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武汉市华中里小学位于武汉闹市区,为了让全体学生获得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多年来,学校以爱鸟护鸟为切入口,在学生中开展生动活泼的观鸟爱鸟、“让鸟儿有个家”活动,形成了该校的教育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2005,(9):17-17
同一般人们听认识的不同,水在植物的茎中上升的现象与毛细作用无关,也不是因为水受到了植物根部的渗透压力的推动。毛细作用可能只使水上升几厘米。如果从植物的根部引入毒剂,你可以看见毒剂也会直达植物顶端,即使它杀死了它接触到的所有细胞。实际上,植物茎干部的木质部细胞里的水是由植物的叶子提升上去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内外(小学版)》2006,(6):F0002-F0002,I0001
章鱼井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属于头足纲。它有8条像带子一样长的手臂,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别看章鱼不像鲨鱼那么威猛,但它们却力大无比,残忍好斗,足智多谋,有着独特的自卫和进攻的“法宝”。残忍的进食方式章鱼吃食的方式很残忍,往往先咬破被俘者的头部,再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然后再从容地美餐一顿。章鱼是一种敏感动物,有高度进化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比较灵敏的听觉、嗅觉和视觉神经。它们有获得信息的能力,还有短期和长期的记忆能力,是无脊推动物中最聪明的。神通广大的海霸王——章鱼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观察到月球在清晨刮起沙尘暴,确切地说是尘暴。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味觉     
科学研究刚刚揭示出我们的味觉有多么复杂。虽然我们可以用嘴巴感受食物的味道,但真正辨别味道的却是大脑。我们的舌头上有五种味觉感官(味蕾)———甜、酸、咸、苦、鲜。而最后一种“鲜”味是最近才发现的———这是谷氨酸单钠的味道,它存在于西红柿、干酪和酱油等食品中。我们把食物送进嘴里,需要非常迅速地作出判断。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大脑来处理的。糖是我们机体的能量来源,所以我们要吃甜味食物。我们维持生命需要盐,盐有许多重要功能,它能影响我们整个身体的导电性,控制着我们心脏的跳动,信号在神经和大脑的传导以及许多其他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的电视机遥控器,自动开关的自动门,卫生间里利用红外感应传感器自动开关的水龙头和抽水马桶,不用接触身体就能测量体温的红外温度计,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中的云图动画……这些都是对红外光电技术的“妙用”。红外线是波长介于红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是0.75微米至1000微米,是人眼不可见光线部分。它在信息技术与通讯、国防、航天、科研、教育等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曾有研究人员利用在野外设置的36台红外自动照相机,在新疆天山地区拍摄到濒危动物雪豹的珍贵照片。为什么要用红外照相机来拍摄呢?因为任何物体在常…  相似文献   

8.
戴维,英国化学家。1778年出身于一个手工业家庭。早年丧父,无力读书,在外科医生波拉斯处当学徒。由于受瓦特、卡文迪许等科学家的启迪,自学成才,从此献身化学事业。年轻的戴维可算是科学上的“拼命三郎”,越是困难的化学课题,他越要去钻研,而且非搞个水落石出不可。当时欧洲化学家们面临的一个头等难题是不能将活泼的金属元素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于是,戴维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一面注意化学文献的报道,一面耐心地设计实验。在获悉刚发明的伏打电池被用于电解水并获成功后,他立即决定采用这一当时十分先进的手段来进行新元素的发现工作。他…  相似文献   

9.
《课堂内外(小学版)》2006,(3):F0002-F0002,I0001
“胖胖身子密密毛,黑耳朵黑眼圈,爱吃竹子爱睡觉。”知道我是谁吗?对,我就是活泼可爱的大熊猫!  相似文献   

10.
科技再发达,对于人本身和一些动植物而言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答,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八个最古怪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人们的冷、热、燥、爽、闷等多种感觉,甚至人们的心情,都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环境温度在16℃到20℃是人体舒适的气温范围。冬季15℃ ̄20℃、夏季19℃ ̄24℃时,人会感觉比较舒适,工作效率高,在空气相对湿度为50%到70%时感觉舒适。当湿度适中时,气温在25℃以上感觉暖和;30℃以上感到热;40℃以上持续的时间太长,大脑就会受到永久性的伤害。10℃以下感觉凉,5℃以下觉得冷,0℃以下“则僵手僵脚”了。当人体全裸时处在风速小于0.3米/秒的环境,气温在32℃以下时有凉爽感,26℃以下如再不穿衣服就感觉不舒服了。人对环境的感觉,不仅…  相似文献   

