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宋爱民是我国优秀的女子铁饼运动员之一,她的技术风格代表了我国优秀的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发挥了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身材灵巧的特点。运用三维摄像法对宋爱民的完整技术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右脚着地到左脚着地阶段,宋爱民的技术特点表现出非常快的特点,投掷臂在旋转过程中不太稳定,造成了一部分速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三维常速摄影系统,采用定点定机摄像的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王钰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并用视讯录像解析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选取肩、髋速度,出手高度、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肩髋角等运动学指标,结合饼速变化特征和超越器械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王钰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找出王钰的优势和不足,对王钰的训练做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佟贵锋 《体育科学》2000,20(1):47-50,54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旋转掷铁饼技术的速度结构特征和动作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发现我国男子铁饼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差距是双支撑起转阶段和旋转阶段铁饼的速度损失较大。腾空和过渡时间长、肩髋柔韧性差、最后用力时机晚等是影响我国运动员铁饼速度发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成绩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存在不少差距。本文将第6届全运会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分为4个时相,对其运动学特征进行解析,为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健是近几年国内男子铁饼界顶尖运动员之一。2009年他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亚军。近三年来,吴健在国内赛事中一直扮演领头羊角色,其最好成绩达到63.54米。吴健多次将铁饼掷出62米开外,成为国内公认的男子铁饼第一人。分析并诊断他的投掷技术对提高我国男子铁饼运动员的投掷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影片解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6名运动员最好的一次投掷技术进行解析,对投掷过程中铁饼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相应结论,认为6名运动员在心速度变化、旋转技术节奏、铁饼运行轨迹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国家队铁饼运动员的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摄像、解析、比较等方法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技术呈现为平速型、后速型和全速型。平速型更能体现平稳转动、逐步加速、持续用力的合理技术。铁饼运行后期最高点、最低点之间的落差及相应位置关系的变化,蕴含着不同发力形式的区别:李艳凤等三名队员此段落的铁饼运行呈现出急剧下降的状态,将垂直用力与旋转摆动效果合二为一,加强了最后用力的发力力度,此类发力形式可称为"下压型";其余队员此段落铁饼垂直落差值较小,即注重集中发挥旋转给铁饼带来的离心力,或可称为"平摆型"发力形式。李艳凤铁饼出手前最后阶段运行轨迹的特征更符合现代铁饼技术要求,表现更为合理。支撑矩大小对用力幅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健铁饼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像机以200fps的速度同步拍摄优秀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吴健的铁饼投掷技术,并采用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象解析.分析与诊断他的投掷技术并与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对加强我国男子铁饼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我国铁饼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像解析法研究分析苏欣悦在2012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比赛的铁饼投掷动作,并与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进行比价分析,找到技术动作的优点,为以后的技术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提高其铁饼投掷的成绩.研究结果表明在右脚着地到左脚着地阶段,苏欣悦的技术特点表现出非常快的特点,投掷臂在旋转过程中不太稳定,造成了一部分速度的损失,超越器械能力不够.  相似文献   

10.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我国6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投掷各阶段肩髋角、躯干倾角、肩链角、髋足角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肩髋角随旋转圈数增加而逐渐增大,躯干后倾角逐渐增大,最后用力阶段存在较明显的上体后仰现象;右脚着地瞬间髋足角普遍较小,肩链角的最大值出现在右脚着地之后,最小值出现在右脚着地之前,延长了单、双脚支撑阶段时间,使旋转速度节奏变慢。  相似文献   

11.
所有优秀铁饼运动员都有一个其同的特点,就是在旋转结束,完成最后投掷动作的同时,髋轴线与肩轴线之间有着明显变位的特征。正是这种变位产生了转动力矩,而这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虽然变位的本身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实际上许多青少年优秀运动员的投掷动作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教练员,应该怎样帮助青少年优秀运动员达到技术上的最佳水平呢?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等研究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男子链球选手掷球时,球速增量较小.影响了出手高度。原因在于.人体旋转速度较慢.d/s比率低;下肢双支撑阶段髋角增幅过大.右脚落地时髋、膝关节角度偏大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现阶段我国4名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刘×滑步过程中重心抬起幅度较大,上体过早上抬,减小超越器械的效果,过渡阶段刘×右侧下肢伸展幅度大,上体抬起过高,减小用力的距离,姚××过渡阶段上体抬起幅度大,增量大,右膝关节处压紧效果差,最后用力阶段王××右侧下肢髋、膝关节用力时机一致,协调性好,姚××踝关节伸展幅度小,蹬伸不积极,刘×膝关节处伸展幅度大,冯×右髋关节伸展速度慢,用力阶段主要以蹬伸下肢为主,协调用力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MEGAWIN 12导肌电测试仪,对现阶段我国3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整个投掷技术过程中左右对称的8块肌肉进行了生物电测试,结果发现,孙太凤下肢肌肉力量好,腰腹肌力量差;宋爱民整个肌肉力量小,特别是腰腹肌力量,但肌肉积分速率较快,肌肉之间的协同用力程度高;李艳凤肌肉力量大,放电速率慢,各块肌肉之间的协同用力程度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十运会田径比赛女子掷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快,但速度利用率却不高;投掷步时短,步频快,不能为最后的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投掷各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小,对标枪施力不够;左脚落地时膝角缓冲过大,制动效果差。同时,投掷成绩与最后交叉步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李艳凤旋转技术过程的运动学研究,从某些方面总结归纳出李艳凤旋转技术的优势特征,为有效提高我国女子铁饼各阶层技术训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期跟踪的方式,运用高速摄像及解析、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对比、资料收集与归纳、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研究内容。结论李艳凤旋转技术环节用时的节奏相对平稳,表现为整体技术过程流畅,最后用力阶段中表现出了快速、有序的肢体用力过程,符合技术的特殊要求;旋转技术过程始终遵循着以身体运动带动器械运行的、合理的技术原理;铁饼运行速度呈稳步提升、平稳上涨的变化趋势,在进入最后用力阶段前瞬间具备了接近10 m/s的速度基础,这体现着李艳凤旋转技术实效性、合理性的极大优势;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变化特征表现出了2个特点,即旋转过程中身体重心向投掷方向稳步推进和最后用力过程更加快速、集中。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优秀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我国参加第六届全运会预赛资格的13名优秀链球运动员(健将11人,一级运动员2人)的投掷动作进行了现场高速摄影,经影片处理与分析,结果为:整体上具有现代链球技术的特征,但存在着单支撑时间在后两圈延长;每圈双、单支撑时间比例不当;身体重心较高,上体后仰较大;链球轨迹面向右倾斜,低点在右等不合理因素,有待于改进。另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提高第四圈旋转身体重心向投掷方向的位移速度,有助于增加投掷远度。  相似文献   

18.
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 8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旋转技术进行评定 ,在一些参数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对照 ,用身体重心运动变化的多项指标揭示旋转技术的规律与特征 ,找出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旋转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李建国 《中华武术》2007,(12):41-44
投掷铁饼的技术,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通过人体的旋转和位移将铁饼投掷出去。笔者认为铁饼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右手投掷为例):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男子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广林  闫之朴 《体育学刊》2005,12(6):115-118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我国部分男子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进行赛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在起跳开始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较低;起跳腿的髋、膝、踝3关节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和高度较低,助跑水平速度未能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起跳的垂直速度是影响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