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力 《中华武术》2000,(9):50-50
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及有关太极拳的资料中常常提到练习太极拳要能达到“四两拨千斤”才是有了一定的功夫。这五个字的出处有两处:一是《打手歌》:“搠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其中有“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句。二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查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  相似文献   

2.
李紫剑 《精武》2009,(10):6-7
问:“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两句话,百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对太极拳以小力胜大力、以慢制快的经典解释,请问先生对此如何看待?答:长期以来许多人都把“四两拨千斤”当成太极拳的专利,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四两拨千斤”,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少林拳谱上,具体的章节是《避趋诀》。  相似文献   

3.
贾迟 《武当》2009,(8):28-29
“四两拨千斤”是古典太极拳论中一句名言,流传数百年,没有异议。王弘壮先生发表《“四两拨千斤”还是“四两拔千斤”》一文,提出“‘四两拨千斤’之句不通,应是‘四两拔千斤’之误。”  相似文献   

4.
孙万智 《精武》2009,(6):54-54
“四两拨千斤”这一武术技法术语初见于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谓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在太极拳推手过程中,凡加引化劲于对手动作上,诱其落空,或者先化后粘,逼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或者以横拨直,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论》中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句,《打手歌》中有“牵动四两拨千斤”句,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的《七言俚语二首》之一有“化动四两八千斤”句。“四两拨千斤”是比喻使巧劲,借力打力。这个比喻的出处,查有版本流传的前人著述中,最早是出自清·俞万春所著的《荡寇志》第八十八回:“丽卿笑道:‘兵器又不在斤两上分高低。古人说得好:四两能拨千斤重。’……”。 俞万春(1794年~1849年),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荡寇志》草创于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  相似文献   

6.
读《中华武术》2007年第11期尤志心先生《再揭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一文后,触发了写此文的灵感。“四两拨千斤”一语出自《太极拳论》“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相似文献   

7.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蓝晟 《武当》2003,(7):30-30
进入21世纪之后,太极拳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撰文质疑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说“现在的太极拳只不过是太极操”、“是徒有其表的太极拳”等,他们还发出了“太极拳内功心法已经失传”,“寻四两拨千斤之杨式太极之真功夫,可谓难上加难。”确实,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绝大多数是“太极操”,因此,许多人练了多年太极拳,连身体的基本健康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延年益寿了。  相似文献   

9.
木子 《中华武术》2004,(3):27-27
我是马虹先生《陈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这三本书的读者与后学者。我喜欢陈式太极拳表现的劲力和刚柔相济优美的拳架风格。因此,我研究了陈派太极拳的历史。陈式太极拳强调技击时既要用意,又要用劲或力,当然,强调的是用阴阳相济的巧力(没有拙力、笨力、蛮力、直力,而是松活弹抖的整体力),“用意”或  相似文献   

10.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11.
雷世泰 《武当》2009,(10):15-16
推手究竟是如何取胜的呢?前人已经说了不少,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个精彩的说法,就是“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这是太极拳界相沿已久的传统说法。不错,但是不确切,不完整,容易引起误解,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劲力 在传统太极拳理论中关于劲力的阐述:(1)王宗岳《太极拳沦》“由著熟悉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阴阳相济疗为懂劲。、”(2)武禹襄《十三势说略》“其根在脚,发于腿,主要腰,形于手指。”《太极拳解》“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  相似文献   

13.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式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虹 《中华武术》2006,(6):26-28
经过45年的实践和钻研,我认识到太极拳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修炼不完的武术功夫,同时,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种种“时代病”,它又是一套优秀的独特的健身术。所以,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评价,都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理论谈太极拳的保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畅气血,舒展筋骨,培养正气,使人体的功能发挥正常,以达到内外调和,预防疾病,抵抗外邪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太极拳练习要求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使大自然给予的有益物质,能更多地吸收,促进周身血脉流通,身心舒适,精神焕发。本文运用中医理论谈谈太极拳在保健体育中的作用。一、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1.阴阳学说与太极拳。《素问·四时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太极功理首先就运用了这…  相似文献   

15.
周英南 《武当》2014,(8):16-18
关于太极拳,杨澄甫宗师有一句简明扼要的论述,他说:“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见《郑子太极拳十三篇》,1947年版)。又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谓手必要相随,不可自动。”  相似文献   

16.
太极擒拿法     
太极拳技击的擒拿,乃以小取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应合于太极拳之本身规律。王宗岳《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此诀不但道破击法之精髓,同时将太极拳的整个技击核心内容都说  相似文献   

17.
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是体现杨式太极拳“十要”(即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的两个重要要素。松和沉做好了,“十要”就不难做到。反之,就打不好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8.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9.
丁岑亮 《武当》2022,(9):14-15
<正>太极拳的理法文书繁多,有许多金句金字在武术界乃至生命境界都有着启迪和推动作用。在太极拳中有一个比较重要且深奥的问题——“让”与“化”。什么是“让”?什么是“化”?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技术特点,让世人为之惊叹和膜拜。细品这些字句,好像只体现了太极拳一种被动和等待的属性,这也由此让很多人把太极拳理解为一种“让”的功夫。谈到“让”,先来组词:避让、  相似文献   

20.
康戈武 《武当》2004,(7):29-29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