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形名兼类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了两典形名兼类词标注分歧类型,并进而探讨标注分歧缘由,认为词类标注完全可以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义项排列应在坚持历史顺序的同时结合频率顺序、义项分合要保持义项内部语法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节形名兼类词释义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形名兼类词的基本释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形名兼类词在量上、结构关系上、自指和转指方面的特征,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判定的标准更严格科学,释义也更准确全面,但也存在一些释义不够全面、处理规则没能贯彻到底之类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王专 《语文知识》2012,(3):109-111
本文主要从部分属性词词目失收、属性词词性标注存在失误、个别词的义项遗漏了属性词标注、属性词兼类的标注问题四个方面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属性词标注失误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据此进一步思考辞书编纂时应遵循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现代英语等分析语在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的概括词因转类而衍生的语法多功能现象(兼类现象)自20世纪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并成为各个理论阵营争论的焦点,其中动名兼类尤甚。然而,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形态学或句法学角度出发,对于兼类这种跨越形态学、句法学和词汇学(词典学)的课题难以获得全面的认识,对于现代英语社群语言层面词库(即语文词典)中的动名兼类现状更是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以自建的"《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词类标注数据库"为基础,研究词典中动名兼类词条的表征策略。结果显示,动名兼类现象在现代英语中较为普遍,动名兼类词条占整部词典所收词条的5.8%,接近动词词条的比例;OALD-8所收录的2670个动名兼类词条中,严格意义上的兼类词为2285个,其余385个为同形词;在严格意义上的动名兼类词中,52.12%的词条设置了自指义项,其自指义项的表征呈现多样化特征,有助于满足学习者用户的编码需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自建“《俄语详解词典》(第四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共311个,占0.49%;(2)兼类词的类型较多,共43种,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3)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4)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相似文献   

6.
概括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语法研究和词典编纂的难点,作为黏着语的韩国语也不例外。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新国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词表征情况作了详尽调查。结果发现,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现象不如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那般丰富,兼类数量相对较少,兼类类型相对单一。尽管如此,词的兼类现象还是具有一定跨语言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词类标注在汉英词典编纂中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中兼类处理尤甚。《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被誉为第四代汉英词典的开山之作,但至今缺乏对其词类标注进行系统研究。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基于自建的"《新世纪》(第二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和语料库使用模式调查,对其兼类词表征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词典在词类标注方面成绩与问题并存:总体而言,兼类词数量显著增加,微观结构更趋合理,但仍未能全面反映现代汉语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词类标注中尚存一定问题。《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在词类标注上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现代汉语等分析语词类研究困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名动词在汉语语法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名动兼类词的调查表明:所谓的名动词这一概念是既不具科学性也不具实践性,甚至还容易导致词类系统的混乱。在使用大型语料库对所谓的名动词进行了专项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名动词实际上是一种语法隐喻,是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应将其标注为名动兼类词。  相似文献   

9.
由于汉语词类问题的复杂性,辞书标注词性困难重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词性标注。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词性标注难免还存在一些失当之处,主要有:一、词性标注不够准确;二、词性标注前后矛盾;三、兼类词词性标注不全面;四、同类词词性标注不一致。笔者抽取一些具体的词,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词类信息对词义的自动识别与标注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例词标注了词类信息,并分词类立义项,这为通过词类区分词义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对词典中多义项词的词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通过词类区分词义所能取得的作用和效果。词类区分词义的作用通过使用词类区分词义和语素义、使用词类缩小词义判断的范围表现出来。词典中,一部分多义词可以通过词类确定唯一义项,一部分词可以通过词类减少义项的数量。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和词义标注语料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了通过词类区分多义词词义所能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从第五版开始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词性标注,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为基础,运用例证法,分析了词典在标注词性时对词和非词的界定以及给词释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出了词典存在把现代汉语的语素或词组当做词以及用词给单纯词释义等方面的失误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7,(9):112-117
运用语料库技术对30 000条语料150余万字进行穷尽式标注,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对现代汉语中"说"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描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原有6个义项的基础上发现了10个新义项。  相似文献   

13.
给语文词典标注词性应根据词典的规模、义项归并的粗细确立相应的词类系统,标准要具体简单具有操作性,词性与释义、配例尽量协调一致,妥善处理兼类词及照顾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对"纠结"一词进行调查分析,并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该词的释义做对比,得出应增加该词的名词词性和增加2个名词义项、5个动词义项、4个形容词义项的结论,提出词典编纂应参考语料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词条收录、义项收录、词义解释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参照相关工具书和语料库,就《现代汉语词典》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现代汉语词典》在词目、义项收录方面,存在词条义项多收、少收的现象;在释义方面,存在释义不准确、义域不恰当、释义无着落以及循环释义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沸点""杀手"和"豆芽菜"为例,利用北京大学现代语文语料库的相关语料,调查分析上述词语特定词性的义项。再将调查结果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相关条目进行对比,指出其在义项概括、义项排列顺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该词典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冰点""新贵"和"彩蛋"为例,利用北京大学语料库和网络的相关语料,调查分析上述词语特定词性的义项。再将调查结果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相关条目进行对比,指出其在义项概括和义项排列顺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该词典的常用词义项补充和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在第五版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改进。但是,据观察仍存在少量细小问题。主要表现为例句和义项对应关系不匹配、对释义内涵外延揭示不严密、义项排列顺序不科学、释义以难释易绕口累赘及评判主观与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部汉语词典和5部汉英词典对"倾斜"一词的词类标注不一致,从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Usage-Based Theory)出发,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倾斜"一词的使用模式和搭配词语进行调查。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将"倾斜"判定为动形名兼类词,并发现"倾斜"比喻义的使用多于其本义,最后得出在处理兼类词与多义词关系时应该从用户视角出发考虑"词类先行"还是"词义先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本文对"搞定"一词在现代汉语语料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义项。再将调查结果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搞定"一词的义项以及对该词的专门研究进行对比。以此探讨《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和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