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大报”一词在业内用得很寻常。所谓大报,往往指的是中央和省一级的主流报纸。特别是党报,在类型和形态上与专业类.生活类报纸自然有所区别。这倒不是因为大报开版大。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独特的地位和定位,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和内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然而,当今的媒体及其面临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速变,到底如何看待大报之“大”,确有重新识辨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2日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已经度过了它的初创阶段.开始步入一个成熟发展期。一年多来.“音乐之声”作为一个现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研讨中.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同时也引发了全国广播界新一轮的频率专业化改革。在剥离了成功光环之后,再来解读“音乐之声”的改革历程.侧重评估它对传统文艺广播经验的颠覆.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3.
何谓大报?党报就是大报——这是许多读者与报人的习惯说法。这当然是因为党报融“严肃性、权威性、指导性”于一身,能够为读者提供可靠、严谨的信息,能够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受众。然而,大报还应该有另一个特征: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曾天海 《新闻界》2002,(5):41-42
在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末的大约10年间,中国的地市州一级党报,基本上都由四开小报改成了对开大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个别还没改的报纸,也坐不住了。例如四川省,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外,原来没有改大报的《巴中日报》也已于2002年1月改大报。在这一地市州小报全面改大报的过程即将完成的同时,我国整个报业正迎来国家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反思一下地市州小报改大报的经验与教训,理性地思考地市州级报纸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市州报纸未来的发展道路,选择正确的竞争策略,大有必要。一、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请先看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记者崔永刚采写的<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肩题"舍弃5000万元年收益留下惠及子孙好家园")这篇消息的导语:  相似文献   

6.
"手册"辨     
文章通过评述国内外有关手册的定义,对其内涵、外诞及《中图法》复分号“-62”中“手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作了探究,并以实例说明了对以手册为书名的图书如何加以区别地进行分类标引。  相似文献   

7.
8.
贾茜 《青年记者》2004,(4):21-22
《华西都市报》在“迈向主流化”的实践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很显,2003年的广告销售额达到了4.35亿元。通过对《华西都市报》进行分析,笔认为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记者:<羊城晚报>连续20年发行量过百万,是全国晚报的一面旗帜.您到羊城后,提出要办"百万大报、百年大报","双百"的提出基于什么考虑?  相似文献   

10.
宋朝丞相吴正肃,一次到文学家欧阳修家作客,进门看见桌上的一幅古画,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不浅啊!”“你怎知道是正午牡丹呢?”欧阳修为之惊异。“花瓣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吴正肃接着又指牡丹下的猫说:猫眼的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在中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末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眼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名人轶闻六○○篇》P164)吴正肃对牡丹和猫了解之深,观察之细,令人钦佩。一些职业文字工作者,对文字的了解和观察远无吴正肃对牡丹和猫的识辨功力,所以疵  相似文献   

11.
王者之辨     
世界上本没有王,想称王的多了也就有了王。在报纸运作领域,有几种关于王者的说法,并时而有新的说法出现,人们的理解莫衷一是,各有各的理,有交叉也有不交叉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对新闻稿件中的差错立足于"辨"的意思是:分辨,从而做出判断.一篇稿件放在案头,编辑从哪些方面做出是否有差错的判断呢?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辨舆论导向,二是辨文字差错.  相似文献   

13.
"第二大经济实体"一词自2011年开始融入外媒涉华报道中,成为报道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标签。本文首先考察了2011年2月至今"第二大经济实体"相关的西方新闻话语全景。重点研究英国大报在新闻话语投射出的中国镜像,通过语料库主题词和语义趋向分析挖掘该类新闻的视角选择和材料组合等新闻操纵手段。  相似文献   

14.
忙碌办公环境下的纸质文件就像“纸飞机”,要想对它们所承载的信息资源进行电子化管理,就不能让它们乱飞,而是停靠在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上,准备再次从正确的轨道上起飞。  相似文献   

15.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是刘宋时期的著名文人. 历史上有与刘宋颜延之同姓名者;有的文献记载中,将刘宋时文人颜延之省称为"颜延",容易和东晋时的带兵将军颜延混淆.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末以来,竞争、扩容的巨大压力推动报纸传统的编排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集装箱”、大横题、“浓眉大眼”、厚题薄文,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报纸的时尚。读报上那些赫然入目的大字标题,常常为之一震,其中相当数量的新闻标题信息饱满,注重修辞,追求情趣,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8.
《石头记》有正本回前“题诗”“燕山仍旧窦公无”中的“燕山窦公”,红学界向以为是指五代人窦禹钧;本文通过多方面考辨,认为是指东汉的窦宪,从而证明有正本的“题诗”和批语,不是作者的同时入所为。  相似文献   

19.
总署"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到来,使吾辈编辑感到如沐春风,如浴甘霖.这项措施的出台,首先是与当今出版物市场上竞争激烈、质量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有关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则是对于如何准确地把握好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尚存欠缺之处.一些精心打造的学术精品时常被束之高阁,受到冷遇,原因是"不热门",就是既不跟风,也不"引领时尚".图书社会价值的内涵被一些编辑同志逐渐淡出视线,或弱化,或理解走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出版者的学养整合作一次阐述.  相似文献   

20.
童鹏 《青年记者》2002,(10):27-27
在地市级以下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小记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局限于“一城一地”的报道,很少从全省、全国的大局考虑问题。总认为,小地方不出好新闻。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地市级新闻单位宣传报道的地域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小,在采写新闻中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正因为面窄点少,记者对方方面面都比较熟悉,有吃透“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