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鲁迅作品最显著的特点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即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他在《集外集〈穷人〉小引》一文里说:“……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任何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  相似文献   

2.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是不争的事实。教鲁迅作品应该教什么?我以为应当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情感;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思想。下面笔者就以教学《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例,谈谈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马韫睿 《林区教学》2022,(10):72-75
鲁迅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其多次被编入语文教材的原因之一,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殊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字背后复杂的情感思想使得部分学生叫苦不迭。利用分“镜头”阅读鲁迅作品,分析鲁迅作品与“镜头”语言的共通之处,引入“镜头”对比教学思路,并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此体现“镜头”对比思路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可行性与直观性。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为语言大师,其作品的语言是典范的。但鲁迅的时代毕竟过去了六十多年,语言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必要用今天语言规范化的要求对鲁迅作品中的有关用语作一些规范。这对于当今学习鲁迅作品的中学生来说,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规范鲁迅作品中有关用语的使用情况,依笔者之见,该从如下三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调整了一些鲁迅作品,引起学术界、教育界热议。与其就鲁迅作品是否重要、能否删减进行论争,不如就鲁迅作品的教学作一番探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有文体全面、侧重童趣、主题丰富与时代跨度大等特点,因此,鲁迅作品教学应做到:还原真实的鲁迅,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架构教学体系,渗透鲁迅思想文化观,并补充时空背景,进而揣摩形象、关注语言,提高学生的品味能力。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人们认识鲁迅、学〉-7鲁迅作品的主渠道,然而在一些小县城的职校或农村中学,却出现了“学生厌读,教师怕教”鲁迅作品的现象,笔者究其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作品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既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又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鲁迅的作品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于个性的表达中酣畅着审美的创造。这是鲁迅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也是鲁迅个性人格的魅力和生命力。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于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通过其语言的艺术特色感悟历史、社会和人生,感受社会步履和语言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材大量减少鲁迅作品引发社会对"鲁迅作品大撤退"的忧虑和争议.从"神圣化"到"凡俗化",对鲁迅的评价都是建立在对其作品政治化解读基础上的.这种解读都没有呈现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鲁迅.对鲁迅作品在题材内容、主题倾向、语言修辞方面的非议也是其作品遭受冷遇的重要原因.鲁迅作品具有原创性、源泉性,也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永远...  相似文献   

11.
引论:一个峻急而沉重的教学话题“20世纪中国有了鲁迅,这是我们民族的大幸”然而,鲁迅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对鲁迅已经全面深化的认识并未及时渗透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层面。鲁迅作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充盈学生精神世界最好的文化大餐之一。从整体上感悟、把握鲁迅作品,与文化大师进行对话,应该是学生一次愉快的精神漫游。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苦读”鲁迅作品的当代中学生却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一种深深的隔阂,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排斥心理。这当然谈不上品读、鉴赏鲁迅文学作品,无法感受鲁迅人格魅力——鲁迅精神对他们心灵…  相似文献   

12.
对教材中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一些教师觉得语言艰涩,思想深奥,难以读懂,更难借鉴。所以,长期以来,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就成了禁区。但是,鲁迅作品博大精深的内容,高超精湛的技巧,犀利精彩的语言,无论如何对学生总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有心人,努力探索鲁迅作品和学生思想感情、写作技巧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相通之处,读和写还是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能够达到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曾经说过,他“好作短文,好用反语”。的确,在鲁迅作品中,“反语”这种修辞方式是用得相当普遍的。它是鲁迅作品形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借助于它,鲁迅对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反语的成功运用,有力地显示了鲁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巧妙的斗争本领。因此,对鲁迅作品中的反语仔细地进行研究,从而准确地掌握它,这对于全面地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充分地发掘鲁迅作品的深刻含义,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大量运用吴方言,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特点。本文对鲁迅小说中的吴方言做了梳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鲁迅使用方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鲁迅先生的作品更是如此。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因此,通过研读语言文字的运用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学习鲁迅作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对于鲁迅作品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不应轻视和忽视。然而多少年来,鲁迅作品的时代语言问题经常困挠着我们的学生,影响着我们的鲁迅作品教学,这应该予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在作品中塑造出了许多典型人物。学习鲁迅作品中凸显人物个性的描写手法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熟悉的鲁迅作品,从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中人物描写的典型范例,培养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鲜明特征,表现人物个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学习和研究现代文学尤其鲁迅作品的读者、学者时常提到它。人们对这篇小说的深刻思想和战斗意义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而对“狂人”形象及其语言的认识,却有很大分歧。有感于一些论者对“征人”语言的特点似乎注意不够,很少具体论析,我以小说的首尾两节为例,写了《“狂人”和月光》等三篇札记,试图阐述鲁迅在日记前的小序里已指明的“狂人”语言的特点。拙文承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者厚爱,发表在该刊一九八二年第一辑。我在札记之二《对于日记第一节的时解》(以下简称《理解》)中,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当我们将减负进行到底时,教育所赋予孩子的是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性;而不是只剩下一种语言,一种可能性!——黄建栋小学生家长语文教育,真正应该反思的其实是鲁迅作品该如何读与如何教,如何让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美感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内涵。在鲁迅作品"鸡肋说""晦涩说""过于深刻说"甚嚣尘上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