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佳 《大观周刊》2010,(41):74-74,70
每个民族和社会都有忌讳现象,委婉语的产生是出于回避禁忌语的需要。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探讨其“目的准则”,“篇内一致”和“篇际一致”即“忠信”在委婉语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指曲英汉互译的三种方法以期促进中西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田杰 《大观周刊》2011,(13):111-112
死亡委婉语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而在不同的文化中就会有不同的死亡委婉语。所以在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特别关注死亡委婉语。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他们自己的对死亡的委婉表达,这些委婉语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并且特定文化的死亡委婉语放映了这一特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为了能够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仅仅学习语言是不够的,外语学习者还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死亡委婉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给出了一些死亡委婉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采谈论中英文化中的死亡委婉语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希望这些分析能给跨文化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试以例证的方式分析英语委婉语的主要构造手段,论述英语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所具有的避讳功能、礼貌求雅功能、掩饰功能、褒扬功能等四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的起源和定义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源自禁忌.在许多社会里,由于文化、宗教、政治、习俗等方面的原因,人们要回避许多事物,不能从事许多行为,这些就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禁忌.在人们的日常交往过程中,由于它们的名称也不能提及,因此逐步发展成为语言禁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又无法完全回避它们.这时候,人们只好以其它语言表达方式间接地代替它们.这些替代语言表达手段即委婉语.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英语新闻中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其中包括隐喻、转喻、外来词和近义词。从认知语言学来看,这些方法能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积极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消极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间接的委婉效果。  相似文献   

6.
蔡凤 《大观周刊》2012,(9):30-31
人际交往中,语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多事物如果不加隐晦的直说,是会带来交际障碍与冲突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委婉语就有了用武之地。本文试从德语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常用范围等方面分析德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以期能对德语委婉语作出简略的介绍,对跨文化交际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7.
前言委婉语是语言的各个种类中最富有色彩和活跃的元素。它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出现的有趣的语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事件,它与美国的诞生、现状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美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西进运动不但塑造了美利坚民族大胆冒险、勇于开拓、追求自由等性格,还孕育了美国本土文化,引领着这个年轻民族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孱弱走向强大。本文通过分析美利坚民族性格演变以及文化艺术上的发展轨迹,探讨西进运动的文化遗产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国发展轨迹有较为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广告中呈现的儒家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正华  吴芳萍 《今传媒》2010,(12):96-97
广告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除了促进销售功能以外,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个地域的广告必然体现着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彰显着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哲学和价值体认,该地域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儒家文化传统已成为我国广告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茜 《新闻传播》2022,(3):13-16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有深刻的社会意涵.网络流行语具有疏导社会消极情绪和强化社会积极情绪的功能,是反映社会舆情的镜子,也是当下民意表达的有力方式.从社会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有助于反思其表现出来的社会现实问题,加深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本文首先从其基本概述入手,通过迷因理论对其...  相似文献   

11.
杨燕  黎文清  党静茹 《大观周刊》2012,(11):289-289,28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保留和传承一种文化,越来越成为背道而驰的两件事。然而,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相似文献   

12.
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本文将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美国俚语的起源、功能、特征.进而分析美国俚语所反映出的美国文化独特的一面.研究美国俚语,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并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3.
民语广播节目,是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传媒载体,是重要的舆论宣传手段,是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的重要"喉舌",具有"双重性",即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民语节目一方面既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也担负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另一方面,对于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的教育、卫生、医疗、环境、食品、交通、就业、治安等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宣传报道。它是沟通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保障边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的知情权的手段。同时,民语节目也是丰富边疆广大人民群众文艺生活、弘扬民族文化,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档案是历史的标本,文化是档案的实质,加强档案事业就是加强社会记忆机能,因而,档案文化建设堪称一项改善社会记忆功能的"社会健脑工程"。以档案的方式,可以让历史得到更直观、更生动、更令人信服的呈现。档案则是一种文化载体和"管理文化"。一、加强档案文化管理的重要性1.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再丰富、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范玉红 《图书馆》2005,(4):13-16,21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观念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指向,即社会教育意识,具体表现在倡行、创设近代图书馆过程中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呼吁,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上。这一意识从萌芽到成长,都得力于当时国家民族现实的促发和近代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的风云变化、教育观念转变的需要,以及时代的精神现实。  相似文献   

16.
羿克 《今传媒》2012,(1):27
正主持人语: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宣传、新闻传播、舆论监督、实用和文化积累这五项功能。社会公正则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公正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法理上追求利益关系特  相似文献   

17.
吉呈花 《全国新书目》2008,(Z1):119-120
一、图书馆文化的含义及特征"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对它的界定众说纷纭。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化的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18.
卢嘉毅 《今传媒》2011,(4):92-94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形式,不仅仅只是提供消遣与娱乐的工具,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传达,甚至可以看成是对于当代社会思潮、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通过对冷战时期好莱坞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文化研究以及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去探讨冷战时期科幻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和焦虑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常顺喜 《大观周刊》2011,(18):74-74,73
本文以开拓、虔笃、兼容三个方面来透析或论述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即开拓代表的是一种移民文化、虔笃代表的是一种宗教文化、兼容是一种熔炉文化或者多元文化,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显性特征为主线,借以追溯美国社会文化嬗变的历史渊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美国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由使用大众媒介以及在使用过程中而产生的社会文化现象到处存在。媒介以它特有的存在方式和影响方式构成一个独特的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研究就是把媒介的使用与效果放在整个社会总体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考察。由于民族、地域、阶级、阶层等差异,受众在使用媒介的方式上也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国家之间研究这种差异性属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1988年,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鲁尔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编辑出版了《世界家庭看电视》一书,这本书从宏观的比较着眼,从微观的家庭收看电视的角度入手,从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描述了家庭收看电视反映出来的不同文化内涵。书中收入的来自六个国家的报告,是学者们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撰写的。其中英国的大卫·毛利保持了不列颠文化研究的传统;委内瑞拉的莱昂塞欧·巴瑞欧斯联系心理学和教育学进行分析;西德的简·乌维卢格和卡拉斯杰森是家庭治疗专家,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大众传播;印度的雅达瓦则从人类学的观点进行探讨;美国的学者运用交际理论研究美国家庭看电视;鲁尔和他的助手孙式文在对中国的研究中,则使用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这些报告向我们展示了有关国家及家庭在使用电视方面所显现出的文化差异。在印度,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已经由宗教传统和性别区别决定了,因此,收看电视只是人们社会地位的再现和延伸。在委内瑞拉,收看电视故事片远胜于其它风格的流行节目,它一方面反映出这些罗曼蒂克情节剧的魅力,同时也是该民族以女性力量作为文化基础的一种反映。由于中国的文化政策更强调教育的渗透作用,因此,电视台制作节目和观众选择节目以及形成理解时,都把教育意义看作一个重要尺度。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里,收看电视增强了家庭作为私人天地的文化趋向。人们越来越多地把自己关在家里。因此,联邦德国的报告认为,应该把阅读放到比看电视更重要的位置。这种观点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媒介政策和收视行为。为了使读者能够理解这个研究的意义,也为了从“理论”上作出概括,鲁尔先生在这本书的前面专门撰写了一篇代替前言的论文。这篇论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家庭在大众传播中的意义,以及这种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研究理论构想。虽然读来有些过于理论化,但它可为我们研究传播现象开辟一个新的视角。读者若有兴趣,还可参考本刊物1987年第三期上刊登的鲁尔教授的另一篇论文《电视的社会功用——由家庭行为得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