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动园盘”是一种新式的家用健美器材。人们可用它以各种姿势绕垂直轴做不同幅度的旋转练习,是它的主要特征。经常从事练习,可增进脊柱、肢体关节的灵活性,对预防骨软骨病、神经根炎病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经常从事练习,能塑造形体美、发展协调性、增强腹肌与盆带肌的肌力,对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脊柱椎体骨软骨病,这是脊柱椎体骨与骨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一系列的特殊的疾病,它多见于早期从事体育(特别是体操、技巧、武术等项目)、杂技和戏剧舞蹈界的腰部活动频繁的人员中。过去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而常被误诊为结核、骨折等。我们自1965年至1974年十年间共先后诊治、观察和调查了全国十三个省市的优秀体操运动员57人,其中发现35人患有本病。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3.
脊柱椎体骨软骨病多见于早期从事体育(特别是体操、技巧、武术等项目)杂技、戏剧和舞蹈等腰部活动频繁的人员中,常被误诊为结核、骨折等疾病。我委自1965年至1979年十四年间先后诊治、观察和调查了十三个省、市体操集训队的八十名运动员,发现患本症的有四十四人。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资料分析一、发病率:本报告共分二组  相似文献   

4.
廖俊辉 《武魂》2013,(10):18-18
髌骨软骨病主要是是髌骨上下极受过度张力或压力而致的骨软骨病,严重疼痛甚至可使运动员丧失运动能力。提高腿部肌力是改善髌骨软骨软化病的有效途径,以等速训练提高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力为主,配合静力性练习等对1例严重髌骨软骨软化病外侧韧带松解手术的篮球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进行各项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在运动中发生的伤病,以往注意与调查不很多。少年儿童髌骨骨软骨病极为少见,易被忽视。现将我们看到的二例膑骨上极骨软骨病报导如下,供同行参考。病例一:顾×,男,9周岁,1982年10月进省少体校学习(专项是体操),1982年11月19日摄双侧膝关节X片,片号1048(附照片1、2、3、4);82年5月一次跳马时感双侧膝痛,以后经常感膝软、跑跳痛,跳马时膝痛明显,左侧较重,平常训练量难以加大。无急性外伤  相似文献   

6.
<正>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一名高中生,从小爱好体育,上高中后更是加强锻炼,每天操场上都有我的影子。然而,不幸的是我患有软骨病,听别人说到了18岁就好了,可现在总不见好转,不知是不是运动的缘故?有人说这种病不能运动,可我特别喜欢运动,因而感到很苦恼。请问患有软骨病真的不能参加运动吗?软骨病该怎样预防和治疗? 真切盼望予以答复。谢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身体形态、体力活动和超声骨指标来预测超重和肥胖者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方法选取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138名(年龄50.9±9.6岁;BMI29.1±2.6 kg/m^2),随机测量其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胸围和腰围等)、体力活动(握力、纵跳和肺活量等)和超声骨指标(超声声速和传播指数)。骨密度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进行测量。使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构建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预测模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构建的模型都能够有效地预测受试者的骨密度。其中,下肢骨密度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最高。Bland-Altman定量测量结果一致性分析表明,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35,r=0.60,r=0.31;P<0.001)。结论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年龄、肥胖程度和体力活动水平男性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病”,大多是由于慢性细微损伤积累而成,它的发病与运动技术特点和局部训练量过大有明显关系。如太极拳,其技术特点是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位的静力性支撑姿态。此时,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股四头肌和髌骨来维持,如果长时间过量单一地锻炼,就易导致髌骨软骨病。得了这种病,髌骨或与之相对应的关节面会变成黄白或灰白色,以后逐渐发展成软骨的局限性纤维变化、剥离和龟裂等。患者自  相似文献   

