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民国学界、政界,蒋廷黻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中国近代史》这本小书,跻身著名历史学家之列;因《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这部残稿,获得"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拓荒者"的赞誉;由研究外交史而登上外交舞台,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2.
3.
蒋廷黻(1895年一1965年)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蒋廷黻11岁便进入湖南湘潭的长老会学校,期间深受美国传教士林格尔夫妇的影响。17岁赴美留学直至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国外共计11年(其中在法国一年)。1923年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1935年12月蒋廷黻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份参加国民党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长,从此离开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是晚清历史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在林禁烟运动以后,他更被看做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范文澜先生更把他誉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在这种主流论述之下,仍然有一些学者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看待林则徐。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要属蒋廷黻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所提出的"两个林则徐"的观点了,文章试图通过林则徐在新疆的相关研究和史料,对蒋先生的这一观点来展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蒋廷黻(1895年-1965年)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蒋廷黻11岁便进入湖南湘潭的长老会学校,期间深受美国传教士林格尔夫妇的影响.17岁赴美留学直至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国外共计11年(其中在法国一年).1923年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1935年12月蒋廷黻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份参加国民党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长.从此离开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6.
若干年前读过历史学家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书中简洁平淡的文字居然让我感到振聋发聩,至今觉得大陆学者所著中国近代史论著无出其右。所以在书店一看到《蒋廷黻回忆录》,就不假思索买了一本。  相似文献   

7.
文人的冬韵     
冬天携着寒风冷雨翩然而至,到处一片山寒水瘦、天地苍茫的景象。此时。淅沥的冬雨就在窗外飘洒,我坐在温暖的室内,一边临窗听雨,一边捧书闲读,透过散发着淡淡油墨香味的纸页,去品味文字里别样的冬天之韵。茅盾的冬天是生动有趣的。在他的散文《冬天》中,他回忆了自己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在野外“放野火”的快乐往事。他说:“我们都脱了长衣,划一根火柴,  相似文献   

8.
《历史档案》2005,(3):18-18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由广东省档案馆郑泽隆研究馆员撰著的《军人从政——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汉魂》一书,做为《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之一种,近日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谰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英军舰29只,火轮船2只进攻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守兵5000人血战六昼夜,力竭战死,定海再陷。中英开战以来,定海抵抗最力,英军受创不小,把鼓浪屿的军队都调来增援。”  相似文献   

10.
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英关系的学者而言,<中国政治报告,1911-1960>(China PoliticalReports,1911-1960)是一部极有史料价值的书.其价值在于,它不仅关注五十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还记录了这段时期有关国计民生的点滴琐事;它以不同于国人的视角筛选的信息,折射出英国外交人员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它谨慎的政治外交用途要求客观而公正的记录,从而确保了所有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清朝陈宏谋《从政遗规》编纂过程的介绍以及其内容的分析,向广大读者展出作为一名父母官,陈宏谋在为官一方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治民的伦理教化观念,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清朝陈宏谋《从政遗规》编纂过程的介绍以及其内容的分析,向广大读者展出作为一名父母官,陈宏谋在为官一方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治民的伦理教化观念,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杯中文人     
秦超 《军事记者》2009,(9):64-65
“酒有别肠,惟文者近。” 一部中国文学史,酒香四溢: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其间流淌的情感脉络。除去那婆婆的眼泪,就数这酣畅的酒意了。  相似文献   

14.
从张季鸾先生看中国近代的“文人办报”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记《大公报》在续刊之日,就提出“不党”、“不盲”、“不卖”、“不私”的办报方针。在“四不主义”理念下运行的《大公报》纵论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事,将民办报纸引导舆论、监督舆论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成为“社会公器”作为自己不懈努力的目标,把中国报纸“文人议政”的传统推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1941年5月15日,《大公报》荣获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最佳外国报纸奖,被国际社会视为东方最优秀的报纸之一。后来张季鸾先生在《本社同人的声明》中说:“中国报原则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这一点可以说中国落后,  相似文献   

15.
谈论美食的风气忽然大盛,看著名美食家写的文集在这几年算是潮流,但是有位资深美女美食主播在一次采访中则提出了高人一筹的观点:“你最喜欢的美食家是谁?”“袁枚,因为我最喜欢他的《随园食单》。”一时间,这个答案让大家都觉得遥不可及,《随园食单》也要被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16.
17.
伍昱 《新闻世界》2011,(10):142-144
历史上赋予王韬的评价有很多,然而真正熟悉王韬的则在新闻界。一百多年前动荡的社会局面下,在经历人生跌宕起伏,看遍世间百态后的王韬,从一位传统文人迈向报人的行业无疑是成功的,其新闻作品和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申湘华 《新闻世界》2012,(11):107-108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的我国近代著名报刊《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报刊政论而名重一时。他冲破当时中国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藩篱,首开我国丈人论政先河,由此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而声名远扬。王韬的论政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人自古代以来,就有着论政议政的传统。中国近代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国报界王韬、张季鸾、梁启超等报人秉持着"文人论政"的办报思想,这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更是成为了我国近代新闻史上十分独特的风景。基于此,以这"三个人"来浅析中国近代报人的"文人论政"思想的定义、嬗变过程、特征以及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提起文人的"骨气",远的就不追溯了,近代的鲁迅先生可谓是位令国人闻之起敬的楷模.先生在当时黑云压城、白色恐怖的氛围中,能够"亮剑"以笔代枪屡屡向黑暗投出"匕首",可谓是难能可贵,其文人的"骨气"也为人传颂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