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除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兼具多方面的修养。 一、音乐教师的文化修养 音乐教材综合性强,涉及到语、数、外、理、化、生、史、地、美等多方面的知识。如讲“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物理属性”时要涉及到物理声学知识;讲“十二平均律”要涉及到数学知识;讲表情、力度术语要涉及到外语知识;讲欣赏《十面埋伏》要涉及到地理、历史知识;而古曲《春江花月夜》更要体会到它是音、诗、画的复合体。因此,音乐教师务必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力求知识广博,能对音乐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音乐课堂上的讲解渲染才会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莫友芝是清道咸年间贵州的诗文大家,他的纪乱诗反映了社会动乱、人民丧亡的社会现实,具有“诗史”品格。莫友芝纪乱诗的“诗史”品格具体表现为诗注互补、诗史互证、忧国忧民和实录时事四方面。莫友芝的“诗史”思想与其人生境遇、师法杜甫以及自身谨于治史精神息息相关,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握莫友芝的纪乱诗的“诗史”品格,一方面可以对莫友芝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更全面的了解,可以借此以深化对宋诗派诗歌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了解贵州历史细节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诗歌阐释来说,背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诗史相通”的传统背景下,晚唐首次出现“诗史”一词,至宋接受“诗史”说,将诗歌的纪事功能放在首位.而明代一些学者对诗史说并未完全接受,在主情的诗歌创作观念影响下重新思考二者之关系,出现了反“诗史”的逆流;清代学者在宋人“诗史”说基础上发明诗了“诗史互证”的阐释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诗人写诗,不可“专作理语”;教师讲诗,也不能专讲道理。离开诗中的具体形象,进行说教,必然苍白无力。用理论文字给诗歌艺术作注脚,必然导致机械、呆板、枯燥无味,甚至把完整的艺术形象搞得支离破碎。这样讲诗,不仅不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也不能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5.
吴勇 《江苏教育》2001,(1):35-38
教学语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语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里的“自主语实践活动”,也就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学习潜能,激发其语学习兴趣,培养其语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的语自主学习。它与以教师的“讲”为主的传统教学相比,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对满堂灌”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口号,这样,“讲”成了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要被抛弃。这是对自主学习的机械理解。讲授法作为教学方法之一流传千年,自有它的妙处,不能彻底否定,问题的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我想,“当讲须讲,讲得适度”应是讲的原则。滕世群老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一、当讲须讲什么东西当讲?1.介绍背景知识现在的学生们很少读当代诗,对海子更是陌生。如果不对有关海子和当代诗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学生就根本不可能读懂这首本来就不好懂的诗。这时,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7.
一名教师首先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是”与“不是”之间不模棱两可,更不能自相矛盾。教学中,有那么一种现象:同一个汉字,教师板书在黑板上教给学生的读音是一个样儿,自己表述知识的读音又是一个样儿,如“诗”,黑板上注音“shi”(卷舌),自己口里讲出来的语言却变成“诗(si平  相似文献   

8.
张志公先生把语教学定位为“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叶老也认为语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不待教师改”。结合目前的语教学现状,笔认为,高中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语能力的培养上。这里所说的语能力,就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读懂章并且会写章。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诗歌一直被誉为“诗史”,而杜诗中“诗”与“史”是什么关系?本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有关评论,认为杜诗的“史”是虚构(也即诗化)的历史,而“诗”又往往用“史笔”,在艺术思维中用“诗性”的艺术思维,三相结合,形成其“诗史”之表达形式。“诗史”与一般史书的不同,在于其虚构历史和诗性艺术思维,而与一般诗歌不同则在于其运用“史笔”与作表现出来的史识.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诗歌创作因其对现实的关怀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则被誉为“诗史”。对此,清人仇兆鳘《杜诗详注·序》有一总结:“宋人之论诗者,称杜为诗史,谓得其诗可以论世知人也。明人之论诗者,推杜为诗圣,谓其立言忠厚,可以垂教万世也。”仇氏之论指出,宋人以“诗史”誉杜甫,是“知人论世”之文学接受方法;而明人之以“诗圣”誉杜甫,则是“以意逆志”的结果。然无论何种方法,对杜甫的赞誉则一:他们都是心折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平民情与入世心,即对现实社会之强烈关怀。  相似文献   

11.
诗史特征是梅村体的首要特征。比较全面地结合吴伟业文学观点,指出他所认识的“诗史”包含“诗与史通”、“史外传心之史”两层含义,在创作实践中分别表现为“事俱征实”和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相似文献   

12.
吕本中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江西诗派乃至整个宋代诗坛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启了南宋诗歌中兴的源头。其战乱诗将记实叙事与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紧密结合,艺术风格自具特色,表现手法别具一格。题材上以“靖康之乱”为背景进行真实记述,具有以诗传史、以诗补史、诗史互证的意义,深得杜诗“诗吏”精髓。因此,给予吕本中的战乱诗“诗史”称号应不为过。  相似文献   

13.
笔曾多发参加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课程理念给语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语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相似文献   

14.
古诗是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素材。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诗被称为“史诗”,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说明了诗这一文学形式的史学价值。前者指记史之诗,后者指用诗记史,语异意同。惟其诗可证史,所以也就可以引诗教史。但是,引诗教史,应该弄清诗的发展规律及其历史价值,注意科学性。本文欲借论说“诗言志”说的历史意义,来为引诗教史提供些文学理论依据,算是旁敲侧击吧。 “诗言志”出处,一说《尚书·尧典》,一说《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诸说不一,但它是我国早期文学理论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标志着我国人民对诗的认识开始由迷信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15.
语教学中的“派”即讲派,读派,写派,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体理论的产物。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不是语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客体也不是学生,而是所学的知识,教师和学生一样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接收器,语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必须学生的能动意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诗史与心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史”是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代表着传统诗学对诗的功能的体认,以及相应的批评原则。本文认为,“诗史”的提法客观上冲淡了诗人的主体性和抒情功能,主张以“心史”取代“诗史”范畴,以还原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以此来观照中国古典诗歌,将会开拓出一个较新的认识空间。  相似文献   

17.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他建立了“通经汲古”的虞山之学,强调经史并重,主张诗史一家,他自已的诗作就有“以诗记史”的特点,其中尤以晚年所作《投笔集》为代表,基于明确的“诗史”观念和卓越的创作实践,钱谦益的杜诗注本以“以史证诗”的鲜明特色,开创了杜诗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吴梅村的诗歌在清代已有“诗史”之称.靳荣藩的《吴诗集览》作为最早的吴梅村诗歌笺注本,对吴梅村“诗史”的理解颇有代表性.《吴诗集览》沿袭《本事诗》中的“诗史”观念,详证梅村诗中的史实.《吴诗集览》征引的材料仅限于《明史》及《御撰资治通鉴三编》,使梅村的“诗史”精神打上了浓厚的官方色彩.另外《吴诗集览》忽视了吴梅村“诗史”观念中对士人心态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语言的明确是由于思想的明确,而明确的思想必然决定正确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说,要正确地表达思想离不开语法,同时也离不开逻辑。歌德在一首诗中也说,要写好诗,应“首先把逻辑来研究”。作为一名教师,要讲好课,也应研究研究逻辑。可是目前的很多中小学教师不仅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而且还不重视逻辑知识的学习,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黄娟 《中学文科》2006,(7):56-56
古诗是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素材。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诗被称为“史诗”,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这说明诗这一文学形式的史学价值。古人常用诗来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可以说,古代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发掘古诗中的内涵,以诗文证史,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手段,是值得每一位历史老师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