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采用自编问卷,对772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中国内地中小学课程决定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校长、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但课程事务还没有成为校长的重要工作之一,课程决定的意识尚不明确。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等都参与了学校的课程决定,但校长和教导主任是学校课程决定的主导者,教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参与的机会不多,参与的程度不深。  相似文献   

2.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念解读与维度分解,研究探讨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以及作用机制。以中小学校长为调研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PLS-SEM分别进行现状分析与模型检验,探究校长课程意识等对课程领导效能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的课程规划与管理能力较强,课程意识与课程评估能力则较为薄弱;校长课程管理能力与课程评估能力直接影响课程领导效能,而校长的课程意识会经由六条中介作用路径正向影响课程领导效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注重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的科学精准、加强对校长课程领导情智要素的实证研究、构建基于叙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与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变革的进程和水平,决定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较弱,课程领导效能不高.要加强和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必须从转变校长的领导观念,重塑校长角色,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改善组织结构以及加强学校与校外支持力量的合作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把握课改方向——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基石 课程改革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要求校长确立有效的课程改革理念,把握课改方向,转变职务观念,淡化权力意识,将角色定位在学校的首席课程研究员上,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师生共成长、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实践进程经历了潜意识阶段、意识阶段与显意识阶段。从校长对课程活动的认识水平和在课程领导中的自觉性程度分析,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的主体形态总体上呈现出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走向。达到显意识阶段的校长课程领导,校长对课程改革、课程领导的认识与实践有了更为鲜明的理论自觉和能动创造的特征。这既源自校长自身的一种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内在力量,也源自于外在支持性因素的增长,从而促进了校长"自为自觉"课程领导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顾剑 《上海教育》2007,(10B):49-50
把握课改方向——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基石 课程改革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要求校长确立有效的课程改革理念,把握课改方向,转变职务观念、淡化权力意识,将角色定位在学校的首席课程研究员上,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师生共成长,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存在教师观念层面中或明确或隐含的“课程哲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应随着其专业发展而发展。文章把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中,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教师课程意识形成的指导思想.即课程知识加课程实践形成课程意识,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然后从职前专业知识学习、职中教育实践、职后教育培训和日常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论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为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校课程改革中的校长课程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 《教学与管理》2009,(10):14-16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校长、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及素养、校长的课程领导及其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中教师的参与机会和参与程度等几个方面。问卷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预调查的样本既有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也有普通教师,涉及中小学各门学科,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直接影响新体育课程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创新意识、课程综合评价意识、课程学习意识等在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引起热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那么教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强化其自身的课程意识.因为鲜明的课程意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中强化教师课程意识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教师应该具有的课程意识,它们包括:主体意识、制度意识、学理意识、价值意识、开发意识等,并讨论了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那么教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强化其自身的课程意识。因为鲜明的课程意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中强化教师课程意识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教师应该具有的课程意识,它们包括:主体意识、制度意识、学理意识、价值意识、开发意识等,并讨论了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挥评价导向作用,考量校长课程领导力,对提升校长课程意识非常重要.考量校长课程领导力,可通过“课程观念、课程素养、课程团队、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六个维度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被称作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它赋予中小学校长新的使命。我校在参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以深厚的桐城文化底蕴为前提、以百年办学的丰富经验为基础、以省级示范名校的优越条件为动力、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社会、一切为了未来”的思想为指导,不断学习、探索和研究,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创新与总结,对在新课改下校长如何确立新的办学意识和治校理念,如何顺利完成自己的职责,有点滴的收获,更有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将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如何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师学生的课程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师学生必须具备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 ,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 ,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 ;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它是由教育信念与热情、教育知识与经验、教育眼光与智慧三个要素构成的 ,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意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实施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创新意识和课程评价意识。长期以来 ,我国广大教师只有教学意识 ,而没有课程意识。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 ,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有很多不适应 :(1 )过去教学参考书束缚太多 ,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教…  相似文献   

16.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指挥者。校长的教育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水平。在当前,学校能否顺利推进课程改革,能否通过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固然受到师资力量、教育设施、课程资源、地方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但关键在于校长的意识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马琳 《四川教育》2002,(11):22-2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爱学”,这需要我们自觉地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怎么“教”呢?一、树立课程意识,在材料和设计上求“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师生应该成为…  相似文献   

18.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意识决定着校长的思维,校长的思维影响着学校的决策,学校的决策引导着教师的行动。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与校长的办学意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校长的意识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更显得非常重要。智利的一位教育家曾说:“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秋季开始,我区作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起始年级将实施新标准实验教材。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教研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教研工作应当有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开创新局面。为此,笔者以《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为题,谈几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课程研究的本土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万海 《教育学报》2005,1(2):21-25
全球化语境下的课程研究日益呼唤一种本土意识,从本质上讲它是指课程研究中的原创意识、求真意识、自主意识、民族意识。当前我国课程理论界明显缺乏本土意识,表现在传统课程思想的断裂与流失、对外来课程理论的化仆从心态、局部共同体组织松散、问题域不明确、命题与话语体系的依赖性等。缺乏本土意识的课程研究将危及到自主的化领导权的保持,弱化研究的专业敬畏感与自我身份认同,加剧学术浮躁之风。当前致力于研究问题域的转换、探求“体验性”课程研究及学术规范与评价机制改革等几方面,可以作为提高研究本土意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