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民合作社的调研,比对分析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合作社的技术供需对象、技术供需类型、技术供需认知,结果表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合作社技术供需对接情况仍不容乐观:推广人员配置不合理、合作社运营机制不成熟、推广机构技术储备更新不及时。基于此,应深入了解合作社的技术需求,实现技术有效对接;优化合作社成长发展外部环境,完善合作社技术平台作用;深化农技推广机构机制改革,及时更新技术储备;培育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农技推广体制既没有发挥广大基层农技人员从事农技研发和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体现农民技术需求的主导地位.而设立以资助农技人员进行新型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为目的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可使农技人员加入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也可建立自下而上的基于农民需求的农技研发和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3.
摘要:农技推广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是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就目前农技推广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技推广模式,对当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如何与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者结合,共同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甘肃省农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户对科技成果转化认知及不同农技成果转化主体行为对农户技术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科技与其成果转化认知大相径庭,公共渠道成为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特征,技术信息供给不充分,科技到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旧突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参与的多元化新型农技成果转化模式逐步形成,但各种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户需求。新型农技成果转化主体数量少、带动能力弱,农技推广机构仍将是未来农技成果转化最重要主体,但合作社发展潜力巨大并将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与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成为农户赋予不同农技成果转化主体共同愿望与诉求,农户生产经营理念正由传统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农技推广机构为培训主体,以技术指导为主的单一的农户技术服务方式导致农技成果转化率低,效果差,农户技术服务方式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今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对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基层农技人员现状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制约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解决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以福建省寿宁县为例,针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个方面的解决措施,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迁安市通过重新组建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变了传统农技服务效率低下的局面,摸索出一条以区域农业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来配置基层农技推广资源和开展技术服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经济外部性,决定着多数领域的农技推广服务难以物化且不适合有偿购买,因此,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推动力量仍然是政府所提供的具有普惠性质的公益性推广服务。但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烙印——农技推广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缺乏协调互动、职能分工模糊不清、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依然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技推广事业的实效。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经验,结合协同治理思想和组织设计原理,分析及优化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以期为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经济外部性,就决定着多数领域的农技推广服务难以物化且不适合有偿购买。因此,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推动力量仍然是政府所提供的具有普惠性质的公益性推广服务。但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烙印——农技推广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缺乏协调互动、职能分工模糊不清、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依然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技推广事业的实效。本文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经验,结合协同治理思想和组织设计原理,对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期为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调研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调查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笔者对宁波的农技人员、农户和农业相关部门进行了细致调研。发现目前宁波农技人员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效果较好.普通农户和农业大户(含农业基地)是衣技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农技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农经和农技.服务内容多数集中在新品种的引进与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指导;农技人员推广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新品种的引进、农业技术培训和病虫害监测预报,较为符合农户需求;农技人员较多地采用集中培训与发放资料的方式向服务对象传递技术信息。同时,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经费不足、农户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农技人员实际收入偏低,现行各种激励机制仍有改进空间:农技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讲解水平,加强实用技术指导,及时传递农业技-术信息等。因此,建议宁波实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降低农技服务人才的流失率:建立村级农技服务机构或科技进村服务站,向下延伸服务链条;妥善解决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问题.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展教育与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技术接受能力:继续完善沟通反馈渠道,建议成立农技人员申诉制度等,以进一步提高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运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实证研究方法,对2012年实行分类管理后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事年限、单位所在地、待遇满意度、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修订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民的评价对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性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从完善农技推广法律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提高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和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几方面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上2006—2016年间以农技推广为主题的5 551篇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梳理近几年农技推广研究的基础文献、研究团体、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等。研究发现,近几年来对于农技推广的研究关注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作者的高被引文献构成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农技推广学术研究尚未形成主流的代表流派,研究比较宽泛。研究热点集中在基层农技推广、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工作经验总结、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解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职业农民培养等问题上。对此,从学术研究、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对我国的农技推广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农技推广与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河南省634份粮农的调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粮农耕地持续保护程度,实证分析农技推广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期望确认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1)基层农技推广、数字农技推广均显著促进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与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2)基于代际差异分析,基层农技推广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无群组差异,而数字农技推广对新生代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更显著;(3)基层农技推广、数字农技推广在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中呈现出互补效应;(4)基层农技推广通过增强利益期望确认、降低风险期望确认两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而数字农技推广主要通过增强利益期望确认来间接影响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结论】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与数字农技推广建设的同时,也应发挥“线上”与“线下”农技推广的互补效应,以帮助粮农形成较为客观的期望水平,进而促使粮农持续实施耕地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及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公益性机构与社会化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和建立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地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提炼了典型模式,分析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组织再造、社会化组织有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农科教推协同推广4种模式。基层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变革,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农技供给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政府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公益性机构改革和提高政府对农技推广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动态化公共物品供求视角下的农技推广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扈映  黄祖辉 《科学学研究》2006,24(6):867-871
基于对农技推广服务经济学属性的分析,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技推广服务因制度性因素而成为公共物品,现阶段已具备混合物品的特点,但由于农技产品消费活动的双重性及我国农民对农业技术的私人消费态度依然不坚决,以国家投入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仍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科研院所专家负责制的农技推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科研院所专家参与农技推广的作用和优势,提出了科研院所专家负责制的农技推广模式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人口较少的所谓特有民族地区强化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农技推广工作的难点,提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农技推广网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日益得到加强,现已拥有34万农业科技推广大军,然而并没有因此而取得理想的结果。其原因之一,庞大的农技推广队伍大多是农业技术领域里的专业人员,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方面的修养,缺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在推广工作中,以农业技术性质、类型为主,按照地理、气候、土壤、不同作物或牲畜的特点进行分类分区推广,而往往无视农村社区和邻里,忽视了社区的文化规范,未能有效地利用邻里和社区组织系统,忽视了按邻里和社区特征划分推广工作区的方法。认识社区和邻里在农技推广中的重要意义,适当地发挥社区文化、组织系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灵台县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成效、做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强化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10份有效问卷收集的量化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的3个公因子——高校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的政策制度安排、高校管理者对公益性农技推广的态度、高校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需求与价值体现,对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模式产生显著影响。结合3个公因子及其中负荷量高的子因子与组织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三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农技推广主体结构的形成过程及现状,试图说明农枝推广的主体结构没有单一的模式,它的形成与各国传统、农业生产的要素禀赋和经营制度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农技推广的主体结构的形成也并非线性的过程。本文给我国农技推广的政策启示是:各地区农技推广主体的布局需要充分考虑传统、禀赋、经营制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