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方均斌  杨正浩 《数学教学》2009,(6):F0002-F0002
杨正浩老师是温州中学的一位数学高级教师,大家说他有点“另类”,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我行我素,能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围困下潇洒地行走,他对数学教学具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善于将数学教学与其他知识、方法进行沟通和类比,教学方法自成一体,方均斌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访学期间,向本刊提起他,我们觉得本栏目收集的访谈录不仅要访问名人,也要访问一些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教师”,受本刊委托,方老师以“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智慧与人生”为主题进行了专访,并将谈话内容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2.
陈平 《教书育人》2005,(6):24-27
这是发表在《教育在线》网站上的一篇短文。文中田老师的经历,每个做教师的也许都会遇到过,个人的感受自然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通过本刊作者陈平先生在他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讨论,见仁见智,推心置腹,读过之后,相信对教师们今后应对类似事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听过许建国老师讲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秀美端庄的字体,从容洒脱的教态,流畅悦耳的声音,尤其是他那简明的板示和独到精妙的艺术点拨。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并多次进行过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改革实验,同时取得过省级语文会课比赛第一名的语文教师,自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构成他教学艺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他那独具特色的板示设计和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课堂点拨又是他有别于其他语文教师的独到之处,也是他蜚声教坛的真谛所在。翻开许建国老师的所有教案,几乎篇篇都有构思精巧的板示设计。甚至有的课…  相似文献   

4.
吴文俊,2000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他在获奖后答记者问时,有一段话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对数学并 :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的兴趣发生了几何级数的跳跃,最终把数学研究确立为终生职业.” 读了这一段话,我想,身为教师的我们都会引起激动或喜悦.你看, 80 有余的吴老还没有忘记 20 出头时教过他的老师,这位武老师,确实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武老师,吴文俊就不会走上钻研数学的道路,也就不会成为当今世界杰出的数…  相似文献   

5.
价值的迷失     
近日,昔日的学生来看我,讲起了一件令人寒心的事情: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涉嫌强暴未成年女生。这个教师我也认识,是我以前的同事,很斯文的一个人,课也讲得挺好,一点儿也看不出他会强暴幼女。所以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更吃惊的是该教师竟然承认强暴过十几名幼女。在老百姓的眼里,教师的地位是何等崇高,教师是社会良知最后的安全保障,如果连教师也腐化,整个社会也就暗淡无光了。行为有偏差的老师和学生,使我们深思,现行的教育体制就没有责任吗?一个学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读书,究竟在人生之路上能学习到什么?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重在考试,致…  相似文献   

6.
生日与桥     
张港 《教书育人》2004,(3):48-48
李老师退休已经多年,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多数没有见过他的面,但是全知道他的生日,因为,他的生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教师应该怎样成长?是成为“通才”还是成为“专才”?本刊第六期《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其实,“通才”和“专才”之争,不只关乎教师的成长方向,更关乎教师的培养模式。本期我们发表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意在将讨论引向深入。老师们的观点见仁见智,怎样看待“通才教师”、“通才”应该怎样培养、“通才”与“专才”的关系,等等,是这次讨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曾记得在读初中的时候,一天,一位叫李培根的老师到我们班上了一节语文课,那天他讲的是《牛郎织女》,他那惟妙惟肖的讲述,入情入理的分析和那满脸的笑意吸引着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听过的最好的一节课,让我们记忆犹新。李老师的讲课也就成了我们从教20多年来效仿的榜样。我们常想:李老师只给我们上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9.
不过如此     
方仁工老师是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他不但负责行政工作,还兼带语文课。他的教学很有特色且成效显著,本刊1990年第3期曾介绍过他的教学科研情况。这里,刊出的方老师兼带作文课的一组纪实短稿,内容实在,具有可操作性,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0.
校徽传奇     
校徽传奇(小小说)董长民方老师有个习惯:上班、下班,总要佩戴校徽。也许你不相信,这小小的校徽是他和她的“红娘”。说来话长,方老师那时已28周岁啦,按中国的“传统”看法,28周岁还没结婚的人,不是大脑迟钝,就是“自然条件”恶劣。方老师的大脑并不迟钝,长...  相似文献   

