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之上。"由此,我们或可想望,学习的基本样态,乃在充满"劳绩"的区域内去仰望天空;这种仰望向上直抵天空,而根基却还留在大地之上。教育是条回"家"的路,教师是智能灯火的牵引者,而路,走平实了,就不会遥远。经历了繁忙琐碎的新课改实验后,我们的教学开始渴望回归自然和简单,于是放松身心的瑜珈在课堂中大行其道,而简洁、高雅的教学禅风也日渐盛行。今天我们就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在静谧的课堂中,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有趣的禅味之旅……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就是需要删繁就简,在传承与创新中踏实行走,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好的实践、科学的理论)上,让实践更深入,让理论更符合现在的语文教学, 我们更需要敢于打破“常规出牌”,摆脱“繁与重”“浮与飘”的现状,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走出一条“思考”之路。这条路肯定是不平坦的,但一定是“问心无愧”的。突围一:向繁重的批改要时间,请家长和学生也来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3.
4.
作者经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一直在孜孜探索一条“大语文”教学之路,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本文即作者“大语文”观指导下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工作者开始真正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在这一背景下"说语文"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说语文"体现了我国教育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作为教学的重心,"说语文"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意义重大,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说语文"教学展开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者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对于语文教学,决不能以追求浮华虚化的表面现象为目标,而应紧紧扣住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注重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不断夯实“双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8.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学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在读写听说中紧扣语文本体,处理好以下几对主要关系,教出语文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公开教学中,有效高效倍速之法层出不穷:师生问答,火急火燎;过渡衔接,马不停蹄。对于很多问题,学生未来得及思考,教师就匆匆揭示答案。课堂看似精雕细琢,实则耽于表演,欲速不达,效果堪忧。米  相似文献   

10.
陶晓凤 《学语文》2009,(4):25-26
一、正视重“文”轻“语”现象 口语交际是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表现为倾听与表达交流,是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及联想力的综合发展过程。反映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条理性、逻辑性等,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其语文素养。同时,  相似文献   

11.
黄献英 《广西教育》2008,(10):51-51
平实,是一种朴素扎实的教学风格。不追求课堂表面的浮华,也不追求形式的热闹,而是让学生潜下心来感悟文本,走进文本,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反复朗读中悟情会意,在大胆想象中体会情趣,语文课同样可以散发出它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以“大语文”的视野,尝试采取多元途径引领学生认读汉字。由此,一条以“快乐识字”为主题的四个“一”汉字教学创新之路,让儿童识字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被动走向了主动,从文本走向了生活。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语文课究竟该怎样上?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老师针对“语文课程改革应怎样进一步深化”这一问题,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观点,这给困惑、迷茫中的一线教师指点了迷津。可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观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操作呢?  相似文献   

14.
课改以来的语文课,人们多关注于情趣,至于理趣,即理性思维似乎遭受了“冷落”,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才是完整的语文课。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学欣赏,只需体验情感,愉悦情感。学生阅读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即学生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跳出来能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和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得越深刻,越能表现理性思维的水平。如果学生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理性的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学生也就感到愉悦,感…  相似文献   

15.
范夏薇 《现代语文》2009,(12):25-26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再次强调“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目标、导向。的确,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究竟怎样进行,语文标准中,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人,承认语学科的“工具性”,而又反对在语教学活动中进行“训练”;承认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语能力,而又反对在语教学活动中进行“训练”……违背常理,不合逻辑。为什么?其妙莫名。  相似文献   

17.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4,(34):34-37
曾几何时,基础扎实被简单化为仅仅是知识数量的堆积和芜杂信息的记忆,学生长时期进行超负荷强化训练,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厌倦的心理。课改以后,风向陡变,“双基”渐渐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其实。只要是懂得语文教育规律的人都清楚,基于语文素养的一些必不可少的训练,不应该矫枉过正一概否定。“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试想,如果几年的语文学下来,学生连基本的语言积累和运用都过不了关,那岂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娄素雯 《广西教育》2007,(7A):19-20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以强劲的势头吹进校园,给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但由于认识的偏差和科学精神的缺失,形式主义的“落花”也赶着时髦登场,且愈演愈烈。其表现形式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框,使语教育不再是从课本到课堂又回到课本,而是从人到社会生活再回到人。整个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从而凸现了一种教学方法,叫“自然而然”法。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力求在每一节课训练学生的读、审、说的能力。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互通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模式,是拓宽数学教学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