12.
生活于南极洲种类不多的生物,有着奇特的环境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耐黑暗、抗低温、耐高盐、抗干燥等方面。在漫长的极夜里,南极洲的生物主要通过变换自身的颜色,改变代谢方式、休眠等办法求得生存。在美国维多利亚的一个淡水湖里,有一“种湖藻”能忍受4个月的极夜。在极夜来临前,它能充分利用白昼的阳光,高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供湖藻自身生长发育外,还将剩余部分排到体外,贮存在它生活的水环境中。在极夜期间,它停止光合作用,吸收它释放出来的有机物,维持最低限度的代谢就能发育生长。还有一种名“叫冰雪藻”的…  相似文献   

13.
漂移的英国     
2.5亿年以后,英国会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呢?最近,地质学家们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沉睡在北极的冰帽下。当然,条件是那时北极的冰雪还没有被人类制造的温室效应所融化。大约在5.4亿年以前,英格兰南部、威尔士和爱尔兰南部连为一体,离南极只有3218千米远,和南美洲、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和印度共同组成一块叫“冈瓦纳”的“超级大陆”。而苏格兰和爱尔兰北部则隶属于北边另一块大陆,距它们有数千千米之遥。从那时起,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英国一直在极其缓慢但从无止歇地纵穿整个地球,向北极方向移动。到4.6亿年前,苏格兰和不列颠群岛的其他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历史怎么划分?古老的地质时期没有人类,更没有王朝,不能按照历史书上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的办法来划分。那时候只有各种古生物逐渐演变,别的什么也没有。地质学家想了一下说:就用古生物演变的过程来划分地球历史。35亿年前,地球上没有一丁点儿生命的痕迹,有人叫它为远太古代。25亿年前的沉积岩里,发现了有生命活力的化学遗迹和最早的有机物遗体,生命开始苏醒了,这一时期叫太古代。5.7亿年前,发现了原始细菌和蓝绿藻。别小看了这些简单的原核细胞有机体,它们有非常微弱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后来所有动植物的祖先呢!这个时期叫做元古…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为何能够迅速蔓延,其传播途径是什么?专家虽然有各种说法,但候鸟被认为是传播禽流感病毒“的最大嫌疑犯”。候鸟目前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携带和传播者。中国科学家和其他国家同行合作,已总结出全球候鸟迁徙的8条通道,主要包括从西伯利亚到亚洲西南部和东非,从西伯利亚到欧洲,从西伯利亚到印度、黑海和非洲北部等。专家们普遍认为,候鸟在禽流感病毒从亚洲和西伯利亚地区传播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亚洲一些地区,活家禽贸易对病毒的传播也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很少的禽流感病毒株可以跨越物种界限…  相似文献   

16.
托里拆利生活在17世纪的意大利。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科学观点被奉为经典,没有人怀疑或加以否定,而托里拆利运用试验的方法大胆地否定了有关真空没有重量等结论。托里拆利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数学教育。在他17岁时,卓越的数学才能已经初露锋芒。1641年,托里拆利出版了《论重物的运动》一书,对伽利略的动力定律作出新的结论。伽利略看完托里拆利的论著之后,非常欣赏他的见解,便邀请他作自己的助手。托里拆利来到佛罗伦萨拜访了伽利略,这时的伽利略已经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托里拆利成了伽利略的最后一名学生。当时人…  相似文献   

17.
最近,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幅土星的最新照片,照片利用特殊的方法形成类似于中国灯笼的效果,呈现出了土星内部深层云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日,美国科学家斯蒂文·奥尔森宣称,现在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确切地说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东亚,在中国。这个结论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得出的。从1999年开始,就有一些科学家用数学方法研究人类祖先的问题。根据奥尔森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追溯到2000年到5000年前就有一个人是现在所有活在地球上的人的祖先。奥尔森说:“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他的后代蔓延到了全世界,最后他就成了所有人的祖先。”根据奥尔森的计算结果,这个人很可能是东亚人。他的后代逐渐遍布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直到现在,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19.
日前,美国著名的《大众科学》杂志评出了第五届年度十大"科学才子"。为了评选出这十大"科学才子",《大众科学》足足花费了半年时间,选拔出了那些在本专业并不算太出名的年轻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好莱坞的恐怖大片中常常出现一些可怕的深海怪物,其实,在距今约2.42—0.65亿年前的中生代,不但陆地上生活着许多大型恐龙,天空中翱翔着翼龙,深海里也曾经生存着一些与陆地恐龙有亲缘关系的巨型爬行动物,它们外形的怪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科学家和艺术家们通过对远古化石结构的研究,为我们复原出了一个个生活在中生代的海洋“霸王”。长头龙因头长而得名(迄今所发现的最长的长头龙头骨有2.7米长),体长可达10米,重10吨。它有4个大鳍、壮颌、巨头和短而尖的尾巴,嘴里长满利齿。游泳时,它靠尾巴左右摆动来推动身体前进,四肢控制方向和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