11.
范雪丽 《辅导员》2013,(12):38-39
<正>作为教师的我曾为这份高尚的职业骄傲过,也曾为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而惴惴不安过。在与许多学生的交谈中不止一次的听到"某某老师偏心"的说法,尽管谈论的是另外的老师,但学生的评价及"刻骨铭心"的表情还是令我感触颇深。作为老师,真的有偏袒一方、仇视一方的职业习惯或行业规则吗?为此,我以征求意见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我的看法。"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节课,同学们怀着对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教育史上,不同时期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默默无闻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守住自己的一方乐土,甘心奉献自己的一切。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在研究的岁月里,他坚信努力总会有成果,十多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同级项科学计算法,自语修成正果,成果多方投稿,却石沉大海。他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终日为生计奔波,却无法放弃初等数学的研究梦想。他筹钱自费出版了《初等数学难题解析——同级项科学计算法入门》。今天,本期特稿隆重介绍一位狂人,一位从公办—民办—下岗的普通一线教师——朱昌海,让我们一起走进朱昌海老师的心灵世界,一起领略他挚爱初等数学研究事业并为之倾注心血的酸甜苦辣人生。  相似文献   

13.
彭傲霜 《湖南教育》2002,(12):20-20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个叫阿辽沙的学生,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他的生物老师因此常常刺激他。“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明白,你还能干什么呢?”这个学生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来,他连最基本的知识也觉得复杂了。一天,生物老师又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种的栗树就要长幼芽了,过几天,我们全班都去观察。如果那时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就毫无希望了。几天后,生物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栽着小栗树的地方,可令大家目瞪口呆的是,树上的幼芽全被剥光…  相似文献   

14.
这是发表在《教育在线》网站上的一篇短文。文中田老师的经历,每个做教师的也许都会遇到过,个人的感受自然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通过本刊作者陈平先生在他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讨论,见仁见智,推心置腹,读过之后,相信对教师们今后应对类似事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学生虽然年幼,但也有他们自己的秘密,有时候连父母都不愿告诉的事,却愿意告诉老师 ,尤其是难以启齿的事。这时候老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把你当成了知心朋友,当成了可以 信赖的长者。但千万要为学生保守秘密,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帮助 他 们从困惑无奈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宽厚真诚善教有方。一位小学生偷拿了妈妈20元钱,害得妈妈翻箱倒柜折腾了半天没找到,怀疑这个怀疑那个 ,几乎急疯了。他起初见妈妈发火不敢承认,怕挨打,后来见妈妈哭得好伤心,心里十分难 过,可始终鼓不起说出来的勇气。为…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2月23日是我们尊敬的朱正元教授的百年诞辰纪念日.作为朱老师的学生和助手,有幸能多年直接聆听他的教诲,目睹他的典范,使我受益多多,永志不忘.朱老师虽然离开我们已近1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深切地怀念他,就是要重温他的教导,认真学习他的精神和高贵品德. (一) 朱老师一生执教60多年,把毕生都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尤其对于师范教育,他更怀有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他一贯提倡要重视师范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既教书又教人,并身体力行.他常说教师是十分崇高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做…  相似文献   

17.
寻找着眼点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寻找人生着眼点的故事。有个年轻人因为犯罪被判终身监禁,顿时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准备自杀前,他寻思自己活了20多年,有没有人说过一句赞赏自己的话。他想,只要找到一句,就要为这一句话而活下去。他搜肠刮肚、仔细回忆,终于找到了半句,那是上初中时美术老师对他讲的。当他将一幅涂鸦作品交给老师时,老师说:“画得实在太糟了,不过,色彩倒还挺鲜艳漂亮。”没想到,10多年过去了,这半句赞语竟成了他人生的“最佳着眼点”。有了这一点,他的心灵才没有彻底“失明”,才产生了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性和活用词性庄文中教师有老师问:“他红了脸。”“他红着脸。”“他红过脸。”“红”本是形容词。在三句中,“红”分别带动态助词“了”“着”“过”,“红”是否转为动词?文中幄,这类问题提得不少。我到马来西亚,华文学校老师也提这类问题。教师汉语词类划分...  相似文献   

19.
孙林涛 《山东教育》2001,(29):16-1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他想,在二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如果有人曾经对自己说过一句赞美和肯定的话,就活下去,如果没有,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终于想了起来。那是中学的时候,他随手涂了一张“画”当作业交给了美术老师,老师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不过色彩还是不错的。”就是这半句赞美的话,使他活了下来,几次减刑,出狱后,成了一名画家。故事毕竟是故事,但它却给我们一条有益的启示:教师要善于用赞美的话,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我们许多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感受,辛辛苦苦地做好工作,能够得到领导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尊严”一词在2010年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而本刊第4期的评论员文章《教师与尊严》也引发了不少老师的共鸣,他们纷纷向本刊投稿,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育中的“尊严”展开了议论。如佐斌老师从对尊严的解读出发,呼唤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