9.
《健身科学》2012,(9):35-36
腰背不适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其实腰背问题与脊柱健康有关。脊柱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脊柱的骨结构、肌肉、韧带的特征非常复杂而独特,在人的一切单一的上体或下肢活动及全身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病因与病理: 主要致病原因是外伤引起,使膝关节内骨骺或骨软骨损伤、骨折,表现为软骨细胞的填充和内生骨化。急性期时诊断较难,但有的可以确诊,采用适当治疗而痊愈。还有的被误诊,治疗不当,损伤的局部缺血性坏死,加上关节经常活动,持重,病情发展,关节积液,并可渗入碎片与母骨之间就更难于愈合。时间一长并可逐渐变性,坏死,剥脱呈膝关节游离体。膝关节內骨骺或骨软骨一次或反复多次的微细损伤,破坏了局部的血运,继之局部骺软骨、骨软骨细胞的纤维化,坏死,长期积累而成剥脱性骨软骨炎。在患有膑骨、股骨骨软骨病的基础上,骨软骨变性、增生、坏死,再加上活动和外力的作用下引起病灶脱落(膑骨、股骨软骨软化病灶或软骨下骨赘),呈剥脱性骨软骨炎。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学生学习负担量的不断增加和身体活动量的明显减少,在儿童少年中“脊柱侧凸”(一般称作脊柱弯曲)的发生率也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脊柱侧凸是儿童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变形。它不仅会影响到青少年时期的形态和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较为严重的脊柱侧凸还有可能导至今后的脊柱骨性病变而影响终身,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脊柱正直儿童少年与脊柱侧凸儿童少年之间多种体质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寻找出现脊柱侧凸与身体发育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又称Freiberg病,好发于10~18岁青少年,女性多见,多与足部累积劳损有关,足弓低平,特别是横弓松弛亦为其发病因素;第二跖骨长而固定易受损伤及青少年骨骺血供特点为其发病的生物力学及解剖学因素。本院自1986年至1995年共收治22例Freiber石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少年期,骨骼尚未完全骨化,还有许多软骨存在,骨的末端还在生长;青年期,骺软骨生长速度较快,骨骺板又相当脆弱。骨骼富有弹性。但弯屈力量较差,脊柱肌组织尚未充分发育。所以,过多或过重的负荷会影响骨的正常骨化愈合,也易造成脊柱损伤。其次,青少年女子的关节韧带过度松弛,脊柱承受负荷能力较差;骨盆低而宽,脂肪增厚,臀大肌较发达。当负重扛铃下蹲时,髋关节屈,臀大肌是原动肌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和病理推理等方法,从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以及髌骨软骨的营养获得等方面阐述了“髌骨软骨病”的损伤机制,对停训篮球运动员“髌骨软骨病”的病因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一些康复对策.  相似文献   

15.
骨无菌坏死也称为骨软骨病、骨软骨炎或软骨下坏死。近年来在花样滑冰运动员中发生了数例,下面报道的是其中一例。患者女性,13岁。75年学习花样滑冰,三年后,在训练起跳点冰动作时,反复出现左足蹠趾关节部位疼痛;79年在一次训练“台阶”跳时,此症状明显加剧,局部肿胀;81年7月拍片,诊断为“左足第三蹠骨头无菌坏死。1982年二月,X线检查,左足正斜位片:显示第三蹠骨头膨大,边缘光滑,中心骨质密度略高,膨大之两边缘骨质较疏松,蹠趾关节间隙略有增宽。X线诊断结果,证实是左足第三蹠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 Insall—Salvati 方法,在 X 像上测量了51例手术,证实有膑骨软骨病的患者的膑骨位置。膑骨软骨病和膑骨位置之间无一定关系,而在正常人中,膑骨长度与膑腱长度的比例在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手法治疗髌骨劳损1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香仙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29-29,33
运动训练中髌骨劳损性病率很高,在诊断时易与半月板、十字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相混淆。本文从髌骨的解剖结构、造成髌骨损伤的原因、体征表现,结合股四头肌抗阻收缩和绷劲试验等诊断方法将其与其他损伤分开,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并通过13病例长期治疗实践,总结出一套针对髌骨末端病和软骨病不同手法治疗方法,使髌骨损伤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为髌骨软骨病。该病是青少年运动员较为常见的一种膝关节运动损伤,其发病率占全身各部位运动损伤的10.5%,占膝关节运动损伤的40.5%。该病不仅发病率较高,而且与运动项目的特点关系密切,在篮球、排球、体操运动员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田径、举重运动员。髋骨软骨软化症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髌骨软骨的退行性变。该病多系由于在运动训练中对下肢专项训练安排不当所引起。该病一但发生,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健  相似文献   

19.
冰雪运动员髌骨软骨病的诊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冰雪运动员髌骨软骨病的症状及诊断,对临床病例的搜集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了治疗方法、手段及疗效,扼要阐明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全脊柱模型,观察在不同姿势和不同载荷作用于人体脊柱时脊柱稳定性的变化,向背包者建议较为合适背包姿势和负重。方法:针对人体脊柱骨骼和韧带系统开展了以人体脊柱CT扫描图像为基础的准确几何模型三维重建,并基于几何模型划分了有限元网格,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开展了研究工作,观测了不同载荷作用于人体时全脊柱模型椎体间位移变化特点。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构建全脊柱模型并选取4种负荷(以体重的10%(10%BW)为单位增加)对全脊柱模型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T7,T12,L3三组的位移在负荷为10%BW较小,均小于3mm;负荷加到20%BW时,T7、T12组大于3mm,但尚未达到3.5mm,而L3组为2.7mm;负荷高达30%BW后,T12位移稍大于3.5mm,T7组位移已达3.695mm,超出稳定位移界限0.195mm,仅L3处位移最大值2.767mm,低于稳定位移值。载荷达到40%BW后,T7和T12位移远远大于稳定位移临界值,分别达到4.113和3.898mm,但L3组位移仅为3.047mm,依然在稳定位移值范围内。结论:全脊柱模型验证表明,该研究构建人体全脊柱模型构建成功,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