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可见,在班级管理中只有让学生“当家作主”,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性,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集体进步的“双赢”。发扬民主,克服以教师为中心,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因此,班主任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会尊重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师道尊严”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是它最直接、最形象的写照。把教师尊为学生的再生父母,这诚然是一种美德,但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就会出现偏颇。因为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来讲,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对学习者的尊重。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长者转向平等合作中的首席,努力创建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从来就是很讲究面子,做事、说话都要很体面,不要显出小器、寒碜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是自觉不自觉地秉承了“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更是显得神圣不可冒犯。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却忘记了他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成就感和荣誉感,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的认同,但是,他们感到学习紧张,压力大,这个时期他们的感情非常脆弱,非常敏感,最容易受到伤害。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怎么能够忽略、而不加以保护呢?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知,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在人格上和老师是平等的,在班务工作中,教师要自觉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放下老师的架子,增强民主平等意识,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适当而毫不吝啬地给学生面子。  相似文献   

4.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常被人们称颂为教育的专家,这是因为他们能巧妙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塑造一代新人。归纳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无非是很善于在“爱”“察”“韧”三个字上下功夫。所谓“爱”,即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对每个学生投入以严父、慈母般的爱。“爱”是贯穿在每一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条红线。班主任热爱学生,这是古今中外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感到和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5.
姜若 《德育信息》2002,(5):72-73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新型班主任,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的目的是“人”,出发点是“人”,归宿还是“人”。在班级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弘扬学生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尊严和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理解、关爱、尊重的教育氛围中健康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焦点,教育的热门话题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心中要有一轮太阳,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感受阳光的温暖而茁壮成长,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如今应如何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呢?一、教师应摆正位置,“平等、尊重、理解”是原则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面前大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是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总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看不透、摸不着”的位置,总是带着一副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无法接触、无法与之交流、沟通,好像这样才能在班上,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这是做班主任的一个严重误区。教师首先应将自己与学生平等起来,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重视学生的言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管好一个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信任的教师,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人格基础上,教师要想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就必须付出真心、爱心,在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7.
建立良好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有民主作风。青年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期 ,他们的情绪常常动荡不定 ,常常感到寂寞和孤单。这一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别人的爱和赏识。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应用“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在爱中学会爱 ,在尊重中学会尊重 ,在理解中学会理解。学生需要爱 ,就如花木需要雨露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用爱心浇灌我们的学生。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 :“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同样的一件事 ,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理智和强烈自主意识的人,对待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笔者认为,处理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应该是这样”或“想这样”并不等于现实“已经这样”。这里有几例真实的故事。(1)有位班主任将一位学生安排在教室前排靠墙的座位上,该生的母亲发现后深感委屈,但还是半讨好地说:“看,老师多关心你,让你一个人坐在最前面,免得上课时说话。”而这位班主任却…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要做好育人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习惯,甚至为人处世的方式。当学生被教师认同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之举,会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那么,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呢?尊重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学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学生学会创新 ,是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宗旨 ,以学生创新实践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因此 ,让学生学会创新 ,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 ,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创新呢 ?一、创设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现代教育理论指出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平等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上下、主客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维护学生的个人尊严 ,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 ,使…  相似文献   

12.
接手新班后,班主任如何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班主任首先应当树立五种意识。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班主任与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唯师为尊”的观点说到底是“唯书唯上”封建意识的翻版。班主任应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班主任更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  相似文献   

1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是说“对人真诚所产生的感动力”。从教近2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至今才慢慢悟出了这句话的真谛。“教育学生难。教育问题学生更难。”这是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原因是:当今的中学生儿乎都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本着尊重、平等、服务、发展的教育理念进行。下面谈谈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事例,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一、沟通,以尊重为基础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关键一点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人去共处、去交流、去合作,而不是一味地控制、管教、束缚他们,把他们置于被统治、被领导的地位。如果教师不能够放下身段与学生沟通,不用爱心去接纳学生,学生又怎能悦纳教师?又怎能愿意与老师沟通  相似文献   

15.
赵研  于志勇 《班主任》2002,(10):12-13
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水平,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班主任应该重视心理换位。一、尊重学生互献真情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我努力把关心和爱护给予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班内人际交往上的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情景:公开课上,教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倡导学生彼此讨论。而平时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他的权威不容置疑,常以知识的拥有者自居,以课堂活动的操纵者出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成了“正确”的代名词,他们对教师的观点形成依赖,逐渐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味接受,不予理解;一味承袭,从不创新。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教师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立足学生主体的发展,构建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师生平等尊重、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中帮助他们实现成功。  相似文献   

17.
高玉安 《辽宁教育》2005,(10):12-12
时下,“尊重学生”已成为教育界非常时尚的一句话:“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尊重学生”被看作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核心的问题。然而,我们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许多地方,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落实。一些教师随意训斥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很严重;在学校的管理中,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8.
一、尊重学生班主任与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班主任应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班主任更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如:开学初,班级设立了“流动班长值日制”,每个学生都轮流当一天班长,让所有的学生都过一把当班长的“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行列中来。同时小组设立了“组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9.
如今,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越大,尤其是进入中学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一些学生在校常一言不发,你不找他谈话,他一年都不和你说一句话,有时教师偶尔问一句,他甚至会冒出一句失礼的话:“烦死了!”。学生为何越大越“不懂事”了?学生越大,教师就越不了解他了?是他们人长大了,见多识广了,不屑于与教师交流,还是两代人之间真的有了“代沟”?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先看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和学生说了些什么。据我所知,教师或班主任和学生谈话,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许多教师和班主任谈话的“必…  相似文献   

20.
尊重的艺术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禀赋及个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问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因此,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等,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