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刘磊芳 《新闻前哨》2006,(11):28-28
随着都市报、晚报的兴起和发展壮大,地方党报的读越来越少,地方党报的发行也一年更比一年难。要想吸引读,留住读,地方党报必须寻找自己的“卖点”。那么,地方党报的“卖点”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2.
“你,会读报吗?”朋友,假如有人向你发出这样的疑问,你一定会觉得奇怪。的确,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不会读报。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读懂报纸上的文字;有些朋友在这种阅读中也自发地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可是,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地、大量地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面对着报纸上五花八门的内容,不知从何着眼;有的人,站在阅读栏前,挤到哪儿看到哪儿。结果,看花了眼,问他“今天报上有些什么重大新闻”,则茫然无从回答;还有些人,拿到一张报纸,粗粗查看一下影剧广告,使丢在一边,  相似文献   

3.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文章围绕朱永新的“阅读三问”,即“阅读为什么重要”“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以及“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剖析了朱永新“新阅读观”的人文内涵;并就《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一书涉及的全民阅读理念基础和阅读话题,探讨了名著阅读的深度与国民素质的文化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以全民阅读的深化提升国民素质水准、以中外名著的深阅读建构文化自信、以共读—分享方式提升学习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多元化和网络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间越来越短,“读报读题”已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标题制作对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标题,首先需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前提——准确,这是媒体塑造自身公信力所必备的。那么,标题如何能既准确,又能体现出新意?这里浅...  相似文献   

5.
叶健 《记者摇篮》2009,(7):61-61
与以往相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花大量时间慢慢品、细细读的传统阅读方式正日渐远去,而“浏览+知晓”的“速食阅读”却越来越多。这种变化,对报纸、尤其是党报的新闻采编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王冬冬 《传媒观察》2006,(11):18-20
第四次《全国国民问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我国识字阅读率只有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的51.7%下降了3%,比1999年的60.4%则下降了11.7%。从而证明纸质媒介的阅读正与人们渐行渐远已成事卖。一方面,我们端坐在“第一出版大国”的宝座上制造出版业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却有一半以上的识字国民不读书。问题出在哪儿?是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介抢走了读,还是工作生活的压力挤占了我们阅读的时间,抑或是出版业的急功近利、出版物鱼龙混杂的现状让我们没好书可读?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面对国民阅读危机,我们将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7.
从“分地阅读推广”与“同城共读”的理念出发,围绕2016—2021年“共读南京”专家组遴选荐读的63本好书,分析了该荐读书目的三个基本特点,探讨了该荐读书目对探索分地阅读推广、凝聚地方文化自信力以及推动中华经典名著阅读的意义,并从把握阅读推广重点、创新推广活动形式和增强荐读书目宣传力度三方面,对“共读南京”品牌阅读活动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从中足见标题在吸引读阅读时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诱发读阅读新闻的兴趣呢?根据我的体会,应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零 《图书馆杂志》2011,(10):97-104
李零: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大家谈谈心、聊聊天。其实我每天都在读书,各种各样的书都读,很多的书不可能在这里一一跟大家交流,那么正如今天的题目,我们还是干脆以阅读经典为例,谈谈读书生活。  相似文献   

10.
汪耘 《新闻实践》2007,(5):45-45
读者打开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读者对新闻乃至报纸的选择也往往是从标题开始的。在信息多元化和网络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间逐渐缩短,“读报读题”已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  相似文献   

11.
现状需要新的“观看之道” 随着大众阅读习惯从“深读”向“浅读”转变.阅读趣味从“读文”向“读图+读标题”转变,“报纸信息的视觉化和利用影像来构成版面刺激阅读”已经成为新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12.
曹海峰 《编辑之友》2018,(3):5-8,13
“微传播”语境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与思维模式随之改变,其引发一系列的阅读危机与认同挑战,更凸显出全民阅读的重要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必然要利用这把“双刃剑”,在“微时代”的“微传播”语境下,推动全民阅读实践中应强化“微思维”,运用“微媒介”,创新“微内容”,引导“微受众”,积极思考“用什么读”“如何读”“读什么”“与‘谁’读”等问题,通过阅读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建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上一文讲的“读功”,是从战术角度讲的,即如何读得实在、读得精微。接下来,想从战略角度讲讲“读功”,即:应该如何扩大阅读量,以及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提高阅读的“质”? 一般人认为读书多就是“阅读量大”,殊不知这个“量”字很有讲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多”。一个人一连气看了一千本小说,粗看上去也称得上“阅读量大”了。但是,倘若他读的都是小说,也只能算是读了一  相似文献   

14.
何为报纸的“可渎性”,对此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在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大幅加快.各种信息快速流动和更替的今天,町渎性最基本最关键的内涵就是“吸引力”——在汗牛充栋的报刊杂志中,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引起读的关注,那么新闻字无沦多精炼、思想内涵无论多深刻也无法为读认识.町读性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樊金童 《大观周刊》2013,(6):161-161
三国时的董遇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读书很重要,作为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读书更为重要。那么,怎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今天.我来谈几点自己浅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军区、军兵种报纸都是指令发行,要求必须订到每一个班或相当于班的单位。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军区、军兵种报纸都能“覆盖”本军区、本兵种范围内的每一个官兵。那么,在社会媒体“读争夺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军内报纸的读群体有无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卢娅 《图书馆杂志》2023,(5):82-88+103
以上海浦东图书馆“青鸟传书”假日共读活动为例,探究公共图书馆暑期阅读推广服务创新。本文采取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暑期阅读创新发展进行探索。阅读品牌的成功打造、阅读对象的正确认知和阅读目标的精准定位是活动的创新之处;“青鸟小队”“青鸟书袋”“成果展示”是活动开展必备的三大要素,围绕三大要素,“青鸟传书”假日共读活动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包括多元融合:激活阅读活力;主体能动:激发阅读潜能;任务导向:提升阅读效果。“青鸟传书”假日共读活动流程清晰,易于操作和复制推广,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暑期阅读推广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暑期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实践代表。  相似文献   

18.
3.阅读增进智力 由于“腹侧通路”节省了阅读时间和脑力,一个人达到“流利阅读”阶段之后,就有更多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合到阅读过程中去。沃尔夫说,阅读的“秘密”就在于“流利阅读”为大脑腾出了时间,使大脑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深层的思考。大脑有时间调集脑内储存的经验和知识,与所读的文字相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名著常读常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读屏时代传统纸质阅读受到巨大冲击,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率趋于下降,提升文献流通率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开展读屏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深入分析“读纸”“读屏”的社会认知以及“读屏”对高校馆藏文献流通的影响,指出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面临的困境。基于“读屏”“读纸”两种阅读方式及其影响,文章指出,“读屏时代”改变的是阅读载体和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读者对目标信息的需求仍旧不变,“读纸”“读屏”两者可以共存共融发展。构建文献资源适宜性评价体系、增加文献资源有效供给和合理引导读者需求是“读屏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文献流通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文对“读吧!新加坡”阅读推广运动进行了基本情况介绍,分析其在主题设置、组织宣传、内容形式、推广服务等方面的特色,针对我国当前高校阅读推广不足现状,以“读吧!新加坡”为借鉴,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思想、行动、机制、角色等方面的具体阅读推广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