启发、鼓舞了从哈利勒·纪伯伦到爱德华·萨义德等一批批阿拉伯裔作家、思想家,《哈立德之书》被视为阿拉伯裔美国文学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正>《论语》里的"诲人不倦"这个成语我们每个教师都知道,许多教师也都做到了"诲人不倦"。可是教师为了教育学生,常常会苦口婆心或慷慨激昂或喋喋不休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教师说得"痛快",学生听得"痛苦",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效果还不太好。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对某一位教师一旦起了逆反心理,即使你是多么爱他,一切都是为他的前途着想,也无法让他听从你  相似文献   

10.
14岁的少年约翰·沙布雅是乌干达少年合唱团的一名小歌手,人们很难想象,这个有着甜蜜微笑,又十分腼腆的男孩曾在非洲丛林中与猩猩、猴子共同生活了3年。 8年前的一个早晨,乌干达边远地区农村的一位妇女到一片树林中去拾柴火,当她穿过一片空旷地时遇到一群猴子。她简直不能相信猴群中有一个小男孩,他正像其他猴子一样发出尖叫声。这名惊恐万分的妇女奔回村庄将所见所闻告诉头人。人们开始试图抓住小男孩。小男孩被  相似文献   

11.
记得第一年带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小胖墩",每次晨间锻炼时总爱坐着休息,一动不动。有次我问他"干嘛不去运动运动呢?"他回答说:"我累呀!"我失笑道:"你累什么呀?""哎呀……我心都累了!"我哑然……有时我们不得不摇头感叹现在的孩子如此"早熟",但回头一想,他们是否背负了这个年龄所不该承受的压力?进入大班之后,孩子们日渐凸显的个性、与同伴交往时产生的摩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疲倦……以及家长和老师对他们要求的日益提高,使得大班  相似文献   

12.
【苇月的话】动物居住在丛林里,在那里学习生存,学会生活;我们也居住在丛林里——在学校丛林里学习,在城市丛林里生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都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发展着。而吉卜林认为,动物居住的丛林更美好,更纯真,于是在一种原始的想象力的鼓舞下,他创作出了《丛林书》这部励志童话,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经典的狼孩故事。故事发生在印度。当主人公毛格利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就被老虎谢尔可汗从人居住的村庄叼到了丛林里,是狼爸爸和狼妈妈把他从虎口中救出来,黑豹巴赫拉用自己捕获的一头公牛向老虎赎买了他,使他免于成为老虎的美餐。于是毛格利进入狼群,成为吃狼奶长大的人之子。他跟着狼爸爸熟悉丛林里温柔夜空的每一阵呼吸、头顶上猫头鹰的每一声啼叫、水塘里小鱼跳跃时的每一下溅水声,跟着黑豹巴赫拉学习爬树,跟着老棕熊巴鲁学习丛林法律。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里,在狼性和人性之间,他学会了坚强、勇敢、思考和爱,从而长大成人。下面请大家欣赏“毛格利进入村庄”和“毛格利成了放牛娃”两个片段,这是毛格利被逐出狼群后返回村庄,回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经历和遭遇。很多在我们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对这个在丛林中长大的孩子来说却很困难,但他仍然努...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呼唤     
晚上6点多钟,仪洁的妈妈打来电话说,仪洁跟她吵架后离家出走了。"出走"!我心里一震,我们班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他是不是和您闹别扭,出去散心了"?"不是,他说他不想呆在这个家里了"!我立即紧张起来,看来仪洁他不是在闹着玩。我忙问:"他身上带有多少钱"?"应该没多少,这个星期的零花钱还没给他。"没有太多的钱,我想他不会跑远的,我和仪洁他妈妈决定分头去找,我们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个"小社会",能让这个"小社会""长治久安、繁荣富强",是所有班主任的梦想。但一提起那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很多老师都叫苦连天。其实苦点与累点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学生不是一个个可以任你摆弄的物品,而是一群有血有肉、充满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班主任的个人意志既不能随意左右学生的意志,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想法。如此说来,班主任是不是只能与"苦和累"结伴而行呢?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谈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说的话——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应该给我们不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丛林王狮子坐在他的岩石宝座顶晒太阳,俯视着他的丛林王国。四周一片寂静。所有的动物都怕狮子,全都离他远远的。他刚吃完午饭,既烦又孤独,还很疲倦。此时,该是午睡的时候了。他让自己的大脑袋枕着自己的巨爪,很快,丛林就充满了他的鼾声。这时,一只小老鼠正好路过。他看到大狮子死一般地睡在他的岩石宝座上。"嗯,"小老鼠说,"  相似文献   

16.
小猪种玉米     
小猪很懒,不爱劳动。小动物们都在地里种庄稼,他却在家里呼呼睡大觉。小兔来找小猪:"小猪,你不是爱吃玉米吗?该种玉米啦!""我不种,多累呀。"小猪眯着眼睛说。"唉,你这个大懒虫!"小兔摇摇头,走了。  相似文献   

17.
8岁那年,他为了演电影到少林寺学武;14岁那年,他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寻梦;18岁那年,他竟然成了一部片子的主演;23岁那年,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15年来,为了执著的电影梦想,他苦过、累过却从没有放弃过,因为他知道"自己是骡子,不是马,不是马就得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非洲一片茂密的丛林里走着四个瘦得皮包骨的男子,他们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这四个人是:巴里、克里斯、约翰斯、吉姆,他们是跟随队长马克格夫进入丛林探险的。马克格夫曾答应给他们优厚的工资。但是,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马克格夫不幸得了病而长眠在丛林中。这个箱子是马克格夫临死前亲手制作的。他十分诚恳地对这四个人说道:“我要你们向我保证,一步也不离开这只箱子。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一只野鹤,金笼不是他的居处。他属于这个包容万物的大自然,他注定要自由飞翔,注定要寻找那高而远的天空。苏轼是一片闲云,他把李白式"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洒脱玩弄于股掌之间,他被庄子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逍遥浸透了心灵空间,缥缈着,身后留下寂寞的千年。  相似文献   

20.
残酷的诱惑     
法国科西嘉岛腹地有一片叫法尔多·维觉的丛林,在离丛林约1里路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这家主人叫玛特渥(wò),他为人仗义疏财,在这一带是个颇有声望的人。在他快30岁时,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杜那多,今年才10岁。这年秋季的一天,玛特渥和妻子到丛林中去看他的羊群,只留下杜